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落点永不消失的声音–宋世雄忆恩师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1月16日电】1月14日,在北京西郊的八宝山公墓,著名的体育评论员宋世雄和夫人钟瑞来送别自己最崇敬的老师、新中国体育转播奠基人——张之。昨天,本报记者来到宋世雄家,听他和夫人钟瑞一起回忆了与恩师张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回忆那位既是老师、又像父亲、也是朋友的可敬老人,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被一个奇妙的声音征服

  宋世雄从小就是一个体育迷,然而他走上体育转播之路,却是缘于对一个声音的痴迷。50年代初,14岁的他正上初二。一个下午,他和同学们在操场踢足球,学校的大喇叭里突然传出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那是我国体育转播的开拓者张之正在现场转播解说一场普通的篮球赛。回忆起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宋世雄还清晰地记得老师那?B幽默、机智、灵敏的声音,14岁的他完全被那声音征服,直到听完最后一个字。此后的好几天,那个声音一直萦绕在他的耳畔,使他又激动又兴奋。从那个时候起,体育转播就占据了他的心灵,一有时间就模仿张之的解说,背诵他的解说词。一有张之的转播,他就一动不动地守在收音机旁,全神贯注地聆听。在一个声音的指引下,宋世雄和体育转播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一次见面与第一堂课

  在宋世雄的人生道路上,有一段短短的45分钟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5岁的一天,宋世雄溜进了一场比赛的现场。他靠近主席台,第一次见到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观摩了张之工作的全过程。不知哪来的勇气,回家后他立即给张之写了一封信,诉说自己对体育转播的酷爱之情。不几天,大名鼎鼎的张之就给一个中学生回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从此,宋世雄和张之结下了四十余年的师生情谊。在宋世雄的一再要求下,1956年的一天,他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张之老师当面讨教。宋世雄记得相当清楚,那一天他和老师见面的时间正好是45分钟。他模仿了老师的一段解说,而老师给他讲解了体育转播的一些基本常识,并鼓励他好好学习,争取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

  4年以后,在张之的帮助下,不到20岁的宋世雄破格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破格录取,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理想。在张之的倾囊相授下,宋世雄从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成长为新中国第二代体育实况转播的优秀解说员。  

来自后背的温暖

  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张之负责转播,宋世雄是他的助手。此时他到电台工作不到一年,还没有正式转播过一场比赛。第26届世乒赛的转播是张之个人体育转播生涯的最高峰。他转播的徐寅生对日本球员星野的比赛,以精彩的“十二大板”奠定了中国体育转播的风格,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第26届世乒赛之所以还让宋世雄难忘,因为那也是他第一次独立地完成转播任务。

  那是一场团体赛的预赛。宋世雄激动地坐在了转播台前。他有些莫名的亢奋,却又在突然间感到了一丝紧张。他意识到自己的声音在发抖,心也在乱跳。就在这时,他感到后背一热,一只温暖的手抚在了他的后背,传送来一阵热流,缓解了他的慌张。渐渐地,他镇定下来,自如地开始转播,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第一次独立转播,并获得了一致好评。

  父亲般的关怀

  张之常对宋世雄讲:“体育评论员是千千万万守在收音机旁的听众和荧屏前的观众的耳目和注意的中心。”在宋世雄的心目中,张之的体育转播和评论的水平是迄今为止最高的,就是在他自己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他仍然认为自己最多只及张之老师的三分之一。

  用情同父子来形容宋世雄和张之的关系一点也不为过。在宋世雄初入体育转播大门的那一天起,张之就像父亲一样关心他的成长,业务上指导他,生活上关心他。就连宋世雄的婚事,张之也当了“说客”。宋世雄的夫人钟瑞回忆:张之老师非常疼爱宋世雄,在物质极端贫乏的60年代,他还自己买高价的水果糖给宋世雄。平时,在宋世雄转播的时候,他也会默默地为他倒水、擦汗,就像父亲一样。

  1981年,张之和宋世雄一起到日本北海道转播女排比赛。当时解说已经完全由宋世雄承担,张之老师为他设计转播结构和转播思路。由于日程安排得相当紧张,宋世雄一放下行李,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一转眼,宋世雄发现张之老师不见了。原来,张之老师特意去买巧克力,要宋世雄先填填肚子。“你先吃点巧克力,要不然你顶不住。”一块巧克力代表了张之父亲一般慈爱的心。

  在采访中,记者几次注意到,泪水盈满了宋世雄的眼眶。他不经意地用手擦去,声音也哽咽了。宋老师说,现在体育竞赛的项目丰富了,转播的形式也多样了。中国的体育转播和评论也进入了一个发展新时期,年轻一代的体育评论员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宽阔舞台,更应该继承和发展张之老师的体育转播艺术,在文学修养、播音技巧、语言功底和体育知识方面下苦功夫,使体育转播和评论这朵艺术之花常开不败。张之的声音是永不消失的。

  摘自《北京晚报》


    相关文章
    

  • 西门子与安捷伦将合作开发新产品 (1/16/2001)    
  • 专家提醒,节日预防“美味综合症” (1/15/2001)    
  • 航空界“经济客位症”已被忽视30年 (1/14/2001)    
  • 中兴大学校长抄袭论文 (1/12/2001)    
  • 中国歌舞团倾倒澳门观众 (1/12/2001)    
  • 朱刚悲剧险些重演 (1/12/2001)    
  • 贫铀弹:搅得世界不安宁 (1/12/2001)    
  • 核四释宪决定张俊雄命运何去何从 (1/12/2001)    
  • 透视“神舟二号”太空实验室 (1/11/2001)    
  • 中国外交官核辐射中毒 (1/11/2001)    
  • 雅虎令人失望 科技股持续攀升 (1/11/2001)    
  • 一百七十余箱“脑白金酒”在青海被查扣 (1/10/2001)    
  • 贫铀武器和“人道罪行” (1/10/2001)    
  • 【六四文献】大陆八九民运发展的几个关键 (1/8/2001)    
  • 联合国证实南斯拉夫科省8地区有辐射 (1/7/2001)    
  • 今年台湾经济展望 (1/7/2001)    
  • 教皇保罗二世患老年痴呆病 可能有意退休 (1/4/2001)    
  • 香港台湾股市收盘下跌 (1/3/2001)    
  • 又一名士兵因“巴尔干综合症”身亡 (1/3/2001)    
  • 新年未见新气象 科技股仍陷疲态 (1/2/2001)
  • 相关新闻
    新年未见新气象 科技股仍陷疲态
    又一名士兵因“巴尔干综合症”身亡
    香港台湾股市收盘下跌
    教皇保罗二世患老年痴呆病 可能有意退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