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弗曲線的道理

改變世界的一張餐巾紙: 拉弗曲線(3)

亞瑟.拉弗 、史蒂芬.摩爾 、彼得.塔諾斯

人氣 2
標籤:

那麼,若依照拉弗曲線的道理,政府建立稅制時,哪些該做、哪些又不該做呢?以下提出幾項政治人物一定要謹記的重要道理:

原則一:向某事物課稅,你從中獲利較少;課徵稅金愈少,從中獲利愈多。

立法者大多本能地知道課稅會導致被課稅的活動減少─即使他們不想承認。政府習慣性地向「不良事物」課稅─像是菸酒、賭博和性交易(政府的做法是全面禁止,這就等於是課百分之百的稅)─藉此防阻某一活動。

至於我們想要鼓勵的行為,則會降稅、甚至完全免稅,像是購買房子、上大學、儲存退休金、購買節能家電、以及捐款給慈善機構等。

這說明了工作、儲蓄和投資課稅應該盡量壓低,才不會妨礙這些活動的進行。

原則二:最佳稅制能幫助貧人致富,而不是讓富人變窮。

一樣的,這個道理沒什麼爭議性,可是,有時候我們不禁懷疑政府只想用高稅率懲罰富人,而根本不管國庫進帳是否增加。

政府企圖透過高稅率來重新分配所得很少有成功的時候。可是,這麼做卻會拖垮經濟成長,拉低國民所得,讓每個人都變得更窮。

原則三:稅率愈高,對經濟的傷害愈大,降稅的經濟效益也愈高。

舉例說明比較清楚:九十%的稅率意指勞動者每賺一塊錢、只能留下十美分。此時若將稅率降為八十%,實際進口袋的薪資便加倍。

不過,現在假設稅率是二十%,也就是說,勞動者每賺一塊錢可以留下八十美分。若如前例,同樣將稅率砍成十%,則每賺一塊錢可以留下九十美分。

但其實勞動者稅後收入總共只增加了十二.五%(從八十美分增為九十美分)。稅率較高時降稅,要比稅率較低時降稅更能擴大經濟產出和稅基。

原則四:稅率過高會導致稅收減少─就像拉弗曲線所示。

這一點會讓我們幾個左派的朋友傷透腦筋。不過,歷史證明,如果是在過高範圍內將高稅率砍低,則稅收不減反增。二○、六○與八○年代就是如此,稅率降低,可是政府稅收大增。我們會在第三章詳加描述。

原則五:有效稅制擁有廣大稅基和低稅率。

課稅無疑是為了資助政府。可是,無論是州郡、城鎮或國家,理想的稅制都應該要盡量在不扭曲或拖累經濟活動的情況下來增加稅收。

在高稅率之下,採行抵稅、逃漏稅和走私等避稅手段所規避掉的稅金額度較高,因此助長了毫無生產力的遊說活動(lobbying,編按,利益集團向國會議員進行遊說以使對自己有益的經濟法案通過)。

如果稅基夠大,則稅率大可維持低檔、不流於沒收性質。這正是我們贊成單一稅率、大力降低抵稅方式和避稅漏洞的理由之一。這也是為什麼全球約有二十四個國家採行單一稅率的原因。蘇聯在舊稅制時代,稅率超過五十%,自從實施十三%的單一稅率後,國庫進帳大幅增加。

原則六:人民、企業與資金從高稅地區遷往低稅地區。

幸好,我們的城鄉、州郡和國境內沒有柏林圍牆的屏障。這意味著,人民和經濟資源可以自由遷徙到各個行政區域。

我們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各地的企業和人民會從高稅負地區遷入低稅負地區。我們會在第八章以各州人口流動狀況來說明這一點(低稅率州要比高稅率州吸引更多生產人口)。

我們認為過高的生產稅會降低就業、所得和商業產出,那麼,是否有新近證據證明這項論點呢?我們在本書提出許多證據,可是,近年來確認拉弗曲線理論的研究少之又少,令我們相當沮喪。

其中,諾貝爾獎得主愛德華.普理斯科特(Edward Prescott)最近做了一項研究,並由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BER)出版。

該研究發現,稅率降低後,人們工作更努力。「現在,美國人的工作產量要比德國人、法國人和義大利人多出五十%。」所得邊際稅率降低,長時間會造成「(美國)相對勞力供給大幅改變。」

後來,NBER又有一項研究顯示,小布希調降股利稅對人民行為產生極大影響,這並不令我們意外。「二○○三年,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從三十五%驟降至十五%,」該報導指出。「二○○三年後,股利稅的稅收大增為近年少見。」

最後,二○○七年,克莉絲堤娜.羅莫(Christina Romer)和大衛.羅莫(David Romer)在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贊助下,研究美國從一九四七年至今的租稅政策變化。

結果發現,「增加稅負則會加劇緊縮。這些影響要比以前(所研究的)更重大、更強勁、更廣泛。這廣泛的影響主要由投資受損(因為加稅)而造成。13」我們希望政治人物能留意到這個研究結果。

啤酒課稅真的有拉弗曲線效應嗎?

酒類稅捐會高到讓州政府稅收減少嗎?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在二○○四年的研究顯示,各州之間在啤酒購買上出現競爭,飲用啤酒者在酒稅較低的州所購買的啤酒比在酒稅較高的州還要多。

舉例來說,西元二○○○年,由於民眾跨州購買啤酒,州政府損失了高達四千萬美元的營業額和菸酒稅收。該研究發現,「價差愈大,住在高稅行政區邊境的民眾愈可能到低稅行政區購買啤酒。」

民眾跨州買酒的最大輸家是伊利諾州,由於人們到外州買酒,州政府稅收大減四.五%。伊利諾州居民到外州買了四百八十萬瓶啤酒,該州損失稅金高達八百萬美元。

同時,中西部酒類稅率最低的德拉瓦州,有十五%的啤酒賣給外州居民。德拉瓦因為稅率低,反而意外賺進了三十三萬八千美元的稅收。當然,這還不包括零售店的額外業績14。

所以,伊利諾州:敬你一杯啤酒吧!@待續…

摘 自 《一張餐巾紙改變了世界》 繁星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部落,從一個人開始的新力量(1)
奧巴馬政府百日評說:國防
男高音:晚會的藝術美充滿我的心靈
用影像改變世界  勞工攝影徵件倒數計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