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台資企業轉型 與陸企合作開拓內銷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3月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8日電)從2008年第4季起,中國大陸長江三角洲台資企業盈利大幅下降,停工裁員不斷。上海台商表示,尋求與大陸企業合作並打開內銷市場,成為產業轉型和升級的新契機。

香港「文匯報」報導,跡象顯示,金融風暴對台資企業的影響開始往產業上游擴散,從以生產電子終端產品為主的珠三角影響到生產IT零件為主的長三角。

上海德安會計事務所最近正在做十幾個台資企業註銷清算的案子。據會計師林睦堂表示,這些倒閉的台企多為製造業;而在長三角800多家台企客戶中,超過9成外銷製造業出現虧損,另有9成外銷製造業效益下滑。

林睦堂說,「在台商聚集的上海閔行區,倒閉的台灣中小企業可能有幾十家。」

上海浦東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國台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盛九元表示,台商在大陸投資86%集中在沿海地區,80%為出口導向型企業。在上海,電子製造業佔台商投資的60%,但目前電子產業毛利潤從過去的15%至40%降到5%左右,嚴重虧損。

盛九元認為,「雖然長三角台企受風暴影響比珠三角晚,但受到需求彈性的影響,週期可能會更長。」

數據顯示,今年1月台灣筆記型電腦代工至少減了3成出貨量。生產基地位於上海松江的全球最大筆記型電腦製造商廣達集團,去年出貨量3650萬台,比預期4000萬台少350萬台,而今年公司原預估成長15%以上,但由於重要客戶蘋果(Apple)、戴爾(Dell)及東芝(Toshiba)的傳統晶片(NB)市佔率下滑嚴重,預料全年業績堪憂。

而台灣晶片、面板等高科技產業同樣遭受重創。中芯國際去年第4季營收2.72億美元,比前年同期下滑31%,虧損擴大至1.25億美元。台灣奇美電子同期虧損314億元新台幣,創下面板史上單季最大虧損紀錄。

台企聚集的昆山張浦鎮近來有些冷清。當地的台灣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員工楊生坦承,公司從事筆記型電腦標籤業務,近來訂單急劇下滑,最近大幅裁員,員工從300多人降到200人,減薪10%及1週只工作4天。

昆山台資企業處境日益艱困,楊生說,「就連台灣鴻海集團在昆山設立的富士康科技都要裁減5000人,更不用說是一些中小電子加工企業了,據說已有30多家台資企業從昆山撤離。」

從事電子元件生產和銷售的唐威光電(昆山)有限公司也準備退守台灣,繼去年底昆山的公司撤離後,在上海、無錫的公司也將陸續撤離。

上海興浦律師事務所總經理邱慶輝說,「最近長三角台商破產、裁員等案例時有發生,有大型台灣廣告公司在上海一下子裁掉750多人。」

上海台商受到的壓力與日俱增,許多企業開始向勞動成本、土地成本更低廉的北部和內陸遷移。

盛九元表示,上海有部分勞動密集型、簡單加工型企業已遷往山東渤海灣等北部地區,少部分移去內陸。

龍鳳食品在去年第3季將原先在上海閔行區的工廠遷往土地成本更低的浙江嘉善;台尚食品將工廠遷往蘇北,管理總部還留在上海。而部分大型電子業廠商因資本沉澱、遷移困難而沒有大量外移。

盛九元說,「還有一些企業選擇『回台投資』,不過這個比例微乎其微,在大陸7萬多家台企中僅有360家,大部分企業還是靠內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來抵禦危機。」

相關新聞
怕喝牛奶改喝豆漿  大陸台商永和豆漿熱賣
上海台商錢櫃復興店受火災波及停業兩天
大陸經濟趨緩兩岸產官學探討台商轉型升級
東莞再現倒閉潮 當局墊錢保穩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