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街屋留原貌 遊鹿港老街風華無限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30日報導】鹿港老街 時光隧道今昔遊系列1(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彰化縣30日電)鹿港老街是台灣第一個以古市街保存的街區,瑤林街等街道街屋都還保持清朝時的原貌,像是觀光景點「半邊井」,還有人住在裡面,遊客來到這裡就好像走進古今交錯的時光隧道。

鹿港老街區又被稱為鹿港古蹟保存區,範圍包括鹿港鎮現今的瑤林街、埔頭街、後車巷、大有街以及泉州街等,民國75年內政部規劃成為古蹟保存區,進行維護工程,也讓俗稱的鹿港老街房屋維持了原貌。

「鹿港老街的發展型態和當時鹿港商業發展型態密不可分」,從事多年鹿港文史研究的文史工作者陳仕賢說,鹿港當初因為和大陸進行貿易興盛繁榮,早期鹿港街道的發展也因此沿著鹿港溪的右岸發展。

鹿港的貿易起自鹿港老街,不過,後來腹地飽和,地方人士開始有計畫的造街,形成「不見天街」,也就是現在鹿港鎮的中山路,日治時期推動「市區改正」,不見天街舊貌完全被改變,但鹿港老街卻被保存下來。

「鹿港老街不在日人市區改正,也就是都市計畫的範圍內」,陳仕賢說明,不見天街所在的中山路是鹿港鎮的交通要道,瑤林街、埔頭街不在都市計畫範圍內,反倒因此保留下來,直到被內政部劃為古蹟保存區。

陳仕賢表示,由於老街上大多數的商家都是船頭行兼大盤商,使得街區前臨街道、後臨河道,造成老街街屋前是店舖、後讓船隻靠岸卸貨的「前為街、後為溪」的型式,又被稱為「手巾寮」,也成為老街特色之一。

遊客來到老街,除了可以看到昔日為船頭行的街屋之外,也會發現老街「巷中有巷」,也就是巷子內還有巷子,有的人走著走著會以為自己來到迷宮,不過,這不是老街居民故意整人,而是基於天氣需要。

陳仕賢舉鹿港竹枝詞「鹿港曲巷聞茗酒,冬日偷閒識一臨,十月風沙吹不入,九天霜雪凍難臨」為證,說明老街區裡彎曲的巷道可以防風防沙,到了冬天也有防寒的功能。

除了彎曲的巷子之外,老街地上的紅磚也和鹿港大陸間貿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陳仕賢解釋,鹿港大陸通商時的貨物都是用帆船來載運,貨物較輕,於是拿紅磚、福杉、泉州石當壓艙物,以保持帆船船身的平衡。

當帆船抵達港口後,船上的福杉以及泉州石成為老街房子的建材,至於紅磚就拿來舖道路;老街上的紅磚雖一度被柏油取代,但民國70年被劃為保存區時又重新鋪設,重新回復到原貌。

走在老街上,腳踩紅磚,兩旁則是曾為船頭行的街屋,要看其中保存較為完整且兼具特色街屋,可以到「意和行」、「友鹿軒」,至於王家宅第內的「半邊井」也是老街上具有特色的景點。

其中意和行和友鹿軒都是清代時鹿港標準的街屋形式建築,而意和行有179年的歷史,兩戶以前的船頭行都還保存街屋傳統的三進格局。

意和行和友鹿軒的第一進前方為店舖,內部設有閣樓、天井等,具通風和採光功能,後方則有神明廳、臥室等;第二進則為奉祀祖先牌位的廳堂以及臥室空間,後院門外即為卸貨港灣。

至於老街上的觀光景點「半邊井」,顧名思義就是有一半的井位於大街上,另一半則在王家宅第內;陳仕賢說,以前不是人人都能鑿井引水取用,王家因而特別鑿井在圍牆邊,一半供鄰居飲用發揮敦親睦鄰的美德。

半邊井所在的王家宅第門楣上有「三槐挺秀」的堂號,源自於宋太祖監察院御史王佑,王佑在庭院種了3棵槐樹,期盼後代子孫能官居三公宰相,而王佑的次子王旦後來真的成為宰相,使王佑後代以三槐堂為堂號。

如今王佑的後代、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康壽還住在宅第內,王康壽打趣地說,當初祖先為了敦親睦鄰卻沒想到會變成觀光景點,假日時門鈴如果響了,他都不知是真有客人來訪還是遊客不小心按到。

鹿港老街的街屋等建築物雖然變的老舊,不過,卻是風華無限,鹿港老街上還是有居民像王康壽這樣,因為和老街產生的濃厚感情,讓他捨不得搬走,也讓鹿港老街有別的老街感受不到的人情味及傳統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