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全球最優秀交易員如何管理風險(3)

克提斯.費斯

人氣 4
標籤:

所謂暴險,是指某項結果背後所隱藏的財務與社會利害關係。所以,如果你從事的是某項不具任何利害關係的事業,便不至於暴露於不可避免的風險中。在多數情況下,暴險是以金錢盈虧做為衡量標準。

如果你花二十萬美元購買一棟房屋,且擁有完整的所有權,可能面臨的風險便是當地房地產市場的波動,或是火災、水災、地震等天然災害。

如果你以每股兩百美元的價格購買一千股蘋果電腦股票,那麼你便暴露在股市波動的風險中。你投入多少金錢,便得承擔相對的風險。就前述兩個例子而言,你的財務風險皆為二十萬美元。

儘管許多人都認為,不確定與風險的直接後果就是暴險,也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控管暴險的程度,仍有一些方法是你可以用來降低或增加暴險的機率。

一個人雖然不容易避開難以預料的後果,卻可以或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全部)避免暴險的機率。例如,你無法阻止股市下滑,卻可以賣掉股票,免受下滑趨勢影響。

投資人,尤其是法人,通常會將市場的波動與風險劃上等號,但事實並非如此。市場的易變性是必要的、而非完整的風險衡量指標,換言之,市場易變性是評估風險時的必要因素,而非所有要素。有許多其它風險類型是無法從市場的易變性看出端倪,例如:

a.流通性不足的風險(illiquidity risk)

b.信用風險(credit risk)

c.賣波動率(short volatility risk)

這些風險在多數環境下或許是良性的,一旦出現偶發市場事件,可能造成難以抵擋的影響。2007年中末期,市場隨處可見這類過去並不常見的風險,它們完全主導市場與價格。任何未能將這些風險類型納入考量的風險評估流程,註定都有缺陷且不完整。

傑克.史瓦格(Jack D. Schwager)
財富集團(The Fortune Group,非主流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
暨首席業務,同時也是暢銷書《金融怪傑》(Market Wizards)作者

再以房屋擁有人為例。房屋的價值會因為遭逢火災、水災而下滑,進而重創房屋所有人的投資(房屋)。但是,該名房屋所有人可以購買保險,藉以彌補因為火災、水災而引發的投資虧損。

長期而言,多數人會發現,相較於那些沒有保險的房屋受到損害後所付出的重大財務後果,保險成本其實並不高,不僅值得付出,也是降低暴險機率較為簡單的方法。

儘管風險經常給人負面的聯想,善於此道的投資人卻了解暴險有其好處,而且他們通常會刻意利用槓桿原理來提升自己投資的暴險。

原因很簡單,如果某項投資的價格波動愈大,投資的潛在獲利便愈大。想想以下兩個例子裡的期貨合約與融資帳戶等金融工具,為投資人帶來哪些槓桿效率。

在第一個例子裡,某投資人手上有四千五百美元,並想投資黃金。當金價每盎司值九百美元時,她可以向金屬仲介商買到五盎斯的黃金。不過,如果這名投資人想要增加投資的獲利率,她可以選擇拿這筆錢向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購買一張一百盎斯黃金期貨合約。

這只期貨合約讓她手上握有價值九萬美元的黃金掌控權,而合約的槓桿作用即為20:1,因為她投資於該期貨合約的每一美元,都可能有二十美元的暴險。從某個角度看,黃金價格每增加一美元,他所投資的每一美元便會有二十美元的報酬。

從另一個角度看,每盎司四十五美元的黃金只要小幅下滑5%,便足以讓她損失所有的投資金額。期貨合約能發揮槓桿作用,便是因為投資人可以透過它們以小額資金操控大量的產品或商品。

再看看第二個例子。某投資人想從券商那裡立即買進蘋果電腦的股票,愈多愈好。他知道,如果他運用融資帳戶(Margin Account)這項金融工具,將可以買到比他能力所及還要多的股票。

以美國政府規定的2:1融資上限來看,這名投資人存放於融資帳戶的每一美元,將能讓他以二美元購買股票,換言之,他的融資帳戶有效扮演著向券商貸款購買額外股票的角色。

透過融資帳戶,這名投資人可以用二十萬美元買到二千股每股二百美元的蘋果電腦股票,比起他透過一般帳戶所能購買的數量(一千股)還要多一倍。融資帳戶雖然可以幫助他提升對蘋果電腦股票的掌控,卻也增加他的暴險度。

以這個例子來說,如果這名投資人以一般帳戶購買股票,蘋果電腦股票的理論價格(Theoretical Price)從二百美元掉到一百美元時,他將會損失十萬美元。但是因為他用融資帳戶購買二千股股票,當理論價格跌幅相同時,會令他損失二十萬美元,足足比一般帳戶多一倍。

前述兩個例子說明槓桿原理如同雙刃刀,同時增加獲利的機率與損失的可能,因為它加重了投資「暴露在不確定性的後果下」的力道。

接受風險

許多人都認為,風險是不好的。正因為如此,這些人對風險避之唯恐不及。

我則不。

我喜歡風險,我欣然接受風險。

如果你的目的是做出小小的、漸進式的改善,那麼你便無須操弄風險。如果你想向前跨出一大步,就不能避開它。

如果你樂於慢慢地學習,可以選擇避開多數風險。如果想快速學習,便得激勵自己承擔失敗的風險。

你可以平順地度過一輩子,但是沒有大風大浪的人生未必是最好的。事實上,這本書會讓你了解,只要具備適當能力,即使最趨避風險(Risk-Averse)的人都能接受它,進而從中獲利。

本書所提供的策略,將使你有效地貼近風險,掌控、管理,並減緩它。讀完本書之後,或許會驚訝地發現,你將多麼樂意敞開大門迎接風險進入自己的生命。@待續…

摘編自 《海龜法則實踐心法》 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穩健標的、環球配置、高報酬基金 投資三要
《投資理財專欄》金融風暴下檢視財務狀況
羽軒:政府究竟在打什麼算盤
我們的錢要放哪裡?(5)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