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TDR漲翻天 台灣投資人當冤大頭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同一檔股票只是在不同兩地掛牌,報價卻天差地遠,今年掛牌的TDR,檔檔漲翻天,但在香港的母股股價卻不動如山,同樣的公司,在享有同樣的股東權益下,台港兩地股價差異卻大得離譜,甘於用高價追逐這些TDR的台灣投資人,無異是自願當冤大頭。

*母股股價不動如山*

目前台股共有八檔TDR,成交量較大的共有六檔,包括在新加坡掛牌的美德醫、泰國掛牌的泰金寶,還有今年來自香港的四檔:中國旺旺、巨騰、精熙及新焦點,弔詭的是,這六檔個股,只有新焦點因母股近期在香港狂飆數十倍,且TDR12日才首日掛牌,使TDR相較母股小幅折價,其他都是大幅溢價,高於母股兩成以上。

*美德醫溢價逾三倍*

其中,最誇張的是美德醫,12日在台股收盤近十三元,在新加坡掛牌的母股卻只在三元上下,溢價空間高達三倍以上。巨騰因為近期要增資而股價大漲,與香港原股溢價空間也擴大至六十七%,至於泰金寶溢價空間也有四成以上。精熙雖然才溢價兩成,但是從精熙在台灣掛牌起算,在香港的原股幾乎沒什麼表現,只有台灣投資人瘋狂的一頭熱,以昨天漲停掛進還逾六十萬張看,精熙TDR的股溢價空間也將持續擴大。

此外,在台灣掛牌的TDR,與國內同產業的相關公司比較,本益比(股價與每股盈餘的比例 )幾乎都是遠遠超過,雖然每家公司情況不同,本益比會有高低,但是外國來掛牌的企業資訊明顯比較不透明,投資人卻不顧一切搶進,導致這些公司的本益比都比台灣的相關企業高。例如,12日掛牌的新焦點TDR上半年還處於虧錢的狀況,只不過是畫個大餅,宣稱下半年獲利會成長數倍,就讓台灣投資人瘋狂追逐。

*四檔捲走近90億元*

今年台股到目前為止,共有十一檔本國企業第一上市,從集中市場募得的資金共三十六億元,比去年同期還要衰退十三%,但今年才四檔掛牌的TDR,從台股「搬走」的資金就將近九十億元,更何況還有數家公司在排隊等掛TDR。今年台灣本地企業第一上市從股市募得的資金竟遠不如海外企業的TDR,這對台灣本地企業而言,真是情何以堪?

黃天麟:TDR像壞小孩回家拿錢

〔自由時報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台商回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 ),股價馬上鍍金,天天漲停鎖死買不到,還被大力吹捧為鮭魚返鄉,前國策顧問黃天麟12日比喻說,這就好像是壞小孩在外面把錢花完了,再回家跟父母要錢一樣,只出不進,炒作了資本市場,是投機,並非投資。

黃天麟表示,台灣民間投資復甦緩慢,不管是中資、外資都一樣,政府應該鼓勵的是,導引台商資金回台灣投資、設廠,僱用本地勞工,創造就業機會,這樣才是真正的鮭魚返鄉。

*募集資金回中國投資*

黃天麟指出,台商返台發行TDR,是回台灣籌資、要錢,雖然現在是一個資本自由的社會,「錢是四隻腳綁不住」,但上市、櫃公司在台灣籌資還有資金用途審議,TDR卻完全沒有任何限制,若這些台商從台灣籌募的資金可以留在台灣,做為進一步投資那也還好,如果最後將這些募集的資金又都全部拿回中國投資,「這形同是壞孩子又回來找父母要錢」。

由於證交所對於台商發行TDR有發行股數限制,因此,籌碼全都鎖在大股東、發行券商手上,導致股價因稀少而大漲,算一算在台灣掛牌的TDR轉換成現股後,價格至少都比在香港掛牌貴三成,台灣投資人此時盲目追進豈不成為冤大頭?

