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王靜雯:各懷心事的G20峰會

王靜雯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5月1日訊】編者按:G20峰會在各國既期待又抱有疑慮的情況下開幕,結果卻意外地達成了協議併發表公報。協議的背後,各國各懷心事,權力協商與角力不言而喻。

四月二日,G20峰會的二十四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以及包括聯合國祕書長、世界銀行行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在內的眾多頭號人物彙集在倫敦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再次商討應付全球金融危機的對策。

出席G20峰會的成員國領袖來自:阿根廷、澳洲、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印度、印尼、意大利、日本、墨西哥、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南韓、土耳其、英國、美國及歐洲聯盟。另外還包括聯合國、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WTO)、IMF、歐洲理事會、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金融穩定 論壇、非洲新夥伴發展計劃(NEPAD)等國際組織的主席或代表。難怪人們說,G20基本上代表了全球主體的聲音。

從三月二十八日開始,包括反戰者、環保主義者、反全球化者以及危機受害者等數以萬計的抗議人士開始彙集倫敦,諸多組織和個人揚言要給G20一點顏色看,為保證峰會的順利進行,東道主花費了一千萬英鎊,成為近十年來英國最大規模的警察治安行動。據悉至少一名抗議人士身亡,一名警察送醫,三十二人被逮捕。


英國警方戒備重重,逮捕抗議G20進行的異議份子。圖為一名抗議人士被警方逮捕。(Getty Images)


由於去年十一月華盛頓峰會的「有口號、沒行動」和前不久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有共識、待行動」,人們對G20峰會既充滿期盼又抱有疑慮。不少人擔心峰會的「清談館」會從華盛頓的波托馬克河岸搬到倫敦泰晤士河畔,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更是毫不客氣地預測: 「G20峰會將以失敗告終」,因為各方觀點差異太大。

然而峰會最後卻意外地達成了協議併發表公報。正如德國總理默克爾所言,「與會者做出了幾乎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妥協。」原因很簡單,當全球面臨危機時,坐在船上的人誰也不想船真的翻了,於是各方不得不妥協。然而表面上的一致協議並不能真正代表具體執行中的一致行動,各方心懷鬼胎的利益角逐也可能在日後顯露出來,看清暗流洶湧的本相也很有必要。

美歐之爭:擴大經濟與全球監管

G20峰會前美國高呼:全球急需擴大刺激經濟措施,各大經濟體至少要達到其國內生產總值的2%,然而以法國德國為主的歐盟卻強調,當務之急是要加強國際金融體系的監管工作,特別是對金融機構、主管紅利、對沖基金及境外避稅天堂等都必須嚴加管制。

目前世界各國「主權自居」的狀態與金融「全球化」之間存在著不匹配和互相抵制的現象,任何跨國立法機構、監管機構都無權去管一個主權國家境內的金融行為。由於金融監管問題必然牽扯到美國金融政策的制定等問題,直接干涉到美國利益,於是雙方觀點的對立性十分強烈。

在美國和歐洲大陸之間一直存在著一種理念上的分歧。美國主張的全球化是堅守各國主權,並在此基礎上各國相互平等做交易,以自由國際市場的力量規範國際經濟和金融事務,而以法國為主的歐洲大陸國家主張的全球化,卻是要建立一個具有強制力的世界政府,包括世界立法機構、國際法院、國際監管部門等,由這個世界政府來管理所有國與國間的經濟和金融關係。

美.柔軟手段贏得資金救市


G20峰會上,奧巴馬柔軟的態度替美國贏得了一萬億美元的救市資金。(AFP)


由於這種理念上的差別,美國不主張設立國際金融監管機構,而德法卻威脅說,如果不同意設立跨國監管機構,那麼他們將從會議中退席!不難看出,即使各國度過金融危機之後,制度的重建工作仍將面臨巨大挑戰。

有人稱,G20峰會上與會各國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合作態度,使之成為世界經濟秩序的一個轉折點,而促成這一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應是奧巴馬的柔軟手段,他放棄了美國習以為常的傲慢,以多邊主義代替布什的單邊主義,以謙遜、認真傾聽的新姿態,贏得了包括俄國在內與會國家領導人的好感。當然此次峰會上美國的收穫是非常巨大的,通過峰會,美國基本達到了想要達到的目標:集中資金救市,並在全世界內進行以經濟為中心的合作。

英.拉攏關係力保G20成功

作為東道主以及美國最堅定的盟友,英國在G20峰會上的態度十分微妙,布朗首相不得不在美歐中間巧妙拿捏:一方面跟著美國跑,呼籲進一步擴大經濟刺激計劃,另一方面又得照顧歐盟情緒,急喊加強金融監管、改革國際金融體制勢在必行。以前一直反對在歐盟內實行統一的金融監管體制的英國人,如今其金融服務監管局則在積極倡導建立一個統一步調的監管機構,其目的不言而喻:盡量按「英式標準」來確定監管規則。

G20期間最忙的人莫過於英國首相布朗,別說此前他為推動英國經濟復甦所採取的「保銀行、擴刺激、降利率、推減稅、印鈔票」等事,近日他不但在倫敦接洽一系列發展中國家領導人以尋求支持,還走歐洲、跑美國、甚至飛到南美和巴西總統對話,因為這次峰會不但對英國經濟很重要,而且對於想在二零一零年爭取大選連任的布朗來說,G20也絕不能失敗。

中「超主權貨幣」美夢落空

除歐美各懷鬼胎之外,被稱為「金磚四國」的巴西、俄羅斯、中國、印度,也想在G20峰會上提升各自的發言權,並要求發達國家要負起大責任,國際金融體制更要公平,不能再「你們享受,我們埋單」了,這其中叫喊聲最高的當屬中共。

