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头痛击大陆娱乐圈七大假现象

人气 19
标签:

【大纪元3月16日讯】 近期在荧屏上热播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也有一些瑕疵之处,但这是否就算是“伪劣”了呢

  又是一个“3-15”,这不知是多少假冒伪劣商品的“祭日”。然而,就在“质量万里行”的足迹已经遍布各个领域的时候,却仍有一些人在“偷着乐”,他们是文化娱乐领域的造假者……

  音乐:

  一、假唱

  说起歌坛的假唱现象,观众们似乎早已见怪不怪了。最早,电视晚会中的歌唱演员是明明白白地假唱——放录音,因为他们跟前没有任何扬声设备。可现在,举着“麦克”的歌手们又有几个不是在对口型、作秀?虽然大家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但习惯并不等于认同,难道观众对歌手付出精神乃至物质上的“支持”买到的仅是见见歌手的面,听听他的录音吗?

  对假唱细究起来,会发现它的背面藏着更多的“假”。按说作为歌手,在录音棚能唱出这么好听的歌,为何换了场地就唱不出来?其中“奥秘”很简单:如今的录音设备“神通广大”,著名声乐教授金铁林对此深恶痛绝:“现在的录音设备实在是不得了,轻轻推一下,顶得上练十年功,蚊子也能变成轰炸机。有了假唱,不仅真正的歌手可以随时随地保持最佳状态,‘玩儿票’的也能唱出好听的歌,这对观众就是一种欺骗,说实话,现在电视上真唱假唱我都看不出来。”

  二、假奖

  尽管去年的一些影视类奖项皆因“暗箱操作”、“平衡艺术”受到过不同程度的质疑,但与影、视相比,歌坛的奖项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年初到现在,仅全国范围内的大型颁奖典礼(包括正在筹备之中的)就有5、6个之多了。各地方电台的评奖更是不计其数。然而,要说这些评奖中哪个更好更具权威性,那就说不清了,别看每个奖前面都挂上“中国”、“全球”等大旗,但他们不可信度的差距无非是“五十步笑百步”,又有哪个评奖敢说没有“暗箱操作”?

  音乐评奖发展到现在,也许只有一部分热心歌迷还蒙在鼓里,“业内人士”早就各找各的平衡了——

  歌手:有好歌唱、能出名、能赚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够了。至于得什么奖,听公司安排。

  唱片公司(经纪公司):对各种评奖,我们会分出三六九等及它们的地域性,适时适度地推出本公司的各线歌手。

  媒体:挤进颁奖大典,只是为了多抓住几个大牌歌手,出几条好稿子。

  部分明智的歌迷:就拿颁奖晚会当作一台千载难逢的大型歌会,多见几个偶像就行了。

  三、假考级

  对于日渐壮大的琴童队伍来说,他们最关注的事情之一便是不断地考级。可现在让他们越来越迷惘的是各地各个单位都在纷纷打出音乐考级的招脾,到底哪一类的考级更有用、更权威?曾多次参与钢琴考级的一位老师坦言:“刚有了钢琴考级时,我认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后来,我越来越觉得仅用这一纸证书来认证特长是不公平的。我曾在外地见到有的孩子非常投入地弹着一个接一个的错音,有的甚至听不出是什么曲子。而参与考级的老师有的是拉小提琴的,有的是搞声乐的,可想而知考出来的学生会是一种什么水平。我还曾听说有些老师赶场一样专教‘考级’,这也应属于打假的范围。”

  电视:

  一、“戏说”、瞎掰误人子弟

  不知从何时开始,古装剧成为荧屏上的新宠,而且大改以往人们的老观念:历史题材不好拍,不卖座。因为,如今的古装剧早已不再如原来的历史剧那样“一本正经”了。一句“戏说”,能让呆板的“历史题材”变得老少皆宜,可是这一句“戏说”也可以歪曲历史,白字连篇。例如《铁齿铜牙纪晓岚》就闹了很多笑话:和不仅颇有诗才,还通满、藏等4种语言,绝非蠢才,而且是个美男子;乾隆年间,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尚未成书;字幕中,明末名妓“柳如是”变成了“柳如氏”,“嘉靖”这个年号写成了“嘉静”等等。如此这般,对那些本来缺乏历史知识的孩子们又会造成什么影响呢?有这么多常识性错误的电视剧又怎能不算“伪劣”呢?

