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兩岸報導,媒體識讀的新焦點

唐浩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5月25日訊】去年底,與中共政府關係密切的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買下中時集團(中國時報、工商時報、中視及中天電視台)與香港亞洲電視後,台灣媒體人士更明顯意識到中共對港台媒體的操控意圖與壓力。

大眾媒體,向來被認為是一種「意識形態國家機器」,意指媒體可以透過大量、長期而具特定立場的訊息,悄悄地對閱聽大眾形成潛移默化的意識控制。中共積極透過各種管道干預港台媒體,原因正在於此——意圖藉此收束港台媒體言論對中國真相的報導,形塑有利於中共政權的輿論氛圍,造成外界對中國社會與經濟實況的誤判,從而不自覺地投向中共懷抱。

面對這種正在發生、與日俱增的資訊不平等現象,此刻正是將「兩岸報導」納入媒體識讀(又稱「媒體素養」)課程的時候。媒體識讀,是指閱聽人正確接收、解讀、分析媒體訊息的能力,特別是在今天,絕大多數民眾都仰賴媒體訊息作為日常生活行為與決策的判斷依據(如看天氣預報決定穿著、看新聞報導決定投資規劃等),因此如何分辨媒體訊息的真偽、如何正確解讀媒體訊息,其實是與你我的生活有著休戚與共的關係。

媒體識讀在台灣已經行之有年,不僅被認定屬於「公民權」的一部分,並預定在2011學年度納為中小學教科書內容。然而,隨著兩岸局勢的變遷與中共對台灣媒體的介入,兩岸報導實有必要納為教程當中。

兩岸報導的媒體識讀該包括什麼呢?首先是媒體產權對媒體訊息產製過程的影響。例如不同資金背景的媒體老闆,會不會要求記者、編輯只能報導哪些題材?或者某些題材只能從特定立場去寫?「不聽話」的記者可能受到什麼不平等待遇?

其次,教導民眾分析媒體訊息內容。例如中資背景的媒體是否言論上對中共政權比較「報喜不報憂」?對中國正面報導與負面報導的比例是否公允合理?報導內容是否都只「一言堂」式地強調中共官方說法,而缺乏其他人士的意見?

再者,學習比較不同媒體的報導。不同媒體對於同一事件有什麼樣的報導差異?哪些東西被突出了、哪些東西被忽略或篩選了?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同時,從多家媒體的報導中,也才能盡量拼湊出一個比較完整的事件真相。

只有掌握更充分的兩岸訊息,才能明瞭兩岸的虛實真相,也才能確保民眾擁有理智判斷、自我保護的智慧與能力,這正是保障民眾的傳播權與公民權。提升兩岸報導的媒體識讀,實在是刻不容緩!(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詩:河畔憶帝國
唐浩:安利團為何被批評「囂張」?
詩:莫信邪黨言
唐浩:世界新生活運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