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耕身:在與權力分庭抗禮中獲得媒體尊嚴

楊耕身

標籤:

【大紀元5月4日訊】2009年度普利策新聞獎評選結果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揭曉,《拉斯維加斯太陽報》奪得公眾服務大獎,《紐約時報》成最大贏家,獨攬5項大獎。普利策獎評選負責人說,媒體環境日趨惡劣,但媒體「看門狗」的角色依舊存在,還是會吠、會咬人,「很明顯,今年的獎項著重於媒體的監督職能。要讓民眾擁有乾淨的水、乾淨的空氣以及 ……乾淨信息的權利。」

我留意到在《法制晚報》關於獲獎篇目「性質」的界定中,所有獎項除了三篇報導被界定為「中性」之外,其它篇目均為「負面」。這樣的界定讓我感到不安。何為正面新聞,何為負面新聞,由誰來界定?難道一些以揭醜、扒糞、監督為目的報導,不是有著相當正面的指向與追求?不過,以中國媒體人的視角來看待這種性質界定,恰恰表明媒體使命與價值之所在。

一些媒體也總結道,從獲獎結果來看,以美國政壇性醜聞受到青睞。本屆普利策獎有兩個獎項給了對美國政壇性醜聞的報導,兩組報導都讓當事人丟官下台。《紐約時報》去年3月10日獨家報導紐約州時任州長斯皮策召妓。兩天之後,斯皮策辭職。獲得地方新聞報導獎的《底特律自由新聞》去年1月報導底特律時任市長基爾帕特里克和女助手的曖昧短信,揭出他的婚外性醜聞。這一報導最終讓市長大人因偽證罪丟官入獄。但這種認為青睞性醜聞的說法仍不過是一種惡俗與片面。因為在它的背後,一個更明顯的事實是,媒體成為與權力分庭抗禮的力量。

絕大多數「負面」新聞且不論,兩項性醜聞新聞亦不論,單就獲得「國內報導獎」的《戴著「率直演講」帽子的競選》(《聖彼得斯堡時報》)而言,其獲獎理由正是「 揭露總統選舉幕後,使投票者明曉其中的花言巧語」。該報「政治事實」報導成立於 2007年4月,歷年來檢驗了超過750條政治主張的真實程度,將政治「忽悠」與大實話區分開來,發現奧巴馬在總統競選中的承諾80%沒有行動,3%違背諾言或者妥協。媒體在這種持之一貫與「政治事實」的較量,與權力的碰撞中,獲得了最高也最職業的榮耀。

因為權力總是傲慢的,處於本能擴張的,所以媒體必然在對權力的監督、與權力分庭抗禮中獲得尊嚴與價值。「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守望者。」普利策獎的創建者普利策先生這樣說道,「罪惡、卑鄙、腐敗最怕的就是報紙,因為任何法律、倫理、規章制度都無法和報紙相比。」因此,儘管歷屆獲獎作品已汗牛充棟,但普利策獎以「負面」報導為「主旋律」的傾向依然如故,其「 烏鴉嘴」的傳統本色依然無改。不僅使媒體構成了美國社會最重要的民主力量,也使得普利策獎成為全球其它類別新聞獎都不可匹敵的獎項。

今年普利策獎頒出之際,正值美國報業慘淡之秋。過去一年間,報紙破產、裁員、虧損、收縮的消息不絕於耳。同時,經濟因素已不僅僅只是報業環境日趨惡劣的全部,因為經濟危機總會帶來某種政治危機。因此,怎樣在愈發惡劣的生存中,保有媒體的尊嚴,體現媒體的使命,堅守媒體的價值,才是最令人傾情關注的東西。或許,此次普利策新聞獎無改其一貫的風格及本色,恰恰正是對危機之下媒體精神的堅定闡釋?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推動公正和平等 多人受表彰
2009年普利策獎今揭曉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