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話園》

「君臣佐使」之我見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11月24日訊】本人從小多病,故而恨病吃藥,恨病學醫,並拜京城有名的祖傳中醫牛老先生學習診脈。牛老當時已不開診治病,只是在家裏練練氣功,與好友談天論道。由於我興趣廣泛又好學,很快就與牛老成了忘年之交。
  
牛老的診病水準堪稱一絕,不管什麼病人坐下後不用說話,手往病人的手腕上一搭,就能把病人身上的病從頭到腳說得一清二楚,甚至連潛伏病灶都能說出來。沒過多長時間,我就把這個本事基本學到了手。
  
學會了診脈,自然就要學如何開藥方了。一天,我和牛老海闊天空地聊了起來。我們聊到了中藥配方中的「君臣佐使」。「君」就是主藥,針對主癥起治療作用;「臣」就是輔藥,輔助君藥增強治療作用;而「佐」則用來解除兼癥,或監製君、臣的藥性;「使」用以引藥進入相應的經絡,或調和諸藥。一個完整的藥方,君、臣、佐、使不可或缺,各司其職,相互配合。
  
我問牛老,神農為何那麼命大?嚐百草而遇不到毒藥?其次,他怎麼能知道每位藥在配伍中應發揮什麼作用?誰是「君」?誰是「臣」?誰是「佐」?誰是「使」?誰又該做「藥引子」?牛老說,他搞這麼多年中醫也一直為此所困,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一本古籍才解開這個迷。那上邊說,神農其實是個半神,他像孫猴子拘土地爺爺一樣,把每種植物的「魂」拘出來,問它們在治病方面都有什麼作用,然後記錄下來。也許他後來又親自品嚐了這些藥物以確定其功效,所以後來就留下來「神農嚐百草」神話。
  
牛老當時告訴了我那本古籍的名字,可惜後來我把書名給忘了。不過我倒非常認可這種解釋。本來中華文化就是半神的文化。
  
牛老說,藥方的配伍有缺陷,則治療效果欠佳,甚至引發一定的副作用。就像治家治國一樣,一個國家只有「君臣佐使」都個守其道,國家才能太平,百姓才能安康,社會才能和諧。而一個家庭,哪怕人口再少,也有父母子女之分,也有主內主外之別,否則家庭必不和睦。
  
這使我想起了一個詞——「安分守己」。安分守己是人的一大美德,但現在許多人都把其看作是軟弱無能的表現。人只有安分守己才能各行其「道」,只有安分守己才會盡心配合。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中藥中的「君臣佐使」那樣心甘情願地互相配合、各守其道、盡職盡責,就能發揮最大效力達到最佳目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字裏乾坤(一)
「大耳蚊」之謬
曹雪芹為何讓賈寶玉含玉而生?
字裡乾坤(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