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博物館新館開放

【大紀元9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黎新紐約報導)一座1920年代的兩層樓﹐位於中央街215號﹐佔地一萬四千平方英尺﹐原是機械修復工廠,在著名建築師林瓔精心設計下改建成講述美國華裔歷史的華人博物館新館(The 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 MOCA)。

昨日(9月22日)﹐紐約市長彭博為博物館舉行了開幕點睛儀式。

在開幕式上﹐彭博概述了博物館的特點﹕「新博物館座為綠色建築﹐比原來博物館大6倍﹐由著名建築師林瓔所設計﹔博物館開幕將復興華埠﹐促進旅遊業﹐展示華裔移民對紐約所作出的貢獻﹐豐富紐約市文化從中開創就業機會﹔每週四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新博物館的建設是政府和私人企業合作項目。」

林瓔說﹕「在1830年代﹐華裔移民在美西建設了鐵路﹐但華裔當時卻得不到公民權。這是我們華裔歷史的一部份。博物館是資料中心﹐讓民眾瞭解到華裔在美國的歷史。」

林瓔父母都是中國大學教授﹐到美國來深造﹐中共建政後實施閉門政策﹐他們就在美國定居。美國出生的林瓔說﹐政治因素導致幾波從中國各地到美的移民潮。

在談到博物館建築結構時﹐林瓔介紹﹐博物館中心為古意天井中庭,核心展覽圍繞著中庭展開,中庭四面牆上的玻璃窗戶投射有簡短的人物影片。博物館有多個展廳、交互式多媒體信息站、一間多功能視聽室暨教室、研究中心、一個舉辦各類主題之大眾活動的彈性空間。

館長孟淑娟介紹﹐近30年前黎重旺和陳國維意識到記錄和保存華裔移民歷史經驗的重要性﹐就共同創辦了美國華人博物館。

管藏部經理馬越表示﹐博物館宗旨在於保存和呈現美國華人的歷史文化。

移民到美國近40年的馬士珍說:「一般西人一提到中國人就想到假貨﹑便宜貨。博物館展示了成功華裔的故事﹐有望提昇華裔在主流社會的聲譽。」

剛踏入博物館入口處,一眼就可以看到「旅程牆」,由一面面紀念銅片組成,每面銅片分別刻了家庭姓氏以及他們在中國的故鄉和現今在美國的家鄉。

當天,博物館同時為「千里之行 — 歷華人旅程,寫美國歷史」展覽和藝術特展揭幕。

更多詳情可查閱網站﹕http://www.mocanyc.org/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播映熱比婭紀錄片  預約席位己搶光
六龜野溪淤積  楊秋興:應儘快疏濬
絕色名琴展音樂會 25日故宮演出
台民眾搶看熱比婭 2.5小時預訂一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