黃天麟說,不只如此,台灣現在的本益比比香港高,但是可以預見,當越來越多台商採取同樣模式回台灣掛牌上市,政策卻沒有一套管理機制,長期以往,「流進來的錢少於出去的錢」,台灣股市的整體本益比可能都會遭到拖垮。

資金赴中不設限 炒到最高點

〔自由時報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本月連續兩檔新掛牌的TDR,都出現天天漲停、一股難求的怪現象,反觀今年十一家台灣本土企業在台股第一上市,都未見如此強勁走勢,難道國內投資人已經被證交所、證券商教育得「崇洋媚外」?

今年TDR熱潮是由中國旺旺掛牌點燃,旺旺一上市就連飆九根漲停,造成TDR就是飆股的錯誤印象,而政府放寬TDR募得的資金可以百分之百投資中國,完全沒有限制,更是TDR被炒作的最大推手。

中國旺旺TDR在4月28日正式掛牌上市,當天強鎖三十五萬張漲停,股價連續九個營業日拉出漲停,但連連放出大量,就在第十天以漲停價二十八.八元開出後,一路開始回跌,最低跌回二十元以下,套牢一缸子投資人,統計旺旺掛牌到昨天收盤價,累計漲幅為五十四%。

巨騰TDR則是在旺旺掛牌後一個月上市,有了旺旺的示範,巨騰漲幅更為驚人,連拉十根漲停,不過蜜月期一結束後,持續重挫達三十六%,幾乎吃掉蜜月期漲幅,後來因為增資題材,股價在法人買盤推升下,最高漲至四十九元,以昨天收盤價計算,上市來累計漲幅達一五二%。

上週掛牌的精熙,上市首日更誇張,鎖住百萬張追價買單,12日已是掛牌的第三天,依舊漲停鎖死,成交量僅四張,三天來漲幅已達二十二%,但12日漲停追價張數也還有六十一萬張。

至於12日掛牌的新焦點,也複製精熙走勢,第一天掛牌又鎖住八十七萬張漲停追價單,同樣一價到底,等於有六十五億元資金排隊買股,加上精熙鎖住的資金,其他台股個股就短少一五二億元的資金活水,這種不正常的怪現象,恐怕是台股有史以來僅見。

資訊不透明 投資人要停看聽

(自由時報記者陳永吉/特稿)TDR上市會出現一股難求的畸形現象,除了證券商及公司刻意炒作外,證交所只報喜不報憂,金管會對TDR增資案過於寬鬆,且關於「總括申報分次發行」可以增加TDR流動性,到現在沒有下文,則是最大的幫兇!

*台金管會是幫兇*

今年曾經出現過一個最好的例子,美德醫8月底爆發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在新加坡公告接獲大單的利多,結果在台股卻晚了一週才公布,股價卻持續大漲,當時第一時間證交所就認為美德醫有炒作嫌疑,扣住美德醫增發TDR的文件,但等風頭一過,證交所同意其增資並轉送金管會證期局核定。雖然證期局第一次沒有通過此案,但要求美德醫補件後,最終還是通過其增資。

這個案例說明幾件事情,第一,TDR資訊透明度的確比較差;第二,證交所對TDR的管理是有問題的;第三,證期局對於TDR的增資,的確比較寬鬆,否則美德醫在台灣股價波動如此劇烈,9月份送件證期局增資時融資融券異常暴增,券資比超過百分之百,主管機關為何能放任其增資案過關呢?

再者,TDR依照其母股上市當地國規定,只要公布半年報及年報,相較台股需要發佈季報而言較不透明,且半年報資訊並未要求以發佈重大訊息方式公布,像美德醫、旺旺,投資人必須要進公開資訊觀測站的「電子書」項下,點選「財務報告書」,才有完整內容,與國內投資人的習慣並不一致。但證交所只報喜不報憂,只說這些公司來台灣發行TDR,是「鮭魚返鄉」,讓國內投資人分享這些企業的獲利,卻絕口不提投資TDR的風險,及資訊不透明的問題,一味吹捧海外企業,心態可議。

所以,投資人在買賣TDR時,除了相關資訊要勤加收集外,還要關心財報發佈的時間及內容,另外對於承銷商及公司刻意釋出的好消息,也要打個折扣,才能確保自己的權益。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