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羅淑蕾:兩岸政策開放太快 將受其害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專訪) 國民黨立委、北市會計師公會理事長羅淑蕾,在立法院專業敢言,她接受訪問指出,黨的護航文化太嚴重,部分行政部門的傲慢官僚,比扁政府時代還要嚴重;她認為馬英九總統若兼任國民黨主席並不妥當,恐難以兼顧。

她也強調,兩岸政策的開放腳步太快,政府若未提出審慎規劃,台灣將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記者問:國民黨一黨完全執政,但是一年來,幾個民調都顯示人民對這個黨的表現不滿意,妳認為問題出在哪裡?

羅淑蕾:最主要是行政團隊政策辯護能力明顯不足,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成立台灣記憶體公司TMC、世界棒球經典賽受挫、陳雲林來訪受困晶華酒店,都沒有很清楚的告訴老百姓。

例如ECFA,到現在沒有一個官員可以講清楚,執政黨講不清楚,在野黨更霧煞煞,現在可以做民調,看誰知道ECFA?誰知道MOU?給人的感覺是草率、凌亂,沒有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讓民眾瞭解政策的基調與方向,於是許多對政府的誤解、錯誤的印象逐漸深植人心。又如兩岸交流,給人感覺開放腳步稍快一些,不禁讓人有些擔心。

簽ECFA 利弊考量未說清

問:你提到兩岸交流政策讓人擔心,做為執政黨立委,是從專業上看到什麼隱憂嗎?

羅:海西區被稱為台灣登陸第一區,大陸很聰明,畫了一些落後的地區讓你去幫忙他建設,台灣則是拿最精華的讓人來投資,你為什麼不設在花東海岸、彰濱特區讓大陸來投資,來協助國內產業發展、帶動地方繁榮?

台商到福建海西區的比例很少,只有十七點多,在福建根本沒人要去,所以大陸給了很多優惠,吸引台商到海西區。如果所有的銀行去了,就沒財力進軍到上海,大陸整個金融中心在上海,他為什麼不開放上海,讓台資銀行去投資?所以我們要提防這當中有何蹊蹺,是否有一個圈養政策把你困在那裡。

講到ECFA,台灣六十五%的產能是握在二十%人手中,三十五%產能是握在八十%人手中,ECFA簽了以後,對六十五%產能有利,但是只有二十%的人得到,而你卻傷害了八十%的人,就國家總產能而言有利,對多數人民來說有害,所以說簽不簽ECFA,當中的利弊考量要非常審慎、清楚。什麼叫政府?就是你必須在利與害之間,有個很強的說明表示對於不利的將來要如何補貼,對於獲利的要如何扣稅給拿回來,這些到現在什麼也沒有。你說利,利到什麼程度?害,害到什麼程度?數據要出來呀!還是沒看到!

至於要去談判什麼,他說簽了才知道,怎麼可以這樣?底線在哪裡?要先規劃啊!談判的人才也要精挑細選,一定要找有實務經驗的,才能讓台灣獲取最大利益。

我們到現在一直說歡迎陸資來台、台商回台,但至今看不出讓他來台幹什麼?你應該引導他去工廠、做製造業,而不是一天到晚炒作買樓、進股市,這對我們有何好處?這是害死受薪階級將來更沒有能力買房子。

台商回台,更要審慎規劃。若鼓勵台商回台投資,那歡迎,鼓勵他回來上市幹什麼?這是回來掏錢,為什麼東莞市政府要就此獎勵,補助兩千萬人民幣?他就是有其策略在,要你回台來吸金,再帶回大陸嘛!

金管會沒有一套回台上市要如何控制的規劃,他連台灣的公司都管不好,每次都是人家掏空跑掉了才知道,台商上市其內部資訊與財務報表不透明,我們的會計師沒辦法去那邊查帳獲得真正資訊,回來上市的公司在大陸的財務情況也不透明,現在地下通匯很流暢,要把錢匯出去很容易,像旺旺說回來上市後他要在台做十幾億公益,但到現在我也沒看到他在台灣哪裡要投資,這對台灣經濟助益似乎不大。

又如MOU,怎麼簽?在什麼架構下?我們絕對不可能接受香港模式是其一省或一區,若是WTO的對等前提下,兩岸互設銀行,我們最大的台灣金控資本額不過一千億,他們挾著強大的財力過來,根本不成比例,最重要的是,台灣對外商銀行的業務沒有限制,什麼都可以做,大陸對外商銀行限制很多,三年以後才能做人民幣業務;同時,台灣的土地私有,公司資訊透明,大陸土地國有,資訊不透明,大陸銀行如果有心來台灣,基於政治目的,它可以用比較低的利率給你,用比較高的利率來吸收你的存款,它可以不在乎,不用企業經營的角度看台灣。如果大家又把土地抵押給大陸,將來會變成什麼樣?

我們的銀行去大陸,大陸有個規定,廠商要換銀行,必須原銀行同意,請問誰會同意?所以本來就很不對等嘛!你讓台灣的銀行去那裡,我擔心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內閣缺乏 有膽識執政官員

問:你認為有沒有內閣改組的需要?

