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山:從奧巴馬訪華看中美變局

張海山

標籤:

【大紀元12月14日訊】編者按:儘管奧巴馬訪華行程已結束,但是關於這次訪華的行程對於中美關係的討論卻愈來愈熱烈。特別在中美聯合聲明中提到,雙方將尊重彼此的利益,但令人諷刺的是,中美無論是在貿易、中南亞的利益衝突,或是對於人權等議題,未來勢必衝突更加明顯。

韓裔的李先生是美國某電視臺在華盛頓DC的記者,今年十月他被所在媒體派遣,參加了奧巴馬訪中的隨團記者團,計劃跟隨美國總統首次亞洲訪問行程進行採訪。

「在中國能在街上隨意採訪嗎?」臨行前大約兩個星期,李先生找到我提出這麼一個問題。我告訴他,應該沒有問題,但在你鏡頭前的市民,未必會告訴你什麼真正的內心話。他有些不太相信。

前兩天見到李先生,他告訴我說,在中國的採訪讓他見識了什麼是言論控制。由於身前身後總有些來歷不明的人,所以沒有任何一個「在街上隨便找的」中國民眾願意跟他們說話。

中方的安排顯示信心大幅下降

奧巴馬是歷任美國總統中,除老布什以外,在上任不到一年內就訪問了中國。以前的幾位美國總統,都會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中國的電視臺會全程播放。但這一次,中國政府拒絕全國轉播奧巴馬在上海的演講,而且把奧巴馬的演講從大學搬到了上海科技館,參加演講的「中國青年」都由「各大學領導推薦」。在演講開始前八個小時,科技館附近兩條街道開始戒嚴。

美國方面當然也知道能夠進入演講廳的人都是精心挑選的,百分之百是共產黨員,而且是學生幹部。所以向奧巴馬提出的問題,有駐華大使轉達從微博推特網站上選擇的提問,美國國務院網站上並且全程圖像轉播。

有美國官員透露,這次為了奧巴馬演講如何處理,中美雙方明爭暗鬥。中國拒絕全國轉播,美國因此拒絕了中央電視臺對美國總統的專訪。

李先生說,在上海美國隨團記者所住的酒店和奧巴馬不同,但上海警方派出大量警力「維持治安」,甚至連樓層電梯邊也有四名身穿便衣的員警徹夜守護,雖然記者團其實只在那裏待了幾個小時。

CNN派駐在北京的Emily Chang穿著在北京找到中國人製作的奧巴毛T恤到上海採訪,在集市中被上海警方和保安人員圍困詢問了兩個小時。她後來在博客中表示:「我們最後在寒冷如迷宮般的市集中被拘留兩小時,圍觀民眾也在看熱鬧,警衛和員警越來越多,想要我們的記者證和護照,不過他們最想要的還是T恤。」Emily Chang當然不會交出這件有趣的T恤,她笑說,一些羨慕的白宮官員和CNN記者出價跟她買這件T恤,不過她怎樣都不會賣。



奧巴毛T恤上面原本為身穿解放軍制服遙望遠方的毛澤東圖案,只不過臉孔換成了奧巴馬。T恤正面以中文寫著「為人民服務」,背面以英文寫著「Oba-Mao」(奧巴毛)。這款T恤由北京商販設計製作,但已經被警方勒令停止出售,原因是「可能冒犯美國總統」。(AFP)

和以往相比,中國對待美國總統訪中的保安和新聞措施更為保守嚴厲,北京一位政治觀察人士認為,這說明中國政府信心更低,也說明中南海內權鬥比較緊張,大家都不容出現任何差錯。

奧巴馬的定時炸彈

有許多評論認為,作為美國總統,奧巴馬比他的前任總統更加謹慎、柔軟和低姿態。他更多強調和中國的合作,而更少強調以往美國比較堅持的人權和自由內容。北京的一位外交官說,中國政府對奧巴馬訪中行程的報導控制相當成功,事實上,中國民眾對奧巴馬熊抱他中國籍弟媳的興趣,遠比他的政治見解大。

然而奧巴馬對中國的訪問,終於還是有些意料之外的事。離開中國之前,奧巴馬接受了廣東南方報系的《南方週末》的專訪。

熟悉中國宣傳系統情況的人都知道,在專訪奧巴馬這種級別人物的事情上,中宣部都難以做主。尤其是美國總統的專訪,竟然由一份南方的小報紙來進行,最終拍板敲定必然經過政治局裏的最高負責人。據說接受《南方週末》採訪是美國官員提出來的,而中方考慮再三終於首肯。有趣的是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這些中央級老大們,面上無光,當然也絕不會轉載。而中宣部直接下令,各媒體和網站一律不得轉載相關的專訪。

