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世家 柏文法堅守彭佳嶼燈塔

font print 人氣: 3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 6日電)黝黑的皮膚、一身白的制服,彭佳嶼燈塔主任柏文法堅守在台灣最北方的燈塔,10年如一日。

他是第一位自願長期固守在彭佳嶼燈塔的燈塔管理員,雖與家人聚少離多,但他不後悔與燈塔相守的決定。

財政部海關管理的燈塔總共有34座,包括台灣區29座、廈門區有2座、福州區有3座,目前派人24小時輪值駐守的燈塔有23座;其中彭佳嶼燈塔的緯度最北,從1906年興建、1908年完成、1909年正式啟用發光,迄今有百年歷史。

彭佳嶼燈塔的守護者是現年48歲的柏文法,他從小與燈塔結緣。

柏文法是澎湖小孩,澎湖群島當地有6座燈塔。他可說是燈塔世家出身,外公、兩位舅舅都曾守過燈塔。他在國小2年級時搬至基隆,之後就讀海事學校。1987年通過國家考試,自此與燈塔結下不解之緣。

柏文法表示,在來到彭佳嶼燈塔之前,他也守過基隆、鼻頭角、澎湖、漁翁島、富貴角、蘇澳、台中港等7 座燈塔。

當時彭佳嶼燈塔沒有固定人員,採輪調制,也就是有12位燈塔主任,每年每位會輪到一個月守彭佳嶼燈塔,技工也是採輪調制。

柏文法認為,採輪調制,就會像是在度假一樣,與技工也比較無法熟悉,不好管理。1999年,他決定請調待在彭佳嶼燈塔,當時女兒才小二,這一守就是10年光景。

由於彭佳嶼位處偏遠,自基隆港出發須2個半小時才能抵達島邊,然後再搭乘小艇接駁到島上。物資通常是15天補給一次,島上物資貧乏程度可以想像。

柏文法指出,由於位在海上,彭佳嶼燈塔內外要每年油漆一次,但最難解決的是電力問題;島上雖備有 3台發電機,如果有 1台當機時,就要開始擔心電力不足。

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颱風來襲,把鋁窗整個吹掉,其他設備也難逃颱風魔掌,事後善後工作整整花費新台幣100萬元,當時颱風威力不難想像。

另外,在2001年的冬天,擔任彭佳嶼燈塔技工的大舅舅在釣魚時,不慎被海浪捲走,連屍體也無法找回,最後只能申報「失蹤」。

這個痛失親人的意外事件,讓柏文法足足半年不拿釣竿。但他也理性地說,這是大舅舅不小心的意外,不會影響他固守彭佳嶼的心意。

柏文法說,島上的生活,與台灣的生活完全不同,在彭佳嶼「腳步可以放慢,不像在台灣那般緊湊」。閒暇之餘,他可以去喝喝小酒、揮竿釣魚,或去氣象站上網,生活也不算太無趣。