羅:主要問題在人,要看換什麼人!我們現在沒有一個很有guts的執政官員,敢勇敢地出來辯護、負責。去年6月晉見總統時,我建議要暫緩擴大內需政策,因為去年剛上台是物價在上漲的時候,擴大內需時機點不對,那時應該學習裡根的小而美,縮減預算十%,把錢省下來去補助民生物資,水電與大宗物資不能讓它漲,政府先撐下來。

為什麼要有國營事業?國營事業本來是共產國家才有,因為國父的三民主義概念我們才有,但現在我們的國營事業有什麼用?漲價他也漲,跌價他也跌,有什麼用?所以老百姓很氣國營事業已經沒有功能了。

那時候應該不能讓它漲,五百八十三億的擴大內需的錢已經浪費掉了,這也不能欺騙隱瞞,有些縣市政府執行力一塌糊塗,有些縣市吃到吞不下去,縣市政府拿到一大堆錢不知道怎麼花,有什麼意義?例如危橋,到現在有哪些修好了?真的很痛心。

去年6月我晉見總統時,曾建議總統要發放消費券,這是我最先提出的,但當天總統回答經建會研究報告說不可行,後來到11月二十幾號又說可行了,其實這已經錯過了時間點,消費券是一種點火的作用,如果8月份時消費者信心指數還沒這麼低時做是最好的,我們在農曆年時用是很爽,不過政府的政策不是讓老百姓爽就好了,要有效益,在過年花這又是大錯,變成替代作用,全都是買民生用品,同時消費券要發給越有消費能力的越好,是要將潛在的購買力激發出來,日本為什麼會失敗?因為他們全發給老人與小孩,照顧弱勢,應該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問題,我們的消費券又可以去繳這個、繳那個,這都是不對的。

部分官僚傲慢 比扁時代嚴重

問:黨與政像鳥之雙翼,政的問題這麼大,黨呢?是否發揮功能?

羅:黨的護航文化太嚴重,例如刪個預算,政府官員來請託就放水,這很不對,雖然是執政黨,但國會議員應該是永遠的反對黨,我是立委,我拿的是納稅義務人的錢,在我的人生概念中,我是要先做人,要有基本道德良知,然後我要做女人,偶爾打扮漂漂亮亮、撒撒嬌,第三做立委,第四順位才做國民黨立委,所以我一定要本著良知監督政府的政策,有錯誤,一定要點出來。

我們在國會佔四分之三,區域的需要花時間在選區,尤其立委選制又改成單一選區兩票制,這真的有問題,區域立委現在被當成里長在用,要跑攤,能不去嗎?不分區就要在政策上多用力,意識形態要遵守黨的大原則,但在民生議題一定要專業導向,同時要當個「上班族」,我就是個7-ELEVEN。

問:你認為護航嚴重,但是行政部門認為扯後腿,你有何看法?

羅:行政團隊為何不檢討政策有沒有錯誤?為什麼只認為黨在扯後腿?政策不對,要怎麼護航?現在我們發現問題提出來,只是要政府修改,他根本不聽你的,照做!這還要怎樣?有哪個預算、法案未過?難道都不能討論、發言嗎?那乾脆立法院關門,當立法局就好了。

民進黨為何會下台?就是民進黨一些政策不對,他們的國會議員沒有即時糾正,最後下台了,國民黨要不要重蹈覆轍?政府應該去檢討政策及行政團隊,是不是在政策形成前先到立法院溝通說服?我們都是國民黨的委員,你不好,對我們有什麼好處?不要把批評與建議當成異端,聽不進去。

例如我說MOU是MONEY OUT,我說台商回台上市不對,沒有一個官員來說我不對,要資料不給,什麼都沒有,我不認為我的論述都是對的,若不對,我在委員會質詢,你可以告訴我,但沒有,究竟現在國家整個的經濟政策是誰在弄?沒人知道。上次的消費券,劉院長來說明時,連一張紙都沒有耶,真的看不下去了。

又如,限制出境違反人性,財政部已經同意修改稅捐稽徵法,讓弱勢欠稅人在特定要件下得以取消限制出境,然而行政執行署為了自己的執行獎金堅持不放鬆限制出境規定,行政執行法本來一讀通過了,但三讀被擋下來,聽說就是有行政執行處的官員為一己私利,硬把法案擋下來,部分行政部門的傲慢官僚,比扁政府時代還要嚴重,根本沒有苦民所苦、解民所苦,不知人間疾苦。

馬總統 兼任黨主席不適當

問:你對馬英九兼任黨主席看法如何?

羅:我認為馬英九總統兼任國民黨主席有些不妥,因為一個人的時間與精力畢竟有限,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黨務與國政能同時兼顧嗎?而且馬總統是全民的總統,不管是藍軍或綠軍都要照顧,尤其阿扁兼任黨主席失敗案例,有前車之鑑可循,我希望馬總統能夠三思。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