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馬邀蔡英文辯論 探討ECFA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12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萬平綜合報導)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11日接受電視台訪問時表示,願在兩岸協商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有具體內容後,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進行公開辯論。前總統李登輝則公開表示,他也不知ECFA在搞什麼,希望雙英辯論時,蔡英文能問個清楚。

馬英九11日首度表態,願意就ECFA議題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公開辯論,並同意未來與中國簽署ECFA後,會將條文送到立法院作逐條審查,立院「舉手通過才算正式通過」。蔡英文則要求馬英九先公佈ECFA具體內容,並通過以「正式的管道」邀請,不要只是透過媒體放話。

加拿大著名律師安士立(Clive Ansley)以其在中國從事法律工作、執教14年的親身體會說,在中國,個人可以超越法律之上,黨操縱法院的一切。外商在大陸經商,經常被政府官員或在地商人非法併吞,法院訴訟有理也敗訴,少數勝訴的判決依然無法取得賠償。

台商在大陸經商有成,卻需亡命回台的新聞,不少見,寄望馬政府在簽署ECFA時,對於台商的身家、財產也應一併考慮。

選舉失敗 馬開始正視民意

上週六(5日)縣市長選舉執政黨受民進黨票數大幅成長幾近平盤的挫敗之後,國民黨內部也掀起了檢討之聲。綜合媒體的報導,指出南部的八八水災、美牛與 ECFA為選票流失的主因,馬政府在選後,也一改以往強勢作風,答應與蔡英文舉行ECFA公開辯論,願意親自對人民說明政策。他強調,不只是他,行政院長吳敦義、副院長朱立倫或部會首長,都應該就這個議題說明政府政策。

馬英九接受電視專訪時表示,ECFA雙方還在研究階段,等找出可簽署的大方向,再正式協商。然而,被馬英九及前行政院長劉兆玄視為重要拯救台灣經濟危機政策的ECFA,內容至今不明朗,大方向還未定之前,馬就數次強勢宣稱ECFA「非簽不可」。

李登輝表示,ECFA對人民有好也有壞,不管是好的事情或不好的事情,政府都要對人民說清楚,這樣才能幫助台灣!

馬英九當上總統後,不論在政策操作或黨內運作上,一向順風順水,作風逐漸強勢。但在民主國家內,他的任何作為不論謀體如何說道,國際社會如何評價,都必須先獲得大多數島內選民的認同,因為他的政治舞台是人民付予的,若失去人民的信任,則將會被收回執政的權力。

反對ECFA者的理由

反對ECFA的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表示,七○、八○年代台灣成功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和先進國家維持密切的經貿關係,他質疑台灣轉為與後進國家(中國)發展經貿的成效。簽署ECFA,台灣各界持平的看法是「短多長空」。

台聯主席黃昆輝表示,過去幾年台灣過度投資中國導致台灣產業流失、失業率上升、薪資下滑,這個惡果已經浮現,馬政府竟然還要繼續推動兩岸資金、技術、人才更多的自由流動,只會讓台灣資金、技術、人才繼續大幅流失,讓台灣產業空洞化。

黃昆輝指出,台灣從2001年大幅開放後,台灣所得較低的40%家庭,可支配所得不升反降,這也表示過度投資中國,已經讓台灣的貧富差距加大,過去台灣引以為傲的中小企業以及中產階級,已經失去活力。

國展會董事長王塗發教授表示,主計處公布首季(2009年)經濟成長率-10.24%,創下台灣統計數字以來最大衰退幅度的歷史紀錄;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5月公布2009年世界競爭力排名,在57個受評比經濟體中,台灣由去年的13名下滑到23名,創下該組織1989年首度評比以來最大衰退幅度,比中國還糟(20名)。

王塗發指出,馬英九執政一年,台灣的經濟狀況衰退至此,除了出口衰退太多外,最根本原因就在經濟依賴中國太多,台灣對外投資8成在中國,出口4成依賴中國。

台大農經系吳榮杰教授說,台灣農產品與中國農產品相比,沒有生產成本的優勢,而在技術和市場掌握上的優勢,目前已經透過不知的管道流到中國,簽訂ECFA後,台灣未來的農村、農業堪虞。

近日坊間發現,馬政府已連續兩次用「限期專案開放」方式,同意不准進口的中國飼料玉米進口,每次為期一年,形同是變相的常態開放進口。而第四次江陳會又將簽訂「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對於經常被檢出含毒的中國製造產品,此舉無異於將台灣民眾致於危險狀態下。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是中華民國政府於2009年提出並極力推動的經濟協議或條約。此協定名稱中的「兩岸」,系指台灣海峽兩岸的中華民國(台灣)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

馬英九對於反對黨的「以公投決定協約內容」的提議,表示反對。他認為:該協約簽訂後由中華民國立法院通過就可。而且ECFA的簽訂與否無關主權變動,則不需納入公投程序。

這一份關係台灣未來10年甚或更久的協議,涉及層面甚廣,在完全不公開的情況下,2年就要簽訂。在台灣產業日益被大陸蠶食下,如今還要加速開放市場,不明狀況的人民,恐懼簽訂ECFA後未來的生活方式和經濟活動。

簽署ECFA的利多與利空

按WTO精神,ECFA屬雙邊自由貿易的過渡性架構,所以不可能只有台灣拿好處。WTO還強制規定,雙方不能永遠在協商過程,大陸也會要求台灣開放市場,但未來十年內,兩岸超過90%商品服務都要免稅,台灣市場也將對大陸全面開放。

目前ECFA尚未簽訂前,台灣引以為傲的農產品和水果改良技術已無法與大陸競爭,去年大陸水果賣到台灣的量是台灣賣到大陸的5倍。台灣經濟部對中國831項進行管制的農產品,以及電機電子產品等其它弱勢產業都將全面棄守。

兩岸簽署ECFA,將讓台灣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問題更嚴重,加大貧富差距。但台灣的問題還不只如此,台灣目前出口4成依賴中國,若簽署ECFA後,取代了日韓在大陸的市場,台灣經濟將掌控於中共手中。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資料:

  • 利空:產值減少2,683億元(83.25億美元)
    木材製品減少量4%,減少金額33.86億元(1.05億美元);其他運輸工具減少量3%,減少金額71.34億元(1.05億美元);蔬菜及水果減少量6%,減少金額73.98億元(2.21億美元);電機及電子產品(受資源排擠效果)減少量7%,減少金額2,491億元(77.29億美元);其他製品減少量1%,減少金額12.94億元(0.4億美元)。
  • 利多:產值增加7,947億元(246.57億美元)、就業人口增加25.7~26.3萬人
    紡織業增加量16%,增加金額935.4億元(29.02億美元);鋼鐵業增加量8%,增加金額689.8億元(21.4億美元);石油及煤產品增加量8%,增加金額614.8億元(19.08億美元);化學塑膠業增加量15%,增加金額2,900億元(89.98億美元);機械業增加量:14%,增加金額2,807億元(87.09億美元)。

    中國流亡作家袁紅冰11月22日發表新書「台灣大劫難」,驚爆2008年6月中共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制定的「解決台灣問題的政治戰略」三大機密文件,直指扁案是「中國說服美國對瑞士銀行施壓,扁案才浮出」、「2012年實現政治統一,2016年之前扶植『台灣社會民主黨』成為台灣的執政黨」。與一個決議「在2012年,不戰而勝台灣」的國家談判,台灣經濟的前景實在令人擾憂。

    (http://www.dajiyuan.com)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