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啤酒廠多虧本 外資難立足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0月30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柏誠/特稿)中國最初有一千多家啤酒公司,經過十多年產業合併廝殺後,目前大約只剩下四百多家,其中逾四成廠商仍在虧損。由於多數啤酒廠靠低成本慘淡經營,和國際啤酒大廠相比,在獲利、規模以及國際化程度上仍有很大落差,企圖搶進中國啤酒市場的外資啤酒廠,在中國經營更是灰頭土臉,因為它們根本打不進當地市場。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統計指出,中國啤酒業四成五處在虧損或小虧的邊緣,三成二損益兩平,獲利不到兩成。因為競爭,產業經營很難獲利,目前每一噸(約一千升 )啤酒的利潤只有一百元人民幣左右,一瓶五百毫升的啤酒,可能只獲利五分錢,廣東當地的啤酒利潤更從2006年的每千升二百元人民幣降到去年的九十元人民幣,中低端的啤酒利潤更低。

到中國投資的外資下場則更悽慘,美國安海斯—布什公司、日本朝日、比利時英特布魯、英國紐卡索、荷蘭海尼根以及丹麥嘉士伯等五十多家國際啤酒廠,早在八○年代便湧入中國市場,不過因為不了解中國的特殊國情,在和當地啤酒公司正面交鋒後鎩羽而歸,現在則透過控股、參股以及併購等方式捲土重來。目前中國前十大啤酒廠商中,只有燕京和金星沒有外資持股,在當地踉蹌經營的外資啤酒廠,市佔率也都不到1%,在產量排名墊底。

根據中國中投顧問《二○○九——二○一二年中國啤酒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中國前三大啤酒品牌—雪花、青島以及燕京已經成為全國性啤酒品牌,市佔率都在10%以上,可謂三強鼎立。

二線啤酒廠則為金星啤酒、重慶啤酒、珠江啤酒、金威啤酒、大富豪啤酒,市佔率都在5%以下,產量不到二百萬噸,外資在中國根本沒有立足之地。

中國啤酒年產量平均為四千萬噸,早在2002年便已躍居世界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國啤酒總產量達二○五一萬千升,比去年同期增加6%,目前全國共有二五一家啤酒公司,工廠五五○家,數據看來亮眼,不過當地啤酒廠無不驚心膽戰;至於想要在當地分一杯羹的外資啤酒廠,即使經歷了數十年的苦日子,獲利依舊還是那麼苦。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搞笑諾貝爾獎 乳牛有名字 奶水較多
慕尼黑啤酒節的悼國殤、促三退活動
慕尼黑走出陰影 570萬人歡慶啤酒節
組圖:衝破恐怖威脅的慕尼黑啤酒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