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求職 洋名更「吃香」

標籤:

【大紀元5月22日訊】5月20日週三,一份加拿大的研究顯示,求職者的名字聽上去像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比那些中國,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名字有更大的機會在加拿大拿到面試。

根據CBC的報導,由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佈的這項研究發現,加拿大公民和移民中,如果使用「Jill Wilson」或「John Martin」作為名字,比諸如「Sana Khan」或「Lei Li」等名字 ,多出百分之四十的機會獲得面試。而混合型的名字,比如「Vivian Zhang」,比純非英語名字要多出20%的機會獲得面試,但是仍然比英語名字機會要少。

主導這項研究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奧蘭普拉斯(Philip Oreopoulos)說,「調查結果顯示,即使你已是第二代或第三代公民,名字聽上去像外國人仍然可能對就業不利。」奧蘭普拉斯還說,「我驚訝地看到(在加拿大)名字上歧視,就像在美國白人和黑人名字間存在的歧視一樣。」

研究人員針對20個職業類別中的2000網上招聘職位,在去年秋天向大多倫多地區的僱主發送了6000份模擬簡歷。每份簡歷都聲稱該求職者擁有學士學位和四到六年的工作經驗,而該求職者的國內或國外的教育和工作經驗都是隨機分配的。 而當僱主打電話回來給予面試機會的時候,研究人員以求職者不再找工作為理由而予以回絕。

違法行為

奧蘭普拉斯稱,儘管現在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以確定是否僱主的行為是故意的,但是姓名歧視可能違反人權法。

來自一個移民倡導組織(SUCCESS)的林先生表示這項研究給他以「強烈印象:商業界還沒有充分認識或理解的移民社會。」該組織的首席執行官陳先生(Tung Chan)則認為這並不是新現象。陳先生說,「我們一直耳聞目睹這一切。」

「他們中的許多人(非英語名字求職者)會感到他們屬於不同的文化群體。」

加拿大工作經驗更重要

這項研究同時還發現僱主相比於加拿大的教育,更看重加拿大工作經驗。 對於那些在加拿大國外受過教育或名字是非英語名字的求職者,只要在加拿大曾經工作過,僱主打回電話的機會幾乎增長了一倍。

奧蘭普拉斯說,「這意味著優先考慮加拿大的經驗或幫助新移民找到最初的國內工作經驗的政策會大大增加他們的就業機會。」

改洋名仍需斟酌

在加國申請更改姓名的審批由省政府負責。按卑詩省政府規定,申請者必須是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而且要在卑詩省至少居住3個月。滿19歲可自行申請改名。

但是亂改名字也會有些意想不到的後果。對於新移民來說,將來一旦需要本人在加國以外的受教育證明的時候,該證明就會與現在的名字對不上,從而導致額外的麻煩。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職場英語:辦公室英語會話(29)
900個職缺 週日等你來
學歷不等於能力 專業更容易就業
職場新手面試技巧全攻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