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科学家指斥中国核酸营养品

人气 529
标签:

【大纪元2月25日讯】最新出版的第890期《南方周末》头版头条是:《三位诺贝尔奖科学家指斥中国核酸营养品》,该文对保健品市场中最新一轮繁荣的 核酸基因营养品 提出了质疑,文中引用多位国内专家和三位国外诺贝尔奖科学家的观点,指出核酸保健品纯粹是误导消费者。结果引发该报大量被人神秘收购的怪事。

南方网报道,22日上午,最新出版的第890期《南方周末》刚上报摊,全国各地就相继发生了报纸大量被人神秘收购的怪事,以致买不到报纸的读者不断打电话到编辑部 投诉 ,各地发行代理商也反应强烈。为满足读者需要,报社决定当天在广州、上海、西安、长春、济南、海口等印点同时加印报纸。加印的20万份《南方周末》已于23日陆续送抵各地报摊。

  究竟是何人对这篇文章如此钟情,以致将本为公众所有的报纸大量收归己有?都市天地报记者根据有关线索对此进行了跟踪采访。

  2月24日中午,记者无意间了解到,有人下午将在邮电大楼旁边一报刊 亭一次性收购近3000份《南方周末》。下午3点,当记者来到该报刊亭时, 已有三捆《南方周末》堆放在摊点。记者以顾客的身份上前要求买一份, 摊主说: 上面有指示,本周的《南方周末》不让卖了,下午还有3000份一到这儿就要全部拿走。 记者感到很蹊跷,这个 上面 到底是谁?

  4点钟,一辆银灰色面包车拉了5麻袋东西,卸在了该报亭门外,麻袋的缝隙里露出的显然是报纸。过了一会,一个穿茄克衫的高个男子来到了 报亭,开始和老板交谈。记者装做打电话,上前靠近了他们,听到了这么一段对话,报摊主说: 2400份报纸,一份1.4元钱,共3360元。 高个子 男子说: 今天没拿那么多钱,你再给便宜点儿吧! 摊主又说: 《南方周末》一份卖1.50元,我给你卖1.40已经够便宜的了,要不然就算了。 高个子男子说: 您别急,咱们到里面
去说。 说完,两人一起进了报刊亭。

  大约到了下午5:30分左右,一辆深绿色的微型货运车停在了报刊亭外 的人行道上。从车上下来了两个人,将报亭外的5麻袋报纸全部抬上车朝着雁滩方向开去。记者立即打的紧随其后。这辆货车最终开进了金雁花园, 在17号楼2单元前停了下来,将这几袋报纸搬进了101房间。

  都市天地报记者以药品批发商的身份敲开了101房间的门,那位在报亭和摊主商量 收购报纸的高个男子接待了记者。当记者询问此处有没有核酸营养品出售,该男子告诉记者:这儿是单位住宿的地方,有关批发核酸营养品的事儿去和专卖店商量。记者在此房间里看到了有两张办公桌和一台电脑,在墙壁上,记者看到了一张印有 珍奥核酸──让你的细胞动起来 字样的宣传图片,图片上38位诺贝尔奖科学家的头像让人肃然起敬。

  距兰州几千里以外的长沙也发生了类似的收购《南方周末》的事件,而且收购价居然高达3元一份。不知这件发生在长沙 的事是否与我们下午看到的一幕幕情景有必然的联系。

附录:《南方周末》文章

三位诺贝尔奖科学家指斥中国核酸营养品

  编者按:在珍视生命、重视健康的名义下,从事一些并不严肃的研发和营销活动,实质上是对生命和健康的漠视乃至伤害,所以我们要披露事实真相。我们并不怀疑营养保健品的存在和作用,但是我们呼吁严肃的科学精神,不仅厂商在挣钱之前应有令人信服的论证和试验,而且消费者在掏钱之前应有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至于那些为了一己一地而置公众利益不顾的人员和做法,理当受到谴责。只有健康的头脑、健康的市场、健康的管理、健康的文化才能保证健康的身体。此意并不仅仅针对核酸营养品。

