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華:災難新聞的報導倫理

張錦華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9月8日訊】「焦急的觀眾打電話進來,哭著說后豐大橋斷了,打消防隊都不通,…。」,這位記者繼續告訴我8月8日那一夜,新聞媒體在做什麼:「我們也不敢確信,就趕快打電話找消防隊,但他們說,路斷了,沒有辦法開過去;我們再找當地鄉長去查看,才驚呼証實,橋真的斷了…。另外,也有民眾告訴我們,有十幾位民眾逃到二樓屋頂待援,因為一樓都淹了。可是,我們已經沒有辦法找到人去証實了,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播出呢?」這次超強颱風莫拉克意外的造成台灣50年來最慘的山崩水淹和土石流,許多新聞台在8月8日這一夜接了無數的災情救援電話,而記者在接通電話和試圖查證中度過緊張悲痛的一夜,發揮了第一時間報導災情的功能。這其中當然也有很多掙扎,例如,查證事實很重要,但是,前面所舉的這個例子,被困在茫茫土石流淹沒的村莊屋頂的災民,有誰能去查證呢?媒體是否應該在未能確認的情況下,要求救災單位在黑夜中出動營救呢?人溺己溺,報導災難的媒體,既要遵守專業,更要有慈悲大愛的胸懷。

巨大的天災無情的顯露出人類的無能和政府的失靈。新聞媒體的即時災難報導,獲得了觀眾的很多肯定,尤其是8月8日開始,各新聞台幾乎24小時的接受災民通報各地災情,彌補了地方政府及中央防災救災單位訊息通報失靈的缺點。行政院長劉兆玄甚至還指示閣員「看電視救災」!

第一時間的即時災情報導過後,新聞媒體開始檢視前因後果,也開始批判政府官員的救災效能和方式,包括是否應啟動緊急應變法?是否應大幅調動國軍救災?外交部為何拒絕外國協助?以及官員的溝通態度等等。美中不足的是,台灣的媒體也似乎在此時,又捲進了慣性的政黨攻訐之中。有些模糊了焦點,有些則甚至抹煞了事實。

不過,無論如何,在這些嚴厲質疑之後,政府官員顯然較積極的回應了民意,馬總統及閣員開始勤跑災區、擁抱災民;外交部官員辭職、國軍大量投入救災、內閣團隊進駐災區進行災後重建等等,顯現了自由媒體監督政府的效果。

當然,如何發揮輿論的功能,探討台灣環境生態的維護?如何面臨極端氣候的衝擊?如何因應建立有效的防救災體系?內閣應如何擔負政治責任?以及人民應如何免於貪婪自私、並建立敬天愛人、惜福惜物的價值觀?這些都有賴於媒體真正的發揮社會公器角色,以慈悲及大愛,提供公正、客觀、深入的報導,才能引導台灣向上提升,保家繫命。

在21世紀所要面臨的環境遽變及災難頻仍之際,這已是媒體不容迴避的專業使命,因為,這不是幫助別人免於苦難,而是幫助自己找尋生路。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張錦華:也談消費券與奧巴馬就職
張錦華:如何拯救新聞?
張錦華:從郭冠英被免職談反族群歧視
張錦華:NCC對媒體併購案應有的政策立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