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Know How,更要Know Why!

Know Why 新創業家!(2)

老闆自己就是創新的最大阻力

台灣新創意學導師/李文龍

人氣 1
標籤:

早在1944年,3M的一位CEO就企業的「創新文化」做了以下的指示:

充分授權和鼓勵員工去發揮他們的創新能力是3M持續成長的動力。我們必須有充分的容忍度,讓員工用自己的方法做他們自己的事,具有這種創新精神的人,才是我們需要的人才。

「犯錯」當然會發生,但只要用的人是對的,以長期來看,為避免犯錯的獨裁領導和照著權威指示辦事的管理方法,比「犯錯」更為阻礙公司的長期發展。

傳統的管理方式及企業文化,講求紀律,尊重傳統,注重倫理,合作與團隊,標準化的作業,依照公司規範辦事……這樣的管理方式是大眾市場時代,大量生產,大量行銷的有效必要方式,一切的決策與創意都是由上而下Top-Down,除了菁英領袖外,企業的員工只是高層策略的執行者,一個創新的企業組織的決定,不僅是Top-Down,而且需要Bottom-Up由下而上的創意和創新的力量,甚至是脫離官僚主義的思考框架,對既存的運作方式、流程、產品產生形式加以挑戰。

3M的管理文化,驅動並且鼓勵好員工勇敢向權威挑戰,不怕冒險與犯錯,這正是一個創新企業最重要的本質。

根據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Elias G. Carayannis的整理,在一個企業裡,阻礙創新最嚴重的問題是「組織裡菁英分子的抗拒」。一個曾經是創新創業成功的公司,經過一段時間後,「成功」卻經常成為他們持續發展的絆腳石。

成功的過程是一種「過去」的成功經驗,卻也是「未來」發展的一種負擔。一些開創的元老功臣會將他們過去的成功規則,死硬的要讓它一直延續到現在,甚至到未來,這些常常成為創新最大的障礙。

公司的菁英,在榮耀與權力之下,變得驕傲和偏執,而且經常不容許異樣的文化和意見,企業內部的高級菁英漸漸成為文化思想和管理上的獨裁者及權威者,於是,他們反而成為企業裡「創新」的最大障礙。

我曾經訪談一個十多年前在台灣經營得不錯的美容沙龍連鎖老闆,在其全盛時代,全台的連鎖店將近四百至五百家左右,但近年來,市場環境變了,美容沙龍已漸漸汰換轉型,消費者的消費型態也變了。

因外部環境不斷變遷與其內部缺少創新經營的驅動力,雖然十多年來公司在商品上不斷推陳出新,但在經營的策略上,企業的文化與精神上,美容沙龍的經營模式,員工的思考與工作方法,卻沒有太大的變化。

我曾經問起為什麼業績會衰退這麼多。

對方陳述的理由有二:一、有些重要幹部走了。二、台灣經濟不景氣。

當我提出,其實是整個經營模式和美容業的經營環境和過去十年前大不相同了,好商品不再是競爭力的保證,應該有全新的經營模式和方法迎接未來。

對於我這樣的陳述,他向我表示:「我在這行業中已經數十年了,我最清楚這個行業,以前我們的成功就是這樣子做的,你沒有在這行業待過,所以你不清楚。」

許多停滯不前的公司,其實最大的障礙就是公司的老闆,高層菁英們經常沉浸在過去的勝利上,當別人、外部人員或下屬挑戰其意見時,他們會說:「我在這個行業已經數十年了,全台灣沒有人可以跟我比。」或者不斷地陳述其過去成功的經驗與法則。

創新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障礙,往往就是公司裡的大老闆或大老們。

當我在1987年進入郭元益,當時郭元益還是家族式的管理,現代的經營管理才剛剛注入這個百年老店,當時革新的最大阻力就是工廠裡工作十餘年以上的老員工。

一個新的作業流程,他們可以有二、三十種不成理由的理由來抗拒。當然,他們最後的攻防武器就是:「我在這個行業已經十多年了,而你才不過是這個行業的新手,你有多行呢?」

新創的公司經常是那個行業的外行人,老化的公司往往是內行的領導人。內行人的偏執讓他成為企業內的獨裁者,老經驗和舊知識成為公司無法前進的絆腳石。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創造許多先聖先賢,這些聖賢卻是往後歷朝歷代的隱形菁英和獨裁者,他們遺留下的規矩和著作都是不可違背的聖旨和教條,也是阻礙中華民族進步的最大獨裁者。

古希臘也曾經是一個文明的國度,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聖賢,但也因為這些聖賢的教條主義,使一個曾經是活潑、自由及創意十足的民族殭化及失去活力。@待續…

摘 自 《秒殺創意──Know Why限界突破 困境不敗》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提供

寶瓶書BAR http://aquarius0601.pixnet.net/blog/post/23488702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組圖:神韻首次登陸南美 首演滿場
創意奶昔派對(7):蘇格蘭可可奶昔
創意奶昔派對(8):東方美人奶昔
創意奶昔派對(9):冰雪菲菲奶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