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改善中國孩童學習 民間力量大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4日訊】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詹子慧採訪報導) 「這幾年來,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成為中國大陸備受關注的『熱點』,是了解中國最尖銳現象的重要窗口。」香港大學校長資深顧問程介明強調,要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資源匱乏與制度問題,「不只是中國政府的工作,民間的NGO更是重要的力量。」

香港大學校長資深顧問程介明在龍應台基金會「思沙龍」「你所不知道的中國」主講「當農民流浪到城市」時表示,目前中國大陸各級教育入學率已經大為提升,但是,相較於其他國家學生人口佔全國人口五分之一的數字來說,中國大陸兩億四千萬的就學人口仍屬偏低。特別是佔地二分之一以上的西部,無論在入學率更是偏低。程介明指出,「中國最大的問題不在發展,而是『分化』,也就是發展的差異日益加劇。」

依據中國大陸的教育改革方針,被喩為「老(老解放區)、少(少數民族)、邊(邊疆)、窮(貧窮)」的西部地區,預計在2000年時完成教育體制的改革,但是,過程出現很多矛盾的現象,例如「以鄉(縣)為主;只辦教育」的財政規劃,出現貧窮地區連鄉縣政府都無法成立的窘境;「人民教育人民辦」,出現亂收費的現象;「兩免一補」取消農業稅,反倒強化了農民工的流動等。

2007年,農民工子女中,隨遷子女約2000萬人、留守子女約1000萬人,佔全國一億五千萬的基礎教育人口的五分之一,問題更為複雜,隨遷子女遇到的最大困難不只是學費,而是城市小學家長排斥子女與他們共讀的「歧視」問題。程介明說,「公立學校問題出在領導思路、地方稅收、家長歧視;私立學校則得面對同鄉辦學、合情非法的困境。」

程介明認為,「以農民工子女教育為『和諧社會』的關心『熱點』,代表『公平』的概念進入決策。」程介明強調,「不只是中國政府的工作,民間的NGO更是重要的力量。」,他以香港的非營利組織突破機構為例指出,透過改進課程和培訓老師等方式,改善中國孩童的學習環境,比起從體制內尋求政策改變,更有彈性,可行性也更高。

針對中國如何處理地方教育資源匱乏的問題?程介明說,2006年中國大陸針對資源不足的西部,採取中央政府補助80%、地方政府補助20%;開發中的中部,採取中央補助60%、地方政府補助40%;經濟富裕的沿海城市與地區,則不予補助。但是,這個補助政策過於理想,且經常流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方政府不搭理中央政策」的陽奉陰違,「讓教育政策面臨上『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兩難。」

程介明讚揚台灣的高等教育普及,讓台灣得以站在世界趨勢的前鋒,他鼓勵青年學子利用各種途徑與管道,參與短期志工服務的工作,前往需要協助的地區,貢獻所學,成為有力的民間力量。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