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聞一葉落 人生為幾何

作者:林雨
明文徵明溪亭客話 軸 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
font print 人氣: 262
【字號】    
   標籤: tags: , ,

當國破之時,人們的生活往往會更加落魄。畢竟覆巢之下無完卵,都會受到牽連的。生活在元朝的漢人都是很不容易的。元代詩人揭傒斯的這首《寒夜作》,僅僅二十個字卻盡顯孤獨與悲涼之意。全文:

「疏星凍霜空,流月濕林薄。虛館人不眠,時聞一葉落。」

五言相比七言,在感受上差異很大。特別是這首《寒夜作》,讀起來特別的壓抑。這或許就是因為詩人的處境造成的吧。

「疏星凍霜空,流月溼林薄。」句中的「疏星」是零星稀疏的星星之意,景中寓有孤獨的內涵。「流月」是指月亮是動態的,相比於星星確實是這樣的。大意是說:天上幾顆星星像被冰凍在天上一樣,一動不動;月色流動如秋水般溼潤了山林——有動有靜、互相襯托才是好詩。

其實同樣是疏星,與辛棄疾的那句「七八個星天外」卻是不一樣的心境,畢竟辛棄疾生活在自己的國度,本詩作者則不同。

「虛館人不眠,時聞一葉落。」「虛館」是指驛館的來客很少之意。如果人多一些、熱鬧一些或許詩人還不會那麼孤單。詩人獨自一人不眠,偶爾會聽到一片片的葉子落下。「時聞」的「時」在這裡是指不時之意。能夠聽聞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生活在盛世的人們或許還感受不到太多的淒涼,而這種半亡國的感受真的是看不到出路的,不知道自己的前會如何如何。

或許詩人的迷茫,只有今天得法的人才能夠得到答案——大法開傳,人們明白了人生的目的,修煉法輪大法使人精神得以昇華,尋得生命的意義與真正的心靈家園。

大戲將落幕,支持大法的人才有未來,污衊大法迫害大法弟子的人將失去一切。是喜劇也是悲劇,這就是結局。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雖然在政治上元朝是異族統治,然而在文化上卻被漢文化所同化,故而書法傳統並沒有因此而終結。與宋不拘常法的意境追求不同,元朝之意表現為刻意求工的開式美的追求,所以蘇軾標榜的是‘我書意造本無法’,趙孟 鼓吹的是“用筆千古不易“前者追求率意之意,後才強調有意之意。這和元朝書壇的因亡國之痛而湧起的復古主義思潮有關。
  • 王冕,字元章,浙江諸暨人,是元代著名的詩人和畫家。他的別號很多,有竹齋先生、會稽山農、會稽外史、梅花屋主等。
  • 說到中國繪畫中的白描法,無不想起李公麟。李公麟綜合了吳道子的線條畫精要,提高了表現力,更而開創了白描畫的新局,成為中國繪畫中的獨立畫種。
  • 西湖之畔,段家橋頭,有一處小攤格外引人矚目。攤位上擺著一幅幅頗具元人筆法的淡墨山水,畫作上題著娟秀的小楷——「黃媛介」,攤主恰恰是位布衣荊釵的少婦。一旦賺夠一日的生活費,她就匆匆收攤,不肯再作畫。
  • 開在寒冬裡的花註定有著不凡的風采。 雪花,是開在天空中的奇葩,它以天為幕,以地為台,它的家園在何處?為什麼在虛空中綻開?它的到來讓大地也陷入沉思…
  • 在中國畫領域,王蒙和齊白石的作品締造了現代史上最昂貴畫作的拍賣紀錄。畫家王蒙是元代四大家之一,其畫作創作於十四世紀,他的名作《葛稚川移居圖》以葛洪為主角,表現了什麼內涵與精神境界呢?
  • 柳風梅雨煙雲幕,時節又逢重五。 蘆葉青肥,榴花紅豔,粽玉香飄萬戶。 「五黃」毒懼。更艾掛前門,足穿「鞋虎」。 競渡龍舟,浩然正氣蕩中土。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