  二、作秀之风充斥荧屏

  没错,电视节目是“做”出来的,尤其是娱乐节目,然而这并不等于“作秀”。之所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总有固定的观众群,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们一直坚持“用事实说话”、“以真诚动人”,就算为追求轻松、清新的风格,主持人乃至编导也没有必要搞些令人肉麻的“假亲切”、“假天真”、“假美好”之类的把戏。真正的社会热点讨论和煞有介事的作秀,观众是不会看走眼的。

  电影:假声势

  在电影界,现在最流行的宣传方式莫过于各显神通的炒作。从最开始的选本子、定导演、找演员,直到大伙儿走到一起后,一些“严格保密”、“绝对封锁”的消息的故意“泄露”,一步步地令本来对该片并不看好的观众胃口大开,接着便是想方设法地自吹自擂。总之,观众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期待这部影片的问世。一旦问世,主创人员便可以轻松收账了。至于影片真的会“如假包换”、真好到可以拿“奥斯卡”奖吗?那只有兴冲冲地去看电影的人们才知道了。而现在之所以“五元票价”也未勾起大家“看电影”的兴趣,想必是这些“如假包换”的承诺伤了影迷的心。

  假新闻

  就在人们“痛斥”了影视、歌坛的一系列“假冒伪劣”之后,静下来,人们会发现还有一“假”在推波助澜,那就是日益猖狂的假新闻。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娱乐新闻界,在日渐港化的娱乐圈,假新闻成了这里的不良产物。为了有卖点,为了追求爆炸效应,一些近乎香港狗仔队的娱记们渐渐熟练掌握了“捕风捉影”、“无中生有”、“道听途说”等制造假新闻的招数,再加上有些身受假新闻之苦的明星对假新闻无暇顾及,而制造假新闻的人也不会遭到明星们的追究,于是越来越多的假新闻在娱乐圈大行其道,干扰着百姓的视线。

  更值得一提的便是,如今的“假新闻”已不仅仅是“狗仔队”哗众取宠的工具,它已经被更广泛的人群“看好”,成为商家吸引公众视线、达到某种炒作目的的捷径,例如炒作高手刘晓庆去年的“私生女事件”以及近期最为典型的“张王恋”这颗重磅“烟雾弹”。

  目前,娱乐新闻界快被大大小小的烟雾弹搞得乌烟瘴气了。


    相关文章
    

  • 2001年全球娱乐圈最被关注的爱情 (3/14/2001)    
  • 毛宁要复出 (3/11/2001)    
  • 胡兵推出写真集《染色体》 (3/9/2001)    
  • 港台歌坛“亲昵称呼”追根溯源 (3/9/2001)    
  • 综述:由“客串”变“全才”的娱乐明星 (3/7/2001)    
  • 刘若英:我就嫁这样的他 (3/7/2001)    
  • “假的永远真不了。”张艺谋日前终于对“张王恋”公开表态。 (3/6/2001)    
  • 混个脸熟不如混个耳熟 (3/3/2001)    
  • 宁静掀娱乐圈丑闻 (3/3/2001)    
  • 南方媒体称“张艺谋新欢”真实度极低 (3/1/2001)    
  • “新欢”一事是炒作? (3/1/2001)    
  • 赵薇:其实根本没有人找我演黄蓉 (2/27/2001)    
  • 胡兵敞开心扉 首次为情述说 (2/27/2001)    
  • 胡兵想“咸鱼翻生”? (2/26/2001)    
  • 调查显示:港青少年认为报纸可信度低 (2/18/2001)    
  • 瞿颖胡兵:歌为媒再续前缘 (2/12/2001)    
  • 周星驰将移民官司打到加联邦最高法院 (2/12/2001)    
  • 因黑帮背景移民被拒 周星驰上诉联邦最高法院 (2/11/2001)    
  • 爱字当头放 大放谢雨欣 (2/11/2001)    
  • 大陆新生代偶像杀入台湾影视圈 (2/10/2001)
  • 相关新闻
    大陆新生代偶像杀入台湾影视圈
    爱字当头放 大放谢雨欣
    因黑帮背景移民被拒 周星驰上诉联邦最高法院
    周星驰将移民官司打到加联邦最高法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