事實上,中宣部目前的地位有些古怪,居然有公安部副部長轉任中宣部副部長,這在中共建國歷史上從未出現。有北京的資深新聞工作者介紹說,最近兩年以來中宣部非常強硬,胡溫的批示都經常暗中牴觸,而且手越伸越長,以前從來沒有見過。

中宣部由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掌握,而公安部由周永康掌管,兩個部門被視為最鐵的江派人物。中央級媒體挺江抑胡的動作不少,而地方媒體常挺胡溫。這種情況讓人聯想起六十年代文革前期中國的情況,中央部委和中央媒體一律挺劉,毛澤東最後不得不借助上海的媒體發炮。

因此,對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專訪由《南方週末》進行,給很多中國問題觀察人士極大的想像空間。有人稱這是奧巴馬埋下的定時炸彈,除了埋下了自由的資訊,也埋下了中共高層的權鬥隱患。

「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裏讀懂中國」

《南方週末》專訪了奧巴馬之後,原定於十九日出版的報紙刊登內容,但廣州卻有讀者於十九日跑了幾個報攤都找不到該報,一些報販反映說,他們未能收到報紙。在北京,也有海外媒體記者投訴當天收到的《南方週末》沒有專訪的版面,這種情況令人懷疑中共當局進行審查,令其對奧巴馬的專訪失去蹤影。

到了二十日早上,廣州讀者終於看到《南方週末》專訪內容。專訪內容刊登在A2版,而A1版的三分之一及A2版二分之一的版面刊登該報自己的廣告,前者的內容是「不是每一期都有獨家專訪,但是每一周都可以在這裏讀懂中國」,後者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大人物,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裏讀懂中國」。

這次《南方週末》說對了,每個人都可以在《南方週末》專訪美國總統奧巴馬這個事件上去「讀懂中國」。

有讀者揣測,上述兩個廣告的版面也許原先是專訪內容,但由於被刪減,以致報紙方面被迫臨時以自己的廣告取代。對此,有評論甚至形容這是《南方週末》以「開天窗方式抗議當局的箝制」。

從事報紙行業的人都知道,A版上的新聞和廣告寸紙寸金,在這裏連續刊登兩個本報廣告的作法絕對異常,尤其對於《南方週末》這樣並不缺乏廣告的媒體。

比較合乎道理的猜測,應該是《南方週末》欲借這個採訪大做一番,可能不僅有專訪內容,還有其他的相關文章。但這些內容一一被中宣部審查後刪除,《南方週末》上通下聯盡量爭取,但最後付印時刻終於失敗,導致該報最後「只能」刊登自己的報紙的廣告。

在這裏,中宣部們還是碰贏了胡溫這些表面權威。

相互照顧核心利益

奧巴馬訪中的最大成果是中美聯合聲明。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一句話,是「雙方一致認為,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對確保中美關係穩定發展極端重要。」翻譯成老百姓都明白的話就是:大家相互關照各自最重要的利益。事實上,這在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階段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關係穩定發展極端重要」的事情。

什麼是核心利益?中國官員的解釋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則是:維護基本制度和國家安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持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三大利益。維護現行的社會制度是中共核心利益的第一位。

而維護這個第一核心利益,中國共產黨認為必須堅持網路控制,必須堅持新聞控制,必須壓制宗教信仰自由,必須打壓任何對基本社會制度構成噪音的人物。其次臺灣問題、西藏和新疆問題都不能讓步。

其實,美國的核心利益也非常類似。我們把中國官員所說的轉變成為美國核心利益,其實也不會相差太多。第一,保證美國自由民主法制的體制不受到非體制性的改變;第二,保護美國人和美國資產的安全;第三,維持美國在全球的優勢地位;第四,維持美國經濟發展,以及對美國經濟發展基本資源的安全保證。

就目前來說,美國最大的「核心利益」反映在反恐、防止核武器擴散、支持美元在國際上的地位(國際資金繼續購買美國國債)。

問題在於,當有些核心利益相互衝突的時候如何處理?這一點,目前最明顯的是兩國的貿易糾紛。事實上中美貿易糾紛可能會在未來兩年越來越嚴重,尤其是美國經濟轉暖無力,甚至進入另一輪蕭條的話,貿易糾紛必然戰火益旺。

