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明光驚現集中居住楊六郎後裔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9月7日訊】距明光市南20公里處104國道邊的管店鎮有個自然村叫大越,這個不起眼的村莊被環繞在蜿蜒起伏的群山環抱之中。從空中鳥瞰繞村而過的九座山頭蜿蜒起伏酷似一條龍,龍首就在國道邊,在龍的懷抱中是上游兩澗之水匯集於此而沖積成的一馬平川,村莊就坐落在平川上——好美的村莊啊。該村除了優越的地理環境還有很多的美麗傳說,更有那解不開的千古之謎——越氏人家全部自稱是北宋名將楊延昭的後裔。他們供奉的牌位上都是「楊氏六公越氏門中」,過去的祠堂裡供奉的畫像(他們叫影像)則是佘老太君、楊六郎,還有一個叫不出名字的年輕人。

楊家祖籍山西太原而且戍邊都在應州今應縣以北,北宋和大遼國的交界處。而安徽明光在江淮之間相距千里之遙。就是天波楊府也在汴京,今天的河南開封,距離明光也不近啊。他們自稱是楊家的後裔這是一個謎,這個謎或許能從大越眾多的美麗傳說中找到答案吧。

帶著疑問和好奇筆者決定走訪大越。

在鎮、村幹部的帶領下,筆者深入大越走訪了幾位80歲左右的老人。走訪的老人當中就有越姓的越清壯、越明才兩位。當問及越家祠堂為什麼供奉著楊姓祖先的牌位時有兩個說法:一、楊家當年被抄隱姓埋名到這裡跟舅舅姓的;二、楊家無後過寄的。筆者又走訪了外姓的梁國友老人。他證實,祠堂在他1945年來時還很完整漂亮,有正殿和前殿組成。他們還清晰的記得院內還有兩個大花壇,北面栽的是牡丹,南面栽的是芍葯。正殿後被日本鬼子燒了,等日本人走後火已蔓延至前殿,經看管祠堂的人搶救前殿才保存下來。他們都證明影像是在南京畫的,每次舊了到南京重畫還需要60斗大米。影像是三幅:佘太君、楊六郎,還有一個叫不出名字,影像是有一個專門的木箱存放的,直到1949年解放軍南下路過是時,因解放軍把木箱當馬槽用,影像才被解放軍從木箱中倒出。祠堂直到1949年後才被拆掉蓋大隊部,後改成學校。祠堂當初有公田出租。每年冬至,祠堂召集所有族人大擺宴席,公佈收支。逢年過節就將影像掛起進行祭拜。祠堂裡面還辦學,所有越姓孩子可免費上學,他姓孩子要適當收些學費。越清壯老人說他小時侯就是在祠堂裡上的學。

熱心的梁國友老人又帶著筆者到村中看當年拆祠堂後還遺留散落在各個角落的殿柱的石基、上下馬台的石板、彫刻精美的石鼓、古井……(照片附後)他說:「小時候聽大人說,古時候大越有72道撒喇子(大概是城門的意思)72口井,是一個很大的城池,非常繁華,號稱小南京。」72口井?那是有不少人在此居住啊。筆者看著現在的大越也不過幾十戶人家,不像老人描述的那樣啊。帶著這個疑問筆者又走訪了越明才老人,越明才兒子的一番話使筆者頓開茅塞。他說,我們的打穀場下、水稻田里都曾挖到過過去的老牆基,全是古時的大灰磚,西邊就是古磚窯的遺址。這就是說原來的城池在現在一馬平川的稻田里。好大的一片開闊地啊,這還和傳說的差不多。

徜徉在村莊上,映入眼簾的是到處散落的古式大灰磚,想像傳說中的輝煌,不禁讓人撫今追昔——大越又是怎麼衰敗的呢?

我們不妨從下面大越的兩個代代相傳的故事中來推斷一下大越衰敗的原因。

從前,相傳大越的祖先們為了求得一棺好地請了一個遐邇聞名的風水先生。風水先生說,我有一棺好地,只是誰家老人葬了這棺地,落葬之日便是我雙目失明之時。越家人說,果真是那樣我們給你配個丫環專門服侍你,越家願做你的養老兒子給你養老送終,何況不一定就會發生令雙目失明的情況呢。越家誠懇的態度打動了先生,老先生就答應了。結果落葬那天先生的眼真的失明了,於是越家很認真的履行了當初的承諾。越家從此也一年一年的興旺起來。若干年後越家不知是何原因得罪了丫環,丫環為報復越家想出了一計。

一天丫環對風水先生說:「今天吃的雞香嗎?」
先生愉快地說:「香,那當然香了!」
「香?你可知道今天的雞是隻掉到茅缸裡的雞,東家沒捨得扔燙給你吃的。」丫環說,
先生說:「當真?!」
丫環:「那還能有假?」
先生沉思良久說:「孩子,能幫我個忙嗎?」
丫環說:「行啊!」
先生:「請你去把我徒弟叫來。」

徒弟來後,先生將在越家的「遭遇」告知徒弟並對徒弟面授機宜,要徒弟在綿延起伏的九座山的第一座山的東麓下(即龍首,104國道邊管店鎮叉路口處)挖一面塘。徒弟尊囑去辦,結果前一天挖的泥第二天就自動淤平了,徒弟大驚並將這一情況告訴師傅,師傅說:「你用77把鐵鍬一字排開插在塘中,再用裹著紅布的四把鐵鍬插在塘的四角塘就自動生成。」第二天塘真的生成了而且是滿塘鮮紅的血水。此舉斬斷了龍脈,越家從此逐漸衰敗。

