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只存不花 今年超額儲蓄率創六年新高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9日訊】(據中廣新聞張雅惠報導)金融海嘯讓民眾財富縮水!主計處預估,今年「儲蓄率」降到百分之二十五點五三,是八年來存得最少的一次;不過,今年「投資率」百分之十六點三四,降幅更大,至少是十二年新低;兩者相減之後的「超額儲蓄率」升高到百分之九點一九,創六年來新高。合計過去十二年來,民間累計了八點三兆元的「超額儲蓄」放在銀行和郵局。存錢雖然是美德,但是存過頭,反而會讓經濟遲緩!

美國人怕失業,消費開始有所節制,開始存款,五月份儲蓄率升高到百分之六點九的十五年新高,對經濟復甦形成隱憂;亞洲國家向來有「存錢是傳統」的美德,雖然儲蓄率都還在相對高點,不過,財富縮水難免讓亞洲國家的儲蓄率降低。

主計處預估國內今年的儲蓄率百分之二十五點五三,簡單的比喻,平均每人每賺一百元,今年有二十五點五三元放進存款,比去年少一點五元,這也是八年來存最少的一次。

一般會用「儲蓄率」減掉「投資率」之後的「超額儲蓄率」來衡量,今年除了儲蓄率降低之外,降更多的是投資率降到百分之十六點三四,至少是十二年來投資最保守的一次,兩者相減之後的「超額儲蓄率」反而升高到百分之九點一九,創六年來新高,僅次於網路泡沫期間的九點二八。

國內的「超額儲蓄率」,在民國七十五年一度飆到百分之二十點九;隨著台幣升值,投資回穩,民國七0年代平均超額儲蓄率是十點九;到了民國八十年代,高科技產業發展,進口投資設備大增,平均的超額儲蓄率降到二點九;民國九十年代初期又因為網路泡沫投資縮減而升高到九點三。

超額儲蓄是反映國民消費、國內投資與對外貿易的綜合指標。經濟穩定成長雖然是國民可支配所得增加的重要因素,但和超額儲蓄率沒有必然的關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