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如何度過經濟風暴?

【大紀元8月1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奧斯本華盛頓報導)目前經濟不景氣,美國公司和消費者紛紛削減支出,依靠公司和個人捐款的慈善機構得到的捐款下跌。與此同時,需要救助的人卻增多。美國非營利機構如何奮力在幾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環境中求生存呢?

語言治療專家米歇爾.麥克格伊正在幫助兩歲的帕特里克擴大他的詞彙量。4個月前開始治療時,帕特里克只能說“爸爸”“媽媽”。而大部份他這麼大的孩子都應該能掌握五、六十個詞,並可以把這些詞串起來組成短句了。

帕特里克每星期在特殊孩子班接受一個小時的語言治療。這是一個由教會辦的非營利組織,位於田納西州的默弗里斯博勒。除了語言治療,特殊孩子班還提供其他治療,開辦身體多病兒童託兒服務。

特殊孩子班的執行主任克里斯.特魯洛夫說,因為經濟不景氣,這個慈善機構接待的像帕特里克這樣的孩子比以前更多了。

他說:“2008年,到我們這裡尋求幫助的孩子增加了大約24%。2009年又增加了大約5%。”

特殊孩子班很多孩子的治療費用都是由田納西州面向窮人的一個政府醫療保險項目支付的。但是,政府項目償付的治療費低於市場價格。特魯洛夫說,沒有多少商業機構願意接收享受州政府保險的顧客。

他說:“沒有多少組織能夠或願意接受比市場價格低的報銷款。因此,我們致力於通過教會來幫助有需要的孩子,不管他們是否有錢,也不問他們的家庭是否付得起治療費。”

帕特里克的父親可以支付治療費,但是,他是一個教師,工資不高。帕特里克的媽媽卡拉.普林斯說,醫療保險公司拒絕支付帕特里克的治療費後,他們就只好求助於特殊孩子班了:

“假如我們必須按市場價格交錢,帕特里克就不能得到現在他得到的治療。這個教會慈善組織跟我們一起努力,讓孩子得到我們能支付得起的治療。但我知道,雖然我們支付一部份費用,但他們還是要賠錢的。”

事實上,來特殊孩子班尋求幫助的人只支付治療費用的一半。特殊孩子班所屬的教會靠向個人、教會、基金會和商業企業募款來彌補差額。但是,由於經濟衰退,慈善機構得到的捐款大幅度減少。

勞倫斯.拉文是附近納甚維爾市非營利組織管理中心的主席。他說,田納西的慈善機構感受到了經濟衰退的影響。

他說,“他們的收入下降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總體來說,納甚維爾和田納西中部地區的情況比美國其他地區要好一些,因為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在這裡顯現得晚一些,或許沒那麼嚴重。”

提供食品、醫療照顧和臨時住所的慈善機構的情況稍微好一些,而面向博物館、藝術團體的人文教育非營利組織的情況就要糟得多,比如莫弗里斯伯勒青年樂團。

這個樂團成立於1997年,主要是為學習弦樂的孩子提供表演機會。樂團執行主任丹尼.瓊斯說,樂團今年得到的捐款少了40%:“股市下跌,投資人收益受損,這明顯地影響到捐款人的捐款能力。他們不能像他們希望的那樣支持那麼多的組織、提供那麼多的支持了。”

為了省錢,瓊斯可能要關閉樂團的辦公室,改在家裏辦公。但是,假如情況繼續惡化,他就不得不考慮取消下半年的一些演出了。瓊斯擔心,假如真是這樣,莫弗里斯伯勒的年輕音樂家們申請大學的時候,得到獎學金的人就會減少。

納甚維爾地區跟非營利組織管理中心有聯繫的大約700家非營利組織當中,只有約12家因經濟不景氣而關門。拉文鼓勵其他的非營利組織妥善規劃,應對經濟縮水、捐款來源銳減這一新的現實情況。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大專畢業生NPO實習方案 媒合成功近1/3
地鐵名聲差 與事實相符嗎?
青年國際化 台青輔會徵NPO海外實習名額
第19期德州青少年音樂夏令營圓滿結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