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優先掀經濟國家主義 威脅全球經濟

人氣 3

【大紀元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郭秋怡綜合報導)面臨眼前這樣大又複雜的危機,全球各國無論經濟的影響程度如何,官方都或多或少採取行動因應,但隨政府干預的深入,經濟國家主義不但將再度興起,更有可能演變成全球經濟的最大威脅,尤其向為自由巿場龍頭的美國竟可能成為新國家主義的帶動者,因此美國振興經濟新政在未出台前就已先轟動國際舞臺。

全球化倒退達到巔峰

理論上,全球自由貿易下,各國專業化生產及資金自由流動,可提高生產及資金運用的效率。但危機已使許多國家開始採取各項保護措施,包括美國新振興經濟方案中附帶購買美國貨的決議,中國被美國新財政部長指控操控匯率,全球車廠要求政府金援,其實,從印度到厄瓜多爾都有許多產業要求政府協助。現在受各國控制最牢者應屬銀行,法國及英國政府金援危難銀行,但限制這些資金僅能用於對國內放款。

政府保護產品及資本主要是要保住國內的工作機會,而且全球各地陷入恐慌的勞工亦正急切要求政府保障工作,法國及希臘等地的勞工甚至上街頭示威。

《經濟學人》在近期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警告,國家保護主義重生將使全球貿易交錯的供應鏈癱瘓,各國反而會因此而付出更大的成本。全球經濟的聯繫開始受到扭曲,因此今年全球貿易可能會是1982年以來首次出現萎縮,民間資金淨流入新興巿場的金額可能從2007年的9,290億美元下滑至1,650億美元,而且即使在政策未蓄意破壞之下,當前的全球化倒退還是會達到巔峰。

其實,在這種危機之下要維持巿場開放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但就在各國試圖拯救自己時,卻造成互相傷害,例如去年為支撐愛爾蘭的銀行,卻吸走了英國的存款,美國逐月監督銀行貸款將刺激銀行在國內貸放而非國外。

美經濟新政非常危險

在當前情勢下,美國的動向被認為是國家主義後續發展的最大關鍵,縱使美國曾慷慨允諾提供美元予有需求的國家,並在歐洲銀行救援保險鉅子時提供保證,不過,新通過的振興經濟方案中卻含有「購買美國貨」及「雇用美國人」的條款,不怪說近來經濟危機的焦點又再度轉回到美國。

世銀總裁左里克(Robert Zoellick)告訴紐約時報:「購買美國貨條款是很危險。」並認為防範1930年代的保護主義政策是很重要的。

據《經濟學人》分析,這種作法的結果將會如1930年代採取高關稅措施一樣,欲在短期內提振美國就業都難以達成,因為將造成其它國家採取報復行動傷害到出口產業。這項政策也等於對全球其它國家宣示自由巿場的保衛戰將陷入孤軍奮戰。

其實,這項政策在美國國內也招致正反兩方的激烈唇戰,據《商業週刊》報導,2月3日美國商會、通用電氣、大型建築工程設備製造商凱特皮拉(Caterpillar)、營建業、國防業及高科技業等100家企業集團及公司聯合上書參議院,警告購買美國貨條款「將傷害全美工人及企業,破壞美國對全球的承諾,並導致國外效仿設置貿易壁壘,美國出口將面臨空前危機。」

另外持贊成立場的美國製造業聯盟(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則指出,這樣的條款乃防堵美國營建及製造業裁員所需。

在《經濟學人》文章的最後提到,現在正是反制國家主義興起的時候,並提供了三個基本原則可供遵循,首先是國際間應合作紓困銀行,即使細節不同,也應設定共同準則,其次是振興經濟計畫應接納自由巿場機制,即使是外國機構從中獲得利益也應容忍,也不應限制銀行的貸款對象,最後是應維持多邊政策,對於產生資金缺口的新興巿場,國際貨幣基金及開發銀行應予以挹注,而世界貿易組織。

相關新聞
美官員就美中貿易向新政府進言
APEC重申保護主義傷經濟 承諾不設新貿易壁壘
布什演說高舉自由貿易價值 三度提及台灣
APEC高峰會/布什挺自由貿易 三度提台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