如用這個傳說來推斷大越衰敗的原因多少有些牽強附會,但大越人代代相傳的鳳凰的傳說或可揭開大越衰敗之迷的一角。

大越人代代相傳,大越曾棲息著美麗的鳳凰(一種什麼好看的大鳥吧)後因一場不明原因的大火鳳凰飛到距大越不遠的豐山集(林東水庫邊)落在一個高高的土堆上。落在豐山集的鳳凰還回頭向著大越的漫天大火淒厲的喊著。喊,明光的方言讀:Xian,事實上豐山集原名應是鳳喊集,因從前識字人不多為書寫方便就演變成今天的豐山集了,而舊版的地圖和軍事地圖仍然標的是鳳賢集,而那個鳳凰落腳的土堆在地圖上就叫鳳凰墩。

鳳凰本身就是古老中國想像中的鳥,大越代代相傳的到底是一種什麼鳥也無法考證,但這個傳說中至少承載著這樣一個信息:那就是大越毀於一場大火的可能性很大。

經歷興衰的大越、大軍南下時還在的影像、解放後才拆的祠堂、見證過這一切還健在的老人。大越越家祠堂供奉楊六郎的影像已是不爭的事實。難道越家真是楊六郎的後裔?但通過走訪的形式只能獲得這些信息了,為了進一步解開這個迷筆者又一頭扎進史書裡。首先,查閱楊家是否被抄。其次,楊延昭是否到過江淮地區甚至到過明光管店。

據明朝人熊大木著的《玉茗堂批點按鑒參補北宋楊家將傳》(簡稱楊家將傳)第二十八回,因焦讚殺了謝金吾一家,楊六使被:「發配在汝州做工,遞年進造官酒二百埕,三年功滿則回。」後奸臣王欽誣奏:「楊六使輕玩國法,配到汝州未經一月,將酒酤禁令放馳,私麋錢價,將為造反之計,乞陛下早正其罪,免生後患。」真宗聞奏大怒曰:「彼令部下殺死謝金吾一家,朕念其先人有功,姑免其死。今又在配所私賣朝廷之物,難再寬容。」即敕團練使呼延讚繼旨到汝州,取六使首級來回。此時寇准向八王獻計;「幸得領敕命者呼延讚,可令見汝州太守計較,以罪人貌類郡馬者梟其首級來獻納,令放六使逃走。後日遇國有難之際,又好保舉也。」八王然其言,乃命呼言讚見汝州太守張濟,適逢「牢中有蔡權,問實死罪,情真罪當,年久當斬。此人面貌與楊將軍無異,可將此人斬首,以獻主上,必允信也。」濟令取出蔡權審視,果然相像。吩咐五榮多討酒饌賞之,醉於獄中。梟了首級,提見張太守。太守曰:「事不宜遲。」便交呼延讚,繼著首級尋夜赴汴京了。張太守喚過六使,教之裝著客商,逃往遠處避難……

從這裡似乎能夠印證大越人所說的楊家被抄隱姓埋名的傳說,但熊大木的《楊家將傳》帶有演義的性質,可信嗎?筆者決定再查閱一下正史——《宋史》,結果有了驚人的發現。

《宋史》二百七十二卷:「延昭本名延朗,後改焉。幼沉默寡言,為兒時,多戲為軍陣,業常曰:『此兒類我』每征行,畢以從。太平興國中,補供奉官。業攻應、朔,延昭為其軍先鋒,戰朔州城下,流矢貫臂,斗益急。以崇義副使出知景州。時江、淮兇歉,命為江、淮南都巡檢使。改崇義使,知定遠軍,徙保州緣邊都巡檢使,加就如京使。」

另據著名教育家汪雨相(汪道涵的父親)編撰的《嘉山縣誌稿》(手稿):「嘉山西麓有孟良庵,相傳宋將孟良於此立寨,而於李全御金人說。民國參謀部陸地測量局五萬分之一測圖,廣武衛一幅,在滁縣西北境,牛頭山之北有東西相連二山,東曰:焦讚山、西曰:孟良山。今已劃入嘉山縣境。此二山意者,焦孟二將曾紮營於此,故以名山。綜上觀之,延昭既為江、淮南都巡檢使,而 諸山位於定遠之東介於江淮之間,宜其譴部將焦讚、孟良紮營立寨於諸山以分戍之。」

「正史」雖然沒有楊家被抄的記載,但楊延昭不僅到過江淮之間,而且就在明光市管店鎮大越附近(和管店比鄰的橫山鄉就是和定遠交界),這是史實。那麼大越人自稱是楊家的後裔就絕不是空穴來風了。

至於楊家被抄一事到底正史和演義哪個出了問題就無法考證了。

讀到這裡筆者掩卷沉思,楊延昭任江、淮南都巡檢使是太平興國年間,距今已一千多年,楊延昭死於公元1014年,也近千年歷史,千年來大越人始終以自己是名將之後而自豪、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先,代代相傳、年年祭拜、生生不息,其虔誠的態度就像億萬華夏兒女對軒轅帝的祭拜,大越不就是我們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縮影嗎?

至於楊家後裔為什麼姓越還是留給讀者您去揣摩吧!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轉自互聯網論壇﹐未經本站核實

相關新聞
大陸人致港人:打持久戰中共必輸無疑
美退出萬國郵政聯盟 中國小賣家面臨被清場
對抗遺忘:那些為墜亡者陶崇園發聲的年輕人
震撼!35名抗日國軍名將決死誓言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