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一百問(19):同事性格相異

謝田

人氣 3

讀者淑臻(筆名)問:(因版面關係,僅節錄本文摘要)俗語說:一樣米養百樣人,辦公廳的同事真的是什麼個性都有,現在已養成先看完臉色再發言的習慣,我很想與每位同事成為好朋友,該怎樣和這些性格相異的同事和諧的相處在一起?

答﹕沒錯兒﹐一樣米可能養的還不止百樣人,萬樣人﹑億樣人都有的。筆者去過世界上十幾個國家﹐接觸過成千上萬的人﹐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當然這也很正常。但要養成「先看完臉色再發言的習慣」﹐這也蠻累人的﹐是吧﹖

心理學家們發明了許多衡量人們個性的辦法﹐亦即人的心理學分類。有一種分類方法﹐是按人們對其他人﹑其它事務的響應程度﹐以及這個人的自信度﹑需要別人接受自己觀點的程度﹐來劃分人群﹐把人們分成分析型﹑驅動型﹑和藹可親型﹑和表達型四類。

如果這個人響應程度﹑自信度都很高﹐也就是這個人很願意回應別人﹑也蠻自信的﹐很希望把自己的觀點讓別人接受﹐我們稱之為「表達型」的﹔如果這個人很願意回應別人﹑但不是一定希望自己的觀點讓別人接受﹐亦即響應程度高﹑自信度低﹐我們稱之為「和藹可親型」”﹔如果這個人響應程度低﹑自信度也低﹐我們稱之為「分析型」﹔如果這個人響應程度低﹑但自信度高﹐我們稱之為「驅動型」。這四種類型也無所謂好壞優劣﹐就是表達人們的不同。

您可以自己檢測一下﹐看看自己屬於哪一種類型。與別人打交道的時候﹐如果意識到了自己的類型﹐在與不同類型的人們交往時﹐你如果能夠首先發現對方的類型﹐然後有意識的適度調整自己的響應程度和自信程度﹐就能夠更好的與別人交往﹐與別人的交往會更加有效。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同程度的會自行調整自己﹐使自己更善於與別人交往。比方說﹐你在與老闆﹑上司﹑貴賓﹑新朋友交往時﹐就同與下屬﹑家人﹑老朋友交往時的方式有所不同。

但即使如此﹐使用了這些心理學上的「方法」﹐人們可能還是會發現﹐與人交往很難﹐矛盾總是層出不窮。那怎麼辦呢﹖中華民國前總統蔣中正先生有句話﹐以前在中國大陸是被「批判」著被引用的﹐叫做「以不變應萬變」。其實他說的是蠻有道理的。如果我們能夠「以不變應萬變」﹐把握原則﹐誠懇待一切人﹐就沒有任何問題。

那麼﹐這個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的待人﹑處世原則是什麼呢﹖查閱古今中外所有的正教﹑正的信仰﹑正的育人理念﹑正的處世哲學﹐把它們綜合起來﹐你會發現﹐所有這些宗教信仰﹑至理名言﹑處世哲學﹐它們最終極﹑最根本﹑最有效﹑最正確的原則﹐的確有共同﹑相通的地方。其共同點和精髓﹐其實就是「真善忍」三個字﹐這也是法輪功(法輪大法)的中心理念。想想看﹐誰會不喜歡一個真誠﹑善良﹑還能容忍別人的人呢﹖每個人都會喜歡的。那如果你就按照這個理念﹐按照真誠﹑善良﹑和忍讓去待人處世﹐就不會有任何問題﹐就會一切都OK了。

如果你在職場上碰到了難題,不論是生涯規劃、人際關係、企劃行銷、領導管理等等…,都歡迎你來信email到「職場一百問」,希望透過彼此的交流分享,讓你能夠輕鬆的成為職場上的最大贏家。

「職場一百問」信箱:anita.wu5504@msa.hinet.net

(來信可以不需附上真實姓名與聯絡資料,我們所發表的文章也會將文中所有真實姓名替換,以維護個人隱私權,謝謝!來信內容將屬大紀元版權所有,編輯部並保留來信刪改與刊出的權利。)

「職場一百問」主持人謝田 敬筆

*謝田先生為賓州費城爵碩(Drexel)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學助理教,同時另主持【市場營銷系列】專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職場一百問(10):有國外學位好嗎?
職場一百問(11):管理年長的下屬
職場一百問(12):避免辦公室鬥爭
職場一百問(13):主管不合理的要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