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兩岸媒體互相落地 對等互惠最重要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19日電)兩岸政治氣氛趨緩,新聞交流話題熱門,專家學者認為,媒體落地對等互惠是首要,評估落地效應,陸媒「統戰」效果有限,大陸能否接受台灣媒體大鳴大放的尺度,則備受考驗。

第三次江陳會談將於26日登場,兩岸交流議題再受矚目。有關新聞媒體交流,鳳凰衛視多次向台灣叩關,至今未能如願,但目前鳳凰衛視台灣分公司已進駐華視媒體園區。

透過有線電視,台灣民眾曾收看得到大陸中央電視台,行政院新聞局2003年宣布不同意央視節目訊號在台落地。2002年東森、年代、三立、非凡等衛星頻道業者赴大陸申請節目訊號落地,同樣未獲核准。

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陳清河指出,大陸電視與台灣整體大環境的「調性」不合,陸媒落地對台灣電視影響不大。台視副總經理胡佳君也認為,在保護台灣媒體的前提下適度開放,可增進彼此了解,促進良性競爭。

TVBS與央視合作節目,發言人張維銘表示,TVBS不放棄與國際媒體合作機會,陸媒也是合作對象之一,陸媒來台可以讓觀眾多一個選擇。

不過,玄奘大學大眾傳播系助理教授杜聖聰曾做過央視CCTV4在台收視研究,收視率只有0.06%;在平面媒體部分,他也指出,現在連中國時報和聯合報都面臨經營困境,他不認為對岸的平面媒紙在台灣會有市場。

即便如此,中時報系仍規劃發行以中國觀點為出發的「旺報」。中國時報副社長黃清龍表示,中國大陸變化驚人,「旺報」目的是反映中國變化面貌,有助台灣認識大陸,台灣應思考如何從中國的崛起得到最大利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就自己。

陳清河建議政府與業者擬訂妥適的遊戲規則,大陸方面也不能一味要求讓陸媒落地台灣,卻不讓台灣媒體落地大陸。他還擔憂,大陸法令朝令夕改,台灣業者無法獲得保障,兩岸媒體必須有對等互惠的地位,雙方都要放下身段協商。

杜聖聰則對現行媒體駐點3個月的限制頗有微辭,認為是「人性最糟糕的折磨」,主張駐點要不1個半月,要不就全面開放,不應有時間限制。

另一個值台灣深思的問題是,當今台灣電視問題不在節目是否出自陸資,而是本土製節目日益減少,就算沒有陸資節目,韓劇、日劇等外國節目都已攻佔台灣的電視台,業界疾呼政府應立法提高自製節目比例。

新聞如同水晶,不同角度折射不同的光,兩岸新聞媒體正常交流,可增進彼此更多了解,溶解過去50年的冰山關係,這個理想是否能達成,有賴兩岸共同努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