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环街市评级 未能反映整体价值

人气 15
标签:

【大纪元9月1日讯】(大纪元记者梁路思香港采访报导)屹立中区70年的中环街市,目前正面对拍卖及清拆的威胁,中西区关注组联同环保触觉等保育团体,呼吁当局应全面“升级”保育中环街市,停止勾地申请、放弃高密度发展商厦,并改作公共及文化用途。

争取保育中环街市的团体认为,街市可与中区警署古迹群、荷李活道警察宿舍连成为一个中环历史文化区,可串连新旧中环,为保育区内的历史文化带来新动力。

关注组发言人罗雅宁表示,中环街市是香港仅存的大型包浩斯式街市建筑,经历二次大战、日治时期及香港经济起飞时期,极具保育价值。“该地段自香港开埠以来一直被用作公共街市用途,经历四代街市的转变,由始至终都是公共空间,在高楼大厦林立的中区里,是一片罕有的低密度公共用地,该区已不能承受大型的增建,应考虑作出符合良好规划及保育原则的决定。”

中环难以负荷新建商厦

罗雅宁又批评当局,中环街市现时被评为三级历史建筑,是未能准确反映出街市的整体价值,乃因当局执意拍卖地皮,让街市外表日益残旧。

环保触觉主席谭凯邦表示,中环街市位处中区最人烟稠密的地带,若再增建4、50层的高楼,必令峡谷效应加剧,空气污染将极速恶化。“中环街市周边道路已达饱和,实在再难以负荷新建商厦的交通流量。商厦的大量空调,喷出室外的热气将使中环变得更焗促。”他强调,政府应完整保留中环街市,绝不可重蹈湾仔街市的覆辙,在街市顶起高楼,破坏历史建筑的原貌。

中环街市于1939年建成,由当年公务局的英藉建筑师设计,整幢大楼没有太多花巧的设计及装潢,属30年代风行一时的包浩斯风格。此建筑风格源自德国,崇尚简约、自然及功能性,对世界各地的建筑及设计潮流有巨大影响。街市的地皮面积约为4,153平方米,勾地表的章程显示可建楼面为62,295平方米,地积比高达15倍,高度限制为160米。◇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导演海上漂三年拍《在海里飞翔》 险遇大鲨鱼
8只黑面琵鹭 现踪台南七股
首批黑面琵鹭8只提早抵台
双园大桥断裂 杨秋兴质疑高屏溪整治策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