  作者:本报记者杨海/复旦大学遗传所博士生朱鹏程

  保健品的新概念

  中国的保健品行业很顽强,虽然时有著名品牌折戟沉沙,然而 江山代有人才出 ,总有 新概念 支撑着市面的繁荣。

  带动最新一轮繁荣的是 核酸基因营养品 。

  它的代表性产品 珍奥核酸 ,被卫生部下属的中国保健科技学会视作 第三代保健食品领航产品 。

  2000年,可以说是 核酸保健品 的元年。除了 珍奥核酸 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席卷全国,开出上千家专卖点的巨大成功外;一苦心经营多年的品牌,如福建产的 正分子核酸 ,也老树新枝,占得一份春光。

  天赐良机是 人类基因组计划 。2000年6月26日,历时10年,耗资30亿美元,由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国家、1000余位顶尖科学家参与的这项划时代工程完工,围绕这一工程,全球媒体连续大半年空前密集的报道,使 基因 一词深入人心。

  诸多科学家阐述这一划时代工程的意义时,提供给公众这样一项共识:所有的疾病,直接间接都与基因受损有关。这样,人类即能通过 修补 基因的办法,治疗人类的顽征、绝征。

  但这仅是 远景 ,从基础研究的成果,到转化为新产品直接为人类服务,只是跨出了第一步,就像 阿波罗登月 ,在事隔40年仍然未见其商业价值。但令人惊叹的是,这种 远景 很快在中国保健品行业见到了叮当作响的金子。

  在记者收集到的宣传材料中, 核酸保健品 使用这样的三段论: 一切疾病都与基因受损有关 , 核酸是基因的载体,是支配生命的根本物质 ,因此 补充核酸,即可增强基因自主修复能力 。

  这一论式又暗合了中国人 吃什么补什么 的保健思路。

  所有 核酸保健品 在卫生部获准的 保健作用 仅为 免疫调节 ,但市场占有率、利润的诱惑,使实际宣传远远超出了卫生部规定的22种保健功能,成了可以临床使用的 万应灵丹 。在一份宣传材料中说: 令学界十分精细的是:在糖尿病及并发征,肝脏疾病,高血脂征,脑血栓后遗征等新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征,肢体震颤麻□(帕金森氏病)、关节炎,白细胞减少整,神经系统疾病,性功能减退,肝肾受损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核酸在大连发迹

   核酸飘香 是大连某报一篇文章的题目。大连正是 核酸保健品 飘出第一缕香的地方。

  1998年4月,大连珍奥核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大连开发区建成了它的一期工程,计划总投资2.5亿元。据当时在媒体广为刊发的新闻稿称,其到2000年,年生产能力可超过60亿元。同时其产品被列入 98年国家级火炬计划 , 确定为全国基因工程重大成果转化项目 。记者在大连采访时,了解到 珍奥核算 这种新产品的提取技术被说成 世界领先水平 ,但令人惊异的是专利发明人吴文国只是大连医科大学的德育副教授。

  出于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大连市科委从立项到上马均一路呵护,主管市领导经常到厂家巡视,现场办公,大连在外省市的6次产品展销会, 珍奥核算 具为重点推荐产品。同时,在大连媒体上,不乏将 核酸产品 为代表的生物产业打造成除足球外大连第二张 城市名片 的说法。

  在短短两年时间内, 珍奥 获得了 全国第十二届发明展览金奖 ,中国保健科技协会 向消费者推荐产品 ,卫生部 2000年中老年保健国际学术论坛暨中国保健品国际博览会唯一金奖 ,辽宁省政府 医药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珍奥 的人士向记者承认,1998年到1999年,它仍处在蓄势待发阶段,到达2000年,借 人类基因组计划 的光,专卖点从年初的百来家,半年后即达千余家。

