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市
(大紀元記者韓山編譯)世界著名的危機經濟學家羅比尼(Nouriel Roubini)以他兩次前往中國旅行的經歷,預測中國當前的成長模式正走向熊市,泡沫一觸即發。
中國的孫小姐才到澳洲沿海城市黃金海岸(Gold Coast)旅遊一趟,就一口氣在當地購置3間房子。
今年的1月26日國務院出台了房價調控政策的「新國八條」,要求各地在3月31日前,拿出他們各自的房價調控目標。從各地紛紛公布的目標來看,中央的限漲令似乎成了地方的催漲令,而10%基本上成為各地今年房價的增長目標。中央和地方在房價問題上的矛盾焦點在哪裡?限漲令、限購令真的是為了壓低房價,使老百姓能夠買得起房子嗎?我們今天就來霧裡看花,了解一下中國的房價問題。
中國目前正面臨著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那麼今年的頭兩個月與去年的同筆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達到了4.9%的增幅。那麼究竟是否是貿易順差過大,造成了這個主要的中國的通貨膨脹?是否有什麼良方妙藥來平抑物價?
(大紀元記者鍾元、特約記者熊斌臺灣採訪綜合報導)近日中國近40個城市公布今年的房價調控目標,絕大多數城市將當地的房價漲幅定在10%左右。經濟學家易憲容近日發表博文指出,若不了解房地產價格快速飆升的實質,並採取相應政策,住房市場要得到很好的調整是不可能的。房地產經紀人也表示,歷次調控政策都沒有起到抑制房價的作用,預期未來房價持續看漲。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能源消費國,出口國和領先的製造大國,多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眼下可能瀕於嚴重衰退邊緣。
世界銀行(World Bank)資深經濟學家、世界銀行預測局(Development Prospects Group)主管Hans Timmer 表示,油價和食品價格不斷上漲或將惡化中國的貨幣政策,將給中國房地產潛在泡沫的管理帶來新的問題。中國市場正眼睜睜看著房地產的崩潰。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2011年3月31日是今年中國地方政府房價調控目標公佈截止的最後日期,但包括縣級市在內,全國只有不到100個城市公佈了調控目標,而且大多數城市均以漲幅為目標,僅有北京一個城市提出「穩中有降」,約有九成城市未公佈調控目標。有地方官員稱沒信心降房價,專家認為,中國的房價泡沫主要是超發貨幣和土地財政造成,單純人為調控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如果是...
中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出通知,決定將在4月1日起統一對中國稀土資源礦原礦資源稅的稅率進行上調,稅率最高上調幅度達到100倍。那麼為什麼要如此大幅上調稀土資源礦的稅率?這一政策究竟會對稀土資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中共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究竟遵循什麼樣的規律?今天我們圍著這些問題以及其他政策制定的相關話題,我們有請資深評論員杰森博士為我們做點評分析。
(大紀元綜合報導)中共總理溫家寶在2011年全國人大會議舉行前後,在與網民交流時候和在記者會上,都承諾加強樓價調控。國務院出台了八條《關於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簡稱「國八條」),勒令地方政府在第一季度公佈住房價格調控目標。
中共國務院2月發佈的《國八條》房地產調控,要求各地方政府在3月底前公佈房價調控目標。但迄今為止,近40城市房價調控目標仍然「漲」聲一片,卻沒有一個城市提及「居民住房支付能力」這個參考標準。而公佈的城市尚不足一成。有專家表示,地方政府的態度「模糊」是調控的障礙,而房價調控目標對二三線城市的剛性約束並不大。
上海房屋租賃指數辦公室近日發佈的報告顯示,2011年2月,上海房屋租賃指數為1,276點,較上月上升15點,環比上漲1.19%,漲幅比1月擴大1.03個百分點。高、中、低端租金全線大幅攀升。與此同時,2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大跌62.9%。
(新唐人記者秦雪、李謙、李璐採訪報導)最近,北京市政府推出新的樓市調控政策——「京十五條」。針對這一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房產新規,經濟學家茅於軾提議,生活在北京的年輕人先不要買房,他談到,20年後,房屋會大量剩餘、大幅降價。
「居者有其屋」是中國人的一大夢想,但是對於30歲的北京居民張昕苑(音譯)而言,買房似乎是天方夜譚。3月份的中共兩會,保障房成為熱點議題,但很多人抱怨,購買保障房的收入要求太低,低到無法得到銀行貸款,而且手續無比複雜。
(大紀元綜合報導)「兩會」召開在即,樓價飛漲勢成焦點,國務院近日要求各省簽訂軍令狀確保年內建成1000萬套保障住房。中共用鐵腕調控樓市,但地方陽奉陰違。年初國務院出台調控樓市的「新國八條」,硬性規定大中城市在2月中旬前出台限購令,結果這一撒手鑭遭到近8成城市抵制而觸礁。
目前,大陸不少有私家車的業主為小區車位緊缺而考慮要不要買一個固定車位。為此一些開發商想出把人防工程的地下車位變相「出售」的招術,以長期出租形式一次性收費把車位「賣」給業主,租金攤分下來的價格比房價還高。
為了壓低飆漲的樓市,中共當局推出不少樓市調控政策。北京新「15條」規定,非本市戶籍居民在當地納稅或社保年限須超過5年,被稱為「史上最嚴」。「京15條」不僅抬高了買房的門檻,已經潛移默化地轉入相親條件。近期,中山公園相親會及一些婚戀網站中部分女性擇偶條件加上了要看男方的「五年納稅證明」。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2011年開年以來,中共當局加強了樓市調控,限購令據稱將擴展到幾十個城市,北京新「15條」規定,非本市戶籍居民在當地納稅或社保年限須超過5年,被稱為「史上最嚴」。年初重慶、上海推出的房產稅也被認為是樓市調控「猛藥」。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繼CPI統計方式變動後,中國房價統計方式也進行了變動。2011年2月16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了新的《住宅銷售價格統計調查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並將在18日公佈根據新方案統計的1月份房價數據。《方案》在四個方面作出改革和調整:一是調整了房價統計基礎數據的來源渠道;二是調整基本分類設置標準;三是首次增加了定基價格指數;四是改進了數...
