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失眠、有人苦中作樂

唐永齡:老美有夢最美 等待經濟再起

唐永齡

【大紀元4月15日訊】 這一波的美國經濟衰退將會持續多久?會有多嚴重?似乎沒有人知道。但許多美國公司的高階主管都認為,這一波經濟衰退過去,美國經濟終會復甦,但要獲得信貸將沒以前容易了,美國不會再有過去的榮景。

金融體系的貪婪是釀成這波世紀金融大海嘯的元凶。為應付信貸危機和衰退,美國政府已承諾拿出數以兆計的美元,以修復千瘡百孔的金融體系。只是許多人都認為經濟不可能重現二零零四~二零零六年房市榮景時的輝煌。當時經濟年成長率超過6%。

幾個月來,美國媒體都將這波經濟衰退與一九八一年七月到一九八二年十一月、雷根總統主政的衰退期做比較。這些報導包括:一月份減少了二十萬七千個製造業的工作,是自一九八二年十月以來單月的最大降幅。此外,二月汽車大廠銷售量持續下滑,創下廿七年來業績最差的紀錄。

二戰後最長衰退期

美國金融歷史學家約翰葛登表示,現在大多數人認為現在景氣比一九八二年更差,但還不至於到一九三二年大蕭條的地步。不過,確實有可能成為二戰後最長的衰退黑暗期。

而美國多位資深經濟專家也預期,這一波經濟衰退可能持續兩年甚至三年,不排除要到明年才復甦。屆時經濟不會呈現U型的衰退與反彈走勢,而是L型的長期衰退退潮。

如美國哈佛大學的經濟歷史學家費格森表示,經濟如果連續收縮兩年,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他本人不排除經濟到達谷底後會有兩個「荒年期」。

相形之下,聯邦儲備局副主席、現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布蘭德,以及聖路易市聯邦儲備銀行普爾,對前景稍微樂觀,預料經濟在今年底會有轉機。布蘭德樂觀所持的理由是,房市總會在某個時刻到達谷底,屆時就可以止跌回升了。

但也有專家認為,房市即使復甦,程度也有限。馬利蘭大學經濟學教授雷恩哈特說,從過往的經濟衰退的例子,民眾需要四年的時間才可回到收入高峰的水平。而準確預測了此回金融危機的紐約大學教授羅彬則說,這波衰退可能歷時三年,而此次衰退後不會像以往迎來傳統的U型反彈,而是L型的持續低迷。

巴菲特直言 美復甦要五年

其中美國股神巴菲特更以「墜落懸崖」來形容當前的景況,他比其他的專家更看淡前景,直言美國要準備五年的長期經濟抗戰。他說,全美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失業問題,導致消費者信心大失、支出萎縮;不僅經濟倒退,人們也因為恐懼與困惑而改變了消費習慣。

他並預估,在經濟衰退結束前,失業率將繼續攀升。聯準會與政府相關部門為了振興經濟不斷斥資推行抒困計畫與激勵方案,勢必引發通貨膨脹,而且壓力將超過一九七九年代末期。但儘管如此,救援行動不可停。但體質不佳的銀行應放手讓其破產,如此預估三年後,波克夏持股的富國銀行〈Wells Fargo〉以及美國銀行公司〈U.S.Bankcorp〉將會脫胎換骨,相形之下,不斷接受政府挹注的美國花旗〈Citigroup〉將會繼續萎縮。

消費者降低舉債額度

雖然大環境如此,但對於消費者來說,未嘗不是好事。前幾年美國的信貸融資,幾乎如兒戲般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取得,從大螢幕電視到大房子比比皆是,過度的催促經濟興旺。許多企業老闆,如水處理和工業服務公司──納而可〈Nalco〉老闆布來德貝爾就認為,經過此次教訓,將來消費者都將量入為出,謹慎過日子,過去美國人浪費了太多資源。這也意味著二零零五~二零零七年的經濟成長速度將會減速,榮景不再,但這未必不是好事。

大家也看到了過去金融體系的貪婪,如今人們會引以為戒,別再放任大機構過度使用資金槓桿工具、貪得無厭。而全美的消費者也應該降低對信用卡等舉債工具的依賴性,因為過度的使用信貸,以18%、20%的超高利息借錢,不變卡奴才怪!

教人如何省錢 大受歡迎

窮則變、變則通,現在有不少網站與名嘴都教人怎麼省錢。例如 Google的新網站有教戰守則,包括:去圖書館借書、每週有一、兩天自帶午餐、上網繳費以省下郵資等。還有網友們建議多喝水,不要喝飲料,既省錢又健康。有網友提醒大家調整引擎和胎壓,這樣一年可以省下一百美元油錢。
 
他們還建議,大家可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如此既能節省交通費又節省時間,而其中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把活動都集中在一個地區。