  权威中央媒体报道达数十篇,地方媒体、专业媒体的报道和文字广告不胜枚举,有些报纸甚至辟出专号。这些报纸成捆堆放,向消费者赠送。

  大连市老干部局还把推行 糖尿病基因新疗法 纳入了老干部大学的教育课程。

  医生、专家也卷入 核酸营养 的大合唱,沈阳医学院某教授,对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临床治疗,称总有效率达76.47%。

  同样诞生于大连医科大学的 生命核酸 ,宣传上也毫不输与 珍奥 。它的发明人崔秀云教授被一篇报道誉为 站在世界核酸研究前列 的科学家。而她的研究成果借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载平 之口成了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发现。

  而且, 生命核酸 的适用人群被扩大到所有人, 长生不老 的标签被贴了上去。

  为 珍奥 打造营销策划书的是 2000年中国企业十大策划家 叶茂中。他的神来之笔,是把38位因研究核酸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与 珍奥 链接。《叶茂中谈策划》一书中说: 找到这个大创意令我们和珍奥人兴奋不已,叶差点晕过去。

  3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被拉入了 珍奥 的营销队伍。

   核酸与米粉无异

  1月13日,新华社驻伦敦记者王艳红,根据方提供的线索进行采访,其电讯《国际专家称人体不需要额外补充核酸》,在国内转发,对业界不啻致命一击。

  包括 珍奥 、 生命 在内的诸多保健品牌均声称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成年人每天要补充外源核酸1至5克。而王采访了世界卫生组织部门负责人克拉斯登,克氏强调:本组织从未说过人体需要额外补充核酸的话。

  王文引述了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1999年的报告说: 核算缺乏征并不存在。 这对核酸保健品业界的流行欧美的说法,提供了一个反证。

  接受下面来中国 人类基因组计划 项目负责人杨焕明认为 有人利用他的名义宣传核酸食品的保健供销 ,于是在接受《中国青年报》才时说:人体不需要补充外源核酸,直接服用核酸产品对改善健康并没有帮助。

  杨的一个比方很尖锐。杨称: 所谓核酸食品在营养价值上和米粉没有太大的差别。

  珍奥一盒478元,夕阳美精品装则高达数千元, 与米粉无异 的说法当然令珍奥倍受打击。

  杨文一出, 核酸营养品 的市场营销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2月初,全国的 珍奥 分销商齐聚大连渤海明珠大酒店,据说规模达500余人。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自我约束 、 检点营销过程中夸大宣传问题 。会后,分销商们在一份 自律协议 上签了字。

   杨焕明是外行

  短短几天内,像业界人所预言的那样,学界有人出马迎战杨焕明。

  2月11日, 全国核酸类物质功能与应用研讨会 在上海召开。主办者是设在华东理工大学的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生化专业委员会。据查,它是卫生部下属学术机构。

  该委员会副主任乔宾福作了长达1个多小时的发言。他语出惊人,指责杨焕明是 外行,不懂核酸 。又称杨的观点所依据的是传统生化理论,但国内外最新的理论和科学实验,都证明 核酸无需体外补充 的观点是不完整的,错误的。

  与会专家还介绍了国外产品开发的情况。诸如美国的研究开发重点是核酸类药物方面,日本注重功能产品,欧洲主要应用于婴儿食品、女性化妆品上。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副秘书长黄明达也参加了这次会议。2月15日,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上海会议 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意见。2月14日,卫生部专门开了内部会议,最终结果是决定保持卫生部对核酸保健品产业政策的连续性。黄说卫生部委托他们在近期召开听证会,其背景是针对 某些产品夸大宣传及某些专家混淆视听 。

  听证会被定名为 全国核酸类物质健康产业发展听证会 。顾名思义,这次会议不是就 核酸外源补充是否有利健康 进行听证,而是针对已认定 有利健康 的核酸产品解决 发展中的问题 。

  诺贝尔奖科学家的答复

  国内著名学者中,被 糊里糊涂 卷入营销宣传的除中科院研究员杨焕明外,还有一位重要的核酸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的李载平先生,他是国内最早开展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的科学家之一。

