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信貸激增帶來不良貸款隱患?

人氣 2

【大紀元10月9日訊】(美國之音2009年 10月 08日報導) 過去10年,中國銀行業的壞帳比例從10年前的高達四分之一以上下降到現在的不到2%,中國三大商業銀行更是擠身全球銀行市值排名榜前三名。但是,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最近為刺激經濟鼓勵銀行發放的“天量”貸款可能為中國經濟埋下“定時炸彈”。

*“金融定時炸彈”*

北京經濟諮詢機構龍洲經訊的葛藝豪(Arthur Kroeber)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指出,中國的“信貸狂歡”就像是一枚金融定時炸彈,有可能將中國所謂的經濟奇蹟炸成碎片。葛藝豪預測,中國在2008年到2010年三年間發放的20萬億元銀行貸款中可能有六分之一會成為壞帳。

這個預測與中國銀行業監管部門公佈的官方數字大相逕庭。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說,儘管今年上半年貸款高速增長,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下降至1.8%。

銀監會說,上半年銀行業新增貸款7.4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3%,不良貸款餘額為5208億元,較2008年底下降427億元。

但是銀監會的數據反映了貸款期限的滯後效應,因為2008年到現在的貸款很多都還沒有到期,從上半年的數據中還看不出去年和今年發放的貸款中有多少是不良貸款。

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說,銀監會公佈的1.8%的數據基本上是準確的,但葛藝豪的預期跟中國很多經濟學家和業界人士的估算也大致一致。他說:“因為很多貸款都投放給那些本來就不應該上的基礎設施項目,比如高速鐵路等等,這些項目最後的投資回報是非常值得懷疑的。”

*中國壞帳不太會轉為金融危機*

90年代末,中國政府為清理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成立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這些公司靠財政部提供資本金和央行貸款,以票面價值從四大銀行手中收購了1.4萬億元不良貸款,並向這些銀行發行了固定利率為2.25%的10年期債券作為交換。

經過2004年和2005年的一系列銀行改制和公開上市,加上歐美銀行受金融危機衝擊市值大幅縮水,中國三大上市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超過了世界老牌銀行巨頭花旗集團、美國銀行和匯豐銀行,成為全球前三大銀行。

但陳志武教授指出,看待中國銀行業是否健康、是否會出現金融危機,不應該以私有制銀行機制的衡量指標來判斷。他說,中國銀行業呆壞帳可以出現很多,規模也可以很大,但是,只要中國國家財政還沒有出現危機,中國銀行業呆壞帳問題就不太可能轉變為金融危機。

他說:“在國有制銀行的安排之下,銀行呆壞帳可以直接或間接地由財政部來買單,當然最後是由中國老百姓為銀行呆壞帳買單;只要中國財政不受民主憲政制度架構的制約,中國經濟還在增長,財政收入還是足夠高,中國老百姓就會沒有選擇地繼續為銀行呆壞帳繼續買單下去,只要財政危機沒有出現,銀行呆壞帳規模再大,也不會馬上轉變為金融危機。”

上個月,中國財政部決定把發放給建設銀行總額為2470億萬元的債券向後延期10年。這批債券是由國有的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在1999年為收購建行不良貸款而發行的。業內人士預計,其他三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可能也將會把它們發行給其他三大銀行的債券向後延期。此舉令人擔心中國政府是否有能力消化10年前收購的壞帳。

金融時報最近在另一篇專欄文章中稱,中國“輕率地將無力償還的債務延期,並非健康銀行體系的標誌”。

陳志武教授說,債券延期等於是把接受現實的時間往後拖了10年,這種拖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最後肯定要由國家財政來填補。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澳洲赤字優於預期  但拒絕縮減經濟刺激計劃
最新銷售數字不如預期 美經濟前景混沌
全球金融損失  IMF下修至3.4兆美元
自信危機已過  英國滙豐再撥五億房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