峰會前夕,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超主權儲備貨幣」,直接挑戰美元的霸主地位,國務院副總理王歧山緊接著發文要求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擁有更大的權力。一時間給大陸百姓造成一種錯覺:「人民幣要出海取代美元,成為國際硬通貨幣了。」

「超主權貨幣」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的概念延伸。目前全球有四種主要的「硬通貨幣」:美元、歐元、日圓、英磅,其中美元佔了45%,歐元26%,日圓15%,英鎊14%。毫無疑問,不管人們多麼「討厭」美元,如今仍沒有任何一種貨幣能取代美元的統治地位。目前美元占國際貿易的70~80%,而且美國現有國內生產總值(GDP)占全世界的25%,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而且由於中共採取的外匯管制制度,使人民幣無法自由流通,這正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要予以去除的東西。再加上退黨大潮衝擊下中共政治制度的動盪,人們對其貨幣的不信任,哪怕近來中共在國內大力宣傳人民幣要出海,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民幣都不可能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在G20峰會上,中國要求的兩項:「推出超主權國際貨幣」和「改變IMF的主導權結構」,都沒有在最後決議中具體寫入,人們對這些遙遠的不著邊際的議題毫無興趣並不以為然。

港澳:險些上黑名單

G20有個重要議題就是打擊「避稅港」(避稅天堂),法國建議公開列出那些不交稅、避稅的地區,並在日後嚴加管制。會上薩爾科齊把香港和澳門列入避稅天堂,而胡錦濤堅決不幹,於是兩人互相指責,到會議快結束時都爭論不休,以致於公報無法發表。

後來在奧巴馬的調停下,香港和澳門既沒有和哥斯達黎加、馬來西亞、菲律賓及烏拉圭四個國家一樣被列入黑名單,也沒加入三十八國或地區的灰名單,也沒有像美國那樣上白名單,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迴避了這個問題。

G2「雙雄會」忽悠中國

G20峰會前,為讓中國人更多的為全球經濟危機埋單,英國《經濟學家》雜誌甚至宣稱G20的「群英會」為美中兩國的G2「雙雄會」,美國CNN也把胡錦濤 與奧巴馬的會面稱為G2,在大陸宣傳中,很多中國人也把G20看成了G2,彷彿中國崛起已在眼前。然而許多海外媒體對此夜郎自大之說嗤之以鼻,他們普遍認為,中國要成為救世主還早得很。

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表示,從經濟規模看,中國GDP還需要翻三倍才能趕上美國,按每人平均收入算,中國的距離更遠;從金融角度看,雖然這次美國金融危機非常嚴重,但那是一種「富貴病」,是金融「相對制度」所能支持的容量過快發展的結果,而中國是金融發展嚴重不足,這些都導致了中國想拯救世界的說法完全不成立。

比如說:為了維繫世界貿易秩序、維繫世界和平,美國每年的軍事開支巨大,二零零八年是近七千億美元,相當於中國政府全年的預算內財政稅收。世界上除了美國有這個實力外,還有誰能承擔起「主導世界秩序」這個責任呢?因為有這個責任,就得有這個付出。

G20期間中央電視台的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跑到華盛頓主持了一場關於G2的專題節目,中國菁英在大國的虛榮心得到滿足之後,也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G2是在忽悠中國。

碳貨幣成中國未來憂患

四月一日的中美峰會上,胡錦濤並未提出取代美元的「超主權儲備貨幣」、中國在國際金融體系的發言權以及美國債券的安全等問題,只是與美方聯手開啟「戰略和經濟對話」,與會前的強硬攻勢大相逕庭。

事後,美國沒對中國希望的金融秩序改革作出任何實質性承諾,而中方卻按美國的要求乖乖的拿出了四百億美元來回應。在G20峰會上,胡錦濤除了空喊幾句「堅定信心」、「加強合作」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晚宴上坐在主人布朗首相旁邊矚目的位子上吃飯。

很多人擔心,發達國家在G20峰會後,會以碳貨幣勒索中國,如學者葉檀指出,假如「建立在特別提款權基礎上的超主權貨幣無影無蹤,而另一種對於中國利益有極大損害的碳貨幣卻順時而出。既然中國提出超主權貨幣,既然所有各國一致同意發展新能源,那麼,建立碳貨幣就是順理成章的事,這不僅堵住了中國人的悠悠之口,還達到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作用,在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中,掛上了一條絞索。中國興沖沖希望G20會議建立全球新金融秩序,不料有可能暗地裏被出賣未來的利益。」

G20成果小結

由於面對共同的危機,各國都表現出極大的妥協,最後結果算是令人滿意的。概況來說,G20的主要成果就是各國同意增設一萬億美元來進行全球性的救市,這一萬億美元包括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緊急儲備基金增加五千億,各國特別提款權(SDR)基金增加兩千五百億,另外增加兩千五百億的貿易配套基金。

聯合聲明還呼籲對「對沖基金」、金融高層主管的薪酬、信用評級公司、以及銀行的風險管理實行更嚴格的監管,並加強國際間的協調一致。為此峰會決定在G20內部設立一個新的國際機構:「金融穩定委員會」,密切配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對未來金融風險提出早期預警。

但願這些協議成果都能真正落實到實處,各國的承諾都能如期兌現。◇

本文轉自第117期(2009.04.16-04.22)出版的<<新紀元週刊>>
http://mag.epochtimes.com/119/6228.htm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華風:G20峰會胡錦濤的尷尬
胡少江:倫敦峰會上奧巴馬與「代表中國」的記者
【熱點互動】從G20峰會看中美與中法關係(1)
英民調:G20峰會後 民眾對經濟前景信心仍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