中國的保障房計畫聽起來好聽,但完工率低,這是招牌怪象。各地的保障房建設更類似愚民口號,年初計畫「吹破天」,年終總結「躲很遠」。只聽到政府高喊將新建多少,超額開工多少,但完成情況總是低得讓人吃驚,而且現有的保障房存量也是一筆「糊塗帳」,至今沒有完整清晰的數字。
中共當局為了調控飆漲的房價,限購令、國八條、新國五條、央行加息……一波又一波的樓市調控接連出爐,買不起房子已是一個社會問題。而步步升級的調控政策造成買房門檻抬高租金,租金緊跟著房價走,從去年底開始多個城市掀起的租金漲價潮,過年後繼續放大。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房屋的租金持續上漲,很多中介開年後,重新刷新了年前房屋的出租價格,住房、商舖、寫字樓的租金都上漲...
據北京中原三級市場研究部的估計,按照新的政策要求,從目前市場的情況來看,在大陸範圍內施行商品房限購政策的城市或將達到60個,幾乎是現在數量的兩倍。對此,有業內人士擔心,限購可能導致需求的進一步積壓,為樓市的報復性反彈埋下隱患。
花旗 (Citigroup) 駐香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沈明高周二 (1 日) 警告,中國房市可能已接近泡沫程度,因經濟對於不動產的依賴,已達貼近美國及日本房市泡沫化的水準。
房產稅說來終於來了!日前,上海、重慶政府分別下發文件,稱將於1月28日起徵收房產稅。根據上海市政府的規定,上海居民家庭新購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上海居民家庭的新購住房將被徵收房產稅,稅率因房價高低分別暫定為0.6%和0.4%。而重慶市政府規定,重慶主城九區內存量增量獨棟別墅、新購高檔商品房、外地炒房客在重慶購的第二套房,將被徵收房產稅,其稅率為0.5%-1.2...
中國大陸房地產貸款收緊態勢已波及首套房購屋貸款,部分銀行取消了按既定利率打8.5折的優惠。工商銀行人士31日證實,工行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首套房購屋貸款已取消利率優惠。
重慶市和上海市將於28日起啟動房產稅試點,此舉為了打擊房地產投機行為和抑制房價上漲。網上的民意調查顯示:7成民眾認為徵收房產稅並不能抑制炒房。也有分析人士指,這是中共借打壓房價之名,為地方政府正式開闢了一個新財源。
(大紀元記者韓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房價持續走高,繼前兩輪「限購令」後,大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建部)提出第3批執行「限購令」的城市名單,其中包括成交較活躍的三線城市。中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秘書長陳雲峰在清華大學一論壇上表示,大陸房價仍將在調控中頑強上漲,並且超過20%。
(大紀元綜合報導)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在21日週五表示,由於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且外資持續流入,2011年中國房價可能將上漲5%到10%。
據中國國土資源部的統計數據,2010年中國國土出讓成交的總金額達到2.7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了70.4%。另據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公司統計的數據,土地出讓成交前20名城市的土地出讓總金額達到了1.24萬億人民幣,比2009年增長了34%。這些數據的背後究竟說明了什麼?房地產的瘋漲又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對中國的經濟和老百姓又意味著什麼?節目當中,圍繞這一系列的話題...
最近,上海市一則關於土地使用權預申請的公告中規定,在土地使用權期滿之後,由「出讓人收回並補償相應殘餘價值」。而在「上海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預申請須知」中則顯示,土地期滿後的處理方法為「出讓人無償收回」。此規定一出,引輿論大譁。中國人買房,70年后土地使用權到期,「哪裡安放我們的房子」一直是「公權」和「私權」博弈的焦點,民眾普遍恐懼「70年」大限,是否成為地...
共有約 708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當地時間6月1日,歐洲足壇壓軸大戲——歐洲冠軍聯賽(歐冠)決戰在溫布利大球場進行。結果,西甲豪門王家馬德里2:0擊敗德甲勁旅多特蒙德,以9勝4平不敗戰績,奪冠隊史第15個歐冠冠軍,再創歐冠歷史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