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環街市評級 未能反映整體價值

人氣 15
標籤:

【大紀元9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梁路思香港採訪報導)屹立中區70年的中環街市,目前正面對拍賣及清拆的威脅,中西區關注組聯同環保觸覺等保育團體,呼籲當局應全面「升級」保育中環街市,停止勾地申請、放棄高密度發展商廈,並改作公共及文化用途。

爭取保育中環街市的團體認為,街市可與中區警署古蹟群、荷李活道警察宿舍連成為一個中環歷史文化區,可串連新舊中環,為保育區內的歷史文化帶來新動力。

關注組發言人羅雅寧表示,中環街市是香港僅存的大型包浩斯式街市建築,經歷二次大戰、日治時期及香港經濟起飛時期,極具保育價值。「該地段自香港開埠以來一直被用作公共街市用途,經歷四代街市的轉變,由始至終都是公共空間,在高樓大廈林立的中區裏,是一片罕有的低密度公共用地,該區已不能承受大型的增建,應考慮作出符合良好規劃及保育原則的決定。」

中環難以負荷新建商廈

羅雅寧又批評當局,中環街市現時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是未能準確反映出街市的整體價值,乃因當局執意拍賣地皮,讓街市外表日益殘舊。

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表示,中環街市位處中區最人煙稠密的地帶,若再增建4、50層的高樓,必令峽谷效應加劇,空氣污染將極速惡化。「中環街市周邊道路已達飽和,實在再難以負荷新建商廈的交通流量。商廈的大量空調,噴出室外的熱氣將使中環變得更焗促。」他強調,政府應完整保留中環街市,絕不可重蹈灣仔街市的覆轍,在街市頂起高樓,破壞歷史建築的原貌。

中環街市於1939年建成,由當年公務局的英藉建築師設計,整幢大樓沒有太多花巧的設計及裝潢,屬30年代風行一時的包浩斯風格。此建築風格源自德國,崇尚簡約、自然及功能性,對世界各地的建築及設計潮流有巨大影響。街市的地皮面積約為4,153平方米,勾地表的章程顯示可建樓面為62,295平方米,地積比高達15倍,高度限制為160米。◇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導演海上漂三年拍《在海裡飛翔》 險遇大鯊魚
8隻黑面琵鷺 現蹤台南七股
首批黑面琵鷺8隻提早抵台
雙園大橋斷裂 楊秋興質疑高屏溪整治策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