  2000年1月5日,北京某报刊登了一篇题为 让生命核酸造福人类 的文章,其中一句话将李载平院士扯了进去: (生命核酸)成果一经公布,立即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关注和高度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基因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中科院上海生化研究所李载平教授评价说: 这是一项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发现。

  李载平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个搞核酸研究数十年的学者,他根本不相信所谓 核酸营养学说 ,现有科学文献中,也没有充分有说服力的依据说明核算有 营养价值 。

  他为此专门发函到那家报社质问,至今仍在等待答复。

  从事核酸及基因结构功能与表达研究历40余年的中科院刘新垣院士对记者说: 核酸保健品宣传全是骗人的,将它与基因治疗扯在一起,瞎胡闹。 就是年纪大,需要一点,也完全可以从正常饮食中得到。

  刘院士说:在国外, 核酸补剂 的确有人搞,但市场很小, 现在中国搞了那么多项目,纯粹浪费金钱。 用核酸原料搞抗癌药,已有数十年,与核酸营养没有关系。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国际遗传学联合会主席赵寿元亦称: 核酸营养 纯粹是误导消费者。 中医相信吃什么补什么,人们也就容易相信 吃基因补基因 。 这是个天大笑话!

  记者通过同行辗转采访到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意见。加州立功大学院院长戴维.巴尔的摩(1975年诺贝尔医学奖)说: 据我所知,没有证据表明核酸是一种营养物或有益健康。在我看来它不可能有任何益处。

  斯坦福医学院的保罗.伯格(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对核酸产品的营养价值的评价是 绝对没有 和 没有任何特殊的营养价值 。

  197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维尔纳.阿尔伯说:他的研究与 核酸营养 无关。但 据我所知,我们过健康的生活并不需要额外的核酸 。

  这三位诺被而奖获得者都表示中国厂商将他们的肖像用于 核酸营养 的宣传未征得他们的同意。

  但崔秀云对自己的 生命核酸 仍深信不疑, 科学史上起初不被承认,后来成为主流、被奉为经典的先例很多。

   核酸专家 们不乏核酸营养品在国外风行的 证据 ,但记者通过迈阿密大学的生物学助理教授孙玉波查寻,孙对此从未听闻。在迈阿密主流商店难觅踪影,孙只在华人社区发现了它,产品是从中国进口的 核酸营养品 。

  戴维-巴尔的摩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院长,当代最有影响的生物学家之一,他在37岁时就与另两位科学家一起分享了197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奖原因是在肿瘤病毒与细胞遗传物质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这一成果大大增进了人类对逆转录病毒(例如艾滋病毒)的了解。除在科研方面成果卓著外,他对美国的一些科技政策也很有影响力,例如重组DNA及艾滋病的研究政策。

  保罗-伯格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得主之一,获奖原因是他在核酸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研究,特别是重组DNA方面的研究。他被誉为 重组DNA技术之父 、遗传工的奠基人。

  维尔纳-阿尔伯

  瑞士巴塞尔大学教授,1978年三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之一,获奖原因是对DNA限制的发现和应用。限制被称为 “分子剪刀” ,能够在特定部位切断DNA分子的核酸序列,把DNA分成便于鉴别的片断,从而使基因研究成为可能。


    相关文章
    

  • 《南方周末》被神秘收购 报社决定大量加印 (2/25/2001)    
  • 中国基因专家质疑“基因食品” (2/6/2001)    
  • “珍奥核酸”的骗局与薄熙来其人 (1/30/2001)    
  • 服用核酸对健康无益 (1/17/2001)    
  • 人类源起澳洲–澳科学家最新发现 (1/10/2001)    
  • 验癌新技术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获突破 (12/9/2000)
  • 相关新闻
    人类源起澳洲--澳科学家最新发现
    服用核酸对健康无益
    “珍奥核酸”的骗局与薄熙来其人
    中国基因专家质疑“基因食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