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新主席和最高外交代表為何出線?

標籤: , ,

【大紀元11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台北20日電)儘管歐盟新設理事會(the European Council )常任主席和最高外交代表,用意是提高歐盟的代表性及在國際事務上的能見度,但是第一任主席和外交代表皆是外界陌生的臉孔,要他們在世界上傳達歐洲的聲音,任務維艱。

過程波折不斷的「里斯本條約」(Lisbon Treaty)得到歐盟27國認可後,歐盟昨晚推選第一屆常任主席和最高外交代表,全世界多以等著瞧的心態,看歐盟的下一步。

獲得法國和德國背書的比利時總理范宏畢(HermanVan Rompuy)凝聚共識出線,這個比利時聯邦主義人士能操荷語、法語、英語和德語,但鮮少表達對歐盟架構藍圖的意見。他在比利時國內出現法、荷不同語區社群分裂的情勢下,出任總理,協調溝通能力受到各方肯定。

歐洲內部先前討論常任主席職務到底應任命具高知名度的形象鮮明人選,或是重視協調談判的幕後折衝者為主?雙方意見僵持不下。

前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挾著英國現任政府公開大力支持之勢,成為形象鮮明派的一主要人選。然而歐盟幾個大國領袖個人形象原本便很鮮明,加上27個成員國領袖雖個人差異很大,但恐怕都不希望頭上有個知名度比他們更高,未來潛在影響力可能會比他們更大的主席。而且英國未加入歐元,對許多歐盟制度也保持距離,讓反對布萊爾者更加振振有詞。未來常任主席必須擁有高度幕後協調談判手腕以旋各國間,於是成為主調。

歐洲目前4個重要機構的首長,執委會(EuropeanCommission)主席由葡萄牙籍、代表南方國家的巴洛索(Jose Manuel Barroso)出任;歐洲議會(EuropeanParliment)主席布傑克(Jerzy Buzek)是波蘭人,代表東歐國家。比利時籍的范宏畢出線成為理事會首任主席,可說是代表創始成員國即西歐國家。於是,最高外交代表選擇一個來自北方英國,讓4機構首長成一平衡狀態,算是完滿。

最高外交代表任命現任執委會貿易執委艾希頓(Catherine Ashton),可說是歐洲政黨勢力折衝下的產物。范宏畢和巴洛索政治系譜上皆偏右,歐洲社會黨團強力要拱出一個左翼政治人物,出任外交代表。加上許多國家給女性人選加分,英國工黨政府推薦的艾希頓於是出線。

艾希頓從政經歷較缺乏外交經驗,可是她在布魯塞爾任職期間,贏得稱職談判高手的名號。在英國國內,艾希頓在同黨同志口中是「工黨在上議院最佳領導人」,並指「艾希頓在英國可指揮同儕,也將有能力與歐洲各國外交部長週旋」。

范宏畢和艾希頓兩人的產出過程,如同歐盟組織工程一路走來至今,滿是協調、妥協、溝通、談判取得共識的歷史。歐盟27國除了是世界重要的區域經濟體外,同時也有意提高其政治意見份量。范宏畢和艾希頓代表歐盟政治發展新的一步,外界看來仍是充滿理想主義,距離實務執行,還有一大步要跨越。

相關新聞
出任歐盟外交首長  英艾希頓稱具經驗能勝任
應對中俄核威脅 北約正討論核武「待命」計劃
印度貨運火車與客運列車相撞 至少8死數十傷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解散戰時內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