一般人視為無趣的守燈塔工作,柏文法樂觀以待,他笑咪咪地說,守燈塔是「有苦有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拒絕核廢澎湖擴大保留區範圍台電計畫在東吉燈塔附近尋找一平方公里土地放置核廢料。(自由時報記者劉禹慶攝)台電計畫在東吉燈塔附近尋找一平方公里土地放置核廢料。(記者劉禹慶攝)
  • 昨日(3月31日),位於曼哈頓的「國際燈塔」(Lighthouse International)非營利組織,又在樓下開了新店VisionMax,提供視力保健、驗光、配眼鏡等多種服務。
  • 戳章達人集章3000枚李政和10年來蒐集3000枚戳印,走遍台灣各地的通行證,就是他貼滿各地活動與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貼紙。(自由時報記者劉曉欣攝)李政和,出門還自備油性印台與補充液,刷子、軟墊。(記者劉曉欣攝)李政和10年來蒐集3000枚戳印,走遍台灣各地的通行證,就是他貼滿各地活動與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貼紙。(記者劉曉欣攝)李政和10年來蒐集3000枚戳印,走遍台灣各地的通行證,就是他貼滿各地活動與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貼紙。(記者劉曉欣攝)李政和,出門還自備油性印台與補充液,刷子、軟墊。(記者劉曉欣攝)李政和10年來蒐集3000枚戳印,走遍台灣各地的通行證,就是他貼滿各地活動與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貼紙。(記者劉曉欣攝)〔記者劉曉欣/溪湖報導〕紀念戳達人李政和,用戳印愛台灣,全國走透透,最大心得就是「台灣真好玩」!李政和今年41歲,在彰化縣機械工廠上班,從10年前開始在各地蒐集紀念戳,迄今已蒐集3000枚,從沒有出國的他已環島6次,更兩度蒐集全國319鄉鎮的戳印。李政和表示,10年前在參觀博物館時,看到有人拿出一本蓋滿日本遊玩的紀念章,覺得很羨慕,於是買A4大小筆記本,走到哪裡就蓋到哪裡。李政和說,有次行經嘉義縣山路,為了蓋大埔鄉戳印,眼見土石崩塌,只能硬著頭皮開車,車子嚴重打滑,還好順利蓋到章。李政和去年曾創下一天連趕5場的紀錄,先是到南投縣參加花卉嘉年華,再參加魚池阿薩姆紅茶文化節,接著到雲林縣的北港土豆節、虎尾偶戲節,最後參加大埤酸菜節,全程耗費13個小時,總算蒐集到各種紀念戳。也不一定要出門才能蒐集紀念戳,他曾寄出兩百多封附上回郵信封的郵件,請郵差幫忙蓋風景戳,結果全數回收,「台灣的人情味真的是沒話說」。李政和出門常自備專業工具,如軟墊、刷子、油性墨印台及補充液等,為了怕收藏稍有閃失,都會多蓋幾個戳印當備份,並收在備份罐裡,以防萬一。他說,水性墨保存不易,會自備油性墨;自備刷子,是因為很多紀念章使用到最後都糊掉了,要用小刷子先刷乾淨;自備軟墊來蓋戳,戳印才會蓋得漂亮清晰。在目前所有的收藏中,最喜歡馬祖東莒「東犬燈塔」與「大埔石刻」兩枚戳印,這是一家藝品店所刻的戳印,他說,東犬燈塔就是東莒燈塔,戳印雕刻精美,蓋好的戳印,好像看到燈塔的光芒一樣。
  • 大坑紙箱王創意園區成立2年,業者自豪是國內外唯一以紙製品規劃園區,有紙作的5米高的比薩斜塔、巴黎鐵塔還有澎湖燈塔,防風、防雨,以及各式紙製桌椅櫥櫃、玩具等生活用品,還設有餐廳,成為遊客遊覽大坑的新去處,拍照、好玩又好吃。
  • 去年初,在電視台看了一部希臘片子——月光提琴手:身世坎坷的私生子,頗具音樂天份,住在愛琴海的一個小島上,看守燈塔的老人,把自己珍藏的琴送給他,並教了他拉小提琴的基本技法。
  • 麦夸里灯塔(Macquarie Lighthouse)坐落在悉尼沃森斯海湾(Watsons Bay)的邓巴角(Dunbar Head )上。东边的大海一望无边,这里就是南太平洋古航道,早在1791年时人们在悉尼的沃森斯海湾上用旗帜悬挂在岸边作为导航的信号,1793年时人们用木材架起一个三角架在上面烧煤,以火作为导航的信号。
  • 82歲黃清榮47年守27座塔台灣燈塔王和燈塔模型達人黃清榮及其作品。(自由時報記者翁聿煌攝)台灣燈塔王和燈塔模型達人黃清榮及其作品。(記者翁聿煌攝)
  • 週三(5月20日),西溫警方證實,週二早晨在燈塔公園發現的女屍案屬凶殺案。警官Fred Harding稱死者為白人,40歲,警方未公佈死者身份,這是大溫地區在過去6週內第2名在公園內晨練時被害的女子。
  • 在世界最美的悉尼傑克遜海灣口(Jackson Bay)兩岸的頂端均是岩石峭壁,南岸叫南角(South Head),北岸叫北角(North Head)。兩角之間相距五分之四海里寬。澳洲土著人是這裡最早的居民,1770年聞名世界的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首次發現這裡,他就以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最高長官爵士喬治.傑克遜(Sir. George Jackson)名字命名這一海灣,18年後英國飛利浦船長帶著十一艘船舶按照庫克船長繪畫的地圖來到傑克遜港口登陸,澳洲的殖民時代就從這時開始了。傑克遜海灣口看起來很寬廣,其實不然在十九世紀時這裡曾發生過兩次輪船失事事件。
  •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3日電)一項「光明在望─台灣地區燈塔風情」─許彥水墨畫創作展,17日起在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第2展廳展出到28日,希望讓大眾更認識台灣海邊的燈塔並關懷、維護大自然與人文環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