另外一位華爾街的個人理財大師蘇絲.歐曼〈Suze Orman〉最近的生意火紅。這位理財大師自幼家道中落,因此她比一般人更懂得金錢紀律,這對美國人來說是很難得的。她向來大力反對卡債,呼籲人們省錢和盡早償還房貸。她曾說:「別再找藉口了,坐公車並不丟臉,趕快把車賣掉,省下的油錢和保險費可用來清償卡債。」其實蘇絲.歐曼所說的都是美國人早該聽進去的話。她又向消費者說,別太珍貴你的屁股,從今兒起,把你家中的衛生紙換成再生紙。她更一針見血的說,這些事會發生是因華爾街的謊話連篇及貪得無饜,房貸業者和證管會都有責任。

美國人焦慮感加深

經濟如此低迷,讓美國人擔心不已,反應在實際生活上,過去幾個月已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美國人因為憂心經濟大環境與個人財務問題,他們每週至少有好幾個晚上失眠。
 
美國全國睡眠基金會在近來的調查中發現,共有27%的受訪者難以入睡的原因,包括國家經濟、個人財務、工作、以及健保支出。
 
「蓋落睡眠中心」研發主任梅.克雷傑說,「經濟持續低迷,許多睡眠失調的病患來看病後都表示,因為自己家中有人失業,以及付不出醫藥費,以後不會來看診了。」克雷傑強調,這些病患的問題會更加嚴重,而睡眠失調也會伴隨糖尿病與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如不能及時接受治療,病況將會惡化。

美國人的焦慮已相當明顯。一項由皮優研究中心所做的最新民調顯示,近來美國人對經濟狀況報告的關注程度已經達到二十年來的最高點。56%的美國人在調查中表示,他們對經濟新聞尤其關心,49%的人表示對華爾街的亂象至為關心。

密西根德保大學市場學副教授阿胡維亞表示,現在的狀況絕對影響人們的心境,以及增加了人們的焦慮程度。但金融危機對每個人的影響又有不同,個性有焦慮傾向的人聽到金融危機的消息,反應會更強烈。而年齡層也不同,通常經歷過大蕭條時代的長者,反應比較強烈。相對的,年輕人會認為,經濟有起有伏,但最終會好轉。

如何在荒年不慌?

在危機迭出的世代,許多美國人在問:是否他們在面對一個儲蓄更少的未來?是否快樂就會減少?許多研究人員與專家認為,美國的金融形勢與人們的心情,肯定會受到影響,但他們都建議,雖然在荒年,但大家不用恐慌。

美國賓州大學社會學家格蘭.費爾包在二零零五年與其同僚從事的一項研究發現,金錢只能買到快樂衡量的標準,而快樂本身多來自我們自己的財富與同齡人群的金融狀況之比較,而不是金錢所能夠買到這些東西的累計。所以不要憂慮,快樂一點吧,金錢買不來快樂。

但費爾包也說:「短期之內,我們會變得不如過去那麼快樂,因為我們會拿現時的金融狀況與過去美好的日子做比較。但長期以來,我們就不會那麼不快樂了,因為人類是有復原的本能。」

另外也有調查顯示,如果能調整生活,即使錢少些也不至於不快樂。心理學家拉森指出,以快樂指數來說,日常生活的影響遠比整個大環境的影響要大。人們是否喜歡日常所做的事,是否擁有自己的生活圈等,才是影響快樂的主要原因。

許多專家建議,遇到金融風暴不要驚慌,要能挺得住,但也要謹慎。對持有股票的人來說,首先,要明白自己不是股神巴菲特,所以不要貿然行動。其次,當別人都拋售時,暫時不要一味跟從。

最重要的是,在荒年終不要失去樂觀的精神。錢變少不是問題,但若因此而失去逐夢的信心,才是問題,這也是以逐夢為立國精神的美國所最不願意見到的。

即便失業也要能苦中作樂

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候,仍有亮光。失業了,雖然無法付帳單,又影響到退休計畫等,但仍有人覺得沒有工作的生活,也能苦中作樂。比如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親友相聚、學習新技術、鍛鍊身體和得閒做自己的嗜好等。

維吉尼亞州的亞歷克斯‧史旺說,他為找工作一直沒有結果而灰心喪志。後來他覺得這不是辦法,於是他一改過去不找工作就在家看電視的做法,他強迫自己重拾起玩音樂、繪畫和健行的愛好。

三十九歲的帕司基爾自去年中被威斯康辛州的通用汽車裁員後,他就不能再像以往常能帶家人出去吃飯,孩子聖誕節的禮物也不像往年那麼豐富,但他也不留戀過去上大夜班的生活,他說他過去下午四點上班,只能在週末看到孩子和家人,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如今讓他有時間與家人孩子相聚,讓他覺得機會難得。

當然失業的歲月究竟是苦還是甜,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美國人堅信的一個目標,也是奧巴馬總統強調的,美國人的夢想不能失去,這是他們立國的根基。再艱難的環境,總還是要過,如同前面幾位專家的說法,現在讓美國人深刻反省,未嘗不是見好事。

──原載《TaiwanNews財經文化週刊》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曹長青:奧巴馬挑戰里根
如何安度經濟大恐慌(3)
洋基特區看球 4口得花36萬
美研究顯示:女性憂患意識更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