華盛頓郵報:國務院的軟弱

奧巴馬在上海的演講中表示:「我強力支援不該限制微網誌等網路資訊科技的使用與進出。」這是他在回答美國駐華大使代替中國網民提出的問題時講的話。美國《華盛頓郵報》十一月二十一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相對於奧巴馬總統的侃侃而談,美國國務院不僅對中國等極權國家的網路自由毫無貢獻,也同時對國會的決議案動作遲緩。

文章說,兩年來,國會同意撥款資助那些開發突破網路封鎖,對抗中共、伊朗、緬甸、古巴等極權國家的網路科技團體,其中尤以法輪功學員創辦的全球互聯網自由聯盟突破封鎖的成效最為顯著,估計受惠線民每日達一百五十萬人。

該聯盟副執行長周世雨上月向美國赫爾辛基委員會作證時指出,六月二十日伊朗暴動高峰時,近百萬伊朗民眾透過該聯盟開發的系統突破網路封鎖。他說若能額外取得三千萬美元的資助,每日最大流量將可增加到五千萬人,並導致「任何想封鎖網路自由的極權政府付出極為昂貴的代價」。

該文指出,美國參議員斯佩克特(Arlen Specter)、布朗巴克(Sam Brownback)、沃爾夫(Frank
Wolf)等人跨黨派合作,希望促成這項美事。前兩次國會預算案中,已通過二千萬美元的撥款,二零壹零年的預算中,參院版的三千萬美元撥款還未決議。但實際上,國務院從未補助開發突破網路封鎖的團體。二零零八年將大部份的款項補助從事媒體研究與記者訓練的團體,三周前結束的二零零九會計年度甚至未做出任何撥款的動作。

國務院解釋,該款項用於增雇專責網路自由的人員,並資助一些不具名的執行夥伴。該篇社論認為,國務院施政違背了國會的決議,不免令人懷疑,國務院是擔心資助全球互聯網自由聯盟,將觸怒敵視法輪功的中共。而國務院如此畏縮,也讓奧巴馬總統網路自由的侃侃言論,恰恰成了一番空談。

事實上,國務院手拿國會撥款卻顧左右而言他,自然也是顧及中共的「核心利益」所致。美國國務院一位官員三年前曾對作者私下表示,和中國官員討論,只要一提到法輪功,中國官員立即拍案而去,會議立即不歡而散。因此美國官員學習到的經驗是:任何時候不能提及法輪功問題。明乎此,便不難理解國務院為什麼不能把國會撥款轉給具有法輪功背景的「國際網路自由聯盟」了。

在東南亞的利益衝突

冷戰末期,中國和美國形成的戰略默契,形成了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關係的大幅度好轉。這一方面由於當時越南威脅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美國背書的東盟。七十年代末期,中國對越戰爭,以及中蘇關係日趨緊張,中國向美國和西方轉向的外交,是那個時代國際外交最大的事件。

中越交惡,追蹤根本原因在於中美關係的轉變。尼克森訪問中國之後,中美形成了戰略利益的互利局面。一方面中國壓制北越統一南越的行動,另一方面對蘇關係也陷入嚴重僵局。而美國人在七十年代末和中國簽署建交公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正常化。

蘇聯解體之後,越南威脅日漸消除,俄羅斯對東南亞各國的威脅已成遙遠歷史。雖然區內各國經濟希望能夠分享中國經濟增長,但軍事和政治上對中國仍然保持戒備。這種戒備隨著中國勢力的增強而增強。

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呼籲美國重回東南亞以平衡中國,正是這種戒備心理的產物。由於日本民主黨上臺,美日政治和軍事同盟的關係受到挑戰,美國勢必加強和東南亞區內各國的合作。

正如一位菲律賓的外交專家所說,如果美國徹底退出東南亞,這個地區(指南中國海周邊)可能成為一個火藥桶。而美國軍事力量的存在,卻威脅到中國解決所謂臺灣問題,這是兩國「核心利益」最可能的衝突點。

人類歷史上的相對和平時期,往往是由一個超強的霸權造成的。古時羅馬鼎盛時期的地中海和平,盛唐時期的東亞和平和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和平時代皆如此。

不過,隨著超強的衰敗,緊接著的則往往是戰爭最為殘酷的時代。美國在局部地區或全球的勢力下降,發生嚴重衝突的可能性都必然增加。◇

本文轉自【新紀元週刊】150期「北京觀察」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152/7275.htm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中國維權律師訪美 籲奧巴馬訪華關注人權
孫文廣:請奧巴馬維護美國尊嚴
中國人權人士擔憂美對華人權政策影響逐年下降
中國維權律師吁奧巴馬關注中國法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