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能力所帶來的成績

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3)

綠角

人氣 1
標籤:

空口無憑,我們來看些證據。

投資界最常號稱自己有「選股技巧」的人是誰?大家一定馬上聯想到基金經理人。投資人付出的經理費就是購買經理人的選股技巧,希望藉由經理人的技巧和能力為自己帶來優異的報酬。

這種仰賴經理人的選股能力,期待更高報酬的基金,就是主動型基金。而單純追蹤指數、複製市場報酬的指數型基金,則屬於被動型基金。主動型基金經理人如何表現他的能力呢?我們可以看看以下幾個例子。

自1973年開始,《富比士雜誌》(Forbes magazine)每年選出十幾支基金列入它的基金榮譽榜裡。富比士基金評比看的是多方面的表現,包括過去十年的表現、七年以上持續穩定的經理階層和多空頭時的表現等等。這份榮譽絕不亞於晨星的五星評等。

1992年,柏格先生在《投資組合管理期刊》(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上發表了〈股票型基金的選擇〉一文。

文中檢視一個問題,自1974到1990年間被列入富比士基金榮譽榜的基金,在接下來的年度是否能打敗同類型但非榮譽榜上的基金?

結果是,兩者平手。榮譽榜基金和非榮譽榜基金的表現並沒有顯著差異。假如基金經理人選擇股票就像投手投球是種能力的話,那麼你在這個研究裡看到的現象就相當於,以過去優異表現挑選出來的優秀投手,其日後表現和一般投手並無二致。

好投手很會投球,但好經理人真的會挑股票嗎?

接著我們來看看台股基金的表現。根據台大財金系教授編製的台股基金評比,我們可以看到2006年單年報酬率前十名的基金,它們在2007年報酬的排行。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2006年單年報酬排名前十名的台股基金,除了兩支(大華大華、大華中小)例外,其它在2007年連前三分之一的名次都排不上,甚至還有六支落在一百名之外。

讓我們再多看一年的資料。

2007年排名前十名的基金裡,只有一支(永豐永豐)在2008年仍能保持在前十名內。

在運動界裡,每屆奧運金牌得主,通常都是下屆奧運奪牌的熱門選手。但在基金界裡,每屆的得獎基金似乎都是下屆不得獎的熱門人選。

這就像是將日常生活經驗中,花費愈多,得到愈多的想法直接應用在投資一樣,投資人如果以為選股和運動一樣,大多靠的是技巧,那麼等著他們的,恐怕將是個大大的意外。

這是一個反覆出現的現象。在台灣是這樣,在美國也是這樣,全世界都是這樣。結論就是,基金的好績效難以維持。那些依照過去績效來決定未來購買基金的投資人,以及相信選股是種能力的投資人,恐怕都會對結果很失望。@待續…

摘 自 《股海勝經--No.1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 如何出版社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獲利投資的4大關鍵與14個關卡(4)
獲利投資的4大關鍵與14個關卡(5)
獲利投資的4大關鍵與14個關卡(6)
印尼第二季經濟成長4%  東南亞第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