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惡化 英國聘用外勞引罷工抗議

【大紀元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馬麗綜合報導)在工黨執政的前十年,英國經濟蓬勃發展,就業機會激增,加上工党開放寬鬆的政策,越來越多的外來勞工來到英國工作。外來勞工和本地人也一直相安無事,漸漸形成工黨所宣稱的「多元文化,多種語言」的英國文化特點。但是最近一年多以來,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工作機會的減少、低落沮喪的情緒、捉襟見肘的消費、使得「外來勞工」這一敏感話題漸漸浮現到了英國人關注的視野。

根據《每日郵報》17日揭示的統計數據,外來勞工在英國佔據了三千八百萬個工作,是英國總工作的13%。而在1997年工党剛上臺時,外來勞工只佔有兩百萬個工作崗位,占總工作的7.5%。

煉油廠的罷工抗議成為導火線

今年一月底,英格蘭東部煉油廠展開了反對公司聘雇外來勞工而進行的罷工,而且愈演愈烈,波及全國。

罷工事件起因於英格蘭東部林西的煉油廠新建工程,將價值2億美元的建築合約批給一家公司後,該公司聘用約100名意大利與葡萄牙工人。數百名英國勞工不滿外國勞工被優先雇用,在煉油廠外發動「英國人做英國工」的罷工行動。東北部雪拉費爾德與赫珊兩座核電廠的600多名承包工人也加入罷工行動。後來在蘇格蘭、威爾士和北英格蘭的數千名工人發起罷工聲援行動。

英國商業大臣曼德森批評英國勞工是患了「外國人恐懼症」,呼籲大家專注因應經濟衰退問題,不要再擴大反外勞的政治行動。但英國勞工排外的情緒仍十分高昂。連日的罷工行動引發英國和意大利的外交關係緊張。

倫敦奧運工地外來勞工占1/3

本月,官方數據顯示現在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外來勞工在倫敦的奧林匹克工地上忙碌。英國本地人只占勞動力的七成。在這些外來勞工中,有一半來自于歐盟以外。

當年倫敦獲得奧運舉辦權之後,宣稱保證雇傭當地人進行奧運建設,這也符合了布朗首相的承諾「英國人做英國工”。但是這些條例中有一個漏洞, 就是如何確定「當地人」這個概念。一般來講,只要工作申請人居住在奧運會召開的五個區以內,即算當地人。所以很多居住在臨時旅店裡的外來勞工也符合了這個「當地人」的概念。

一些外來勞工每日的工資只有50鎊,這個價錢是同樣工種的英國人難以接受的。來自立陶宛的22歲小夥子阿特勒斯說:「我在這裡掙的錢也不多,但是在家鄉立陶宛沒有工作。我現在住在簡易旅店裡,非常想家。」據說奧委會相關組織將會更加努力的給英國人開創就業渠道,但是這種低廉的薪水是否被英國人接受也是一個問題。

經濟危機下地區保護加強

17日的統計數據同時顯示,只有不到288,000名英國人在歐洲其他國家被雇用,但是在英國被雇用的歐盟人員高達1,172,000,是英國勞務輸出人數的四倍。在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時,社會上的不滿情緒會增多,並且會瞄準如外來勞工這樣的「容易目標」(easy target)

法國歷史學家帕特裡克‧魏爾坦言,如果一些歐洲大公司在法繼續雇用外國雇員,「法國幾個月後也可能出現類似英國的情況」。

在美國,反移民組織利用廣告,呼籲政府停止H—1B簽證,「保護」美國人的工作崗位。這一簽證項目旨在為美國引進海外高級專業人才提供「綠色通道」。

在馬來西亞和海灣地區一些國家,當地政府為緩解國內失業壓力,出臺規定,鼓勵企業雇用本國公民,甚至禁止一些行業雇用外來員工。(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經濟蕭條飲食文化改變  英速食店生意興隆
救經濟 擴大內需與救失業效率均須提升
傳福斯汽車在斯洛伐克首都工廠停產
就業難 桃竹苗就服中心籲多方嚐試工作機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