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国:反对中共专制就是凌锋的生命 ——读凌锋新著《中共风雨八十年》

张伟国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13日讯】 凌锋的名字是早就如雷贯耳的,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才真正见到他,为了躲避九七中共对香港的统治,当时他正和太太来到北美考察,那次我还在洛杉矶和他们夫妇一同拜会了老报人、前香港《文汇报》总编辑金尧如。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自凌锋移民美国以来,我们的见面联系多起来了,拜英特网之赐,我看到他的文章比过去多了很多,相信移民美国以后开始用电脑写作,事实上也大大拓展了他施展身手的舞台。

读凌锋的作品,最突出的感受就是他对中共专制疾恶如仇,无论时空千变万化,他都是立场最坚定、旗帜最鲜明、以犀利笔锋为武器的斗士,他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气概,象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知识份子的软弱(犬儒病)已经病入膏肓--凌锋的文章反映了他“立言”、“立德”,为天下“继绝学”的情怀,也是给中国知识份子的反省和重新定位,作出了身体力行的榜样。正如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教授在为此书所写的序言中所指出的,“他(凌锋)的评论因为有亲历经验作根据,无不入木三分;他的回忆,由于是痛定思痛的结晶,篇篇都有血有泪。我从历史研究者的角度读这些文字,第一个感想是:这正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史料。”

“触觉敏锐、反应快捷”的凌锋,事实上也是一个文章快手,他在港台的报章杂志上有不少专栏,在香港生活期间,甚至一天要为好几个报纸写专栏,与一般的名家不同,凌锋对于各个媒体的约稿,不端任何架子,非常珍惜每一个表达的机会,尤其是在九七之后,他更是不遗余力地向各个媒体主动投稿,因此你几乎可以在各种非中共控制的媒体上读到他的作品。有时,他甚至一天都可以写几篇评论,这就是在写作为生的同行中也是凤毛麟角。前年,陪凌锋夫妇和于浩成先生从纽约驱车去普林斯顿,拜访著名理论家苏绍智、李洪林先生,当时苏绍智先生曾问凌锋,你是怎么写这么多(文章)的?凌锋一九七六年从上海移居香港,一直到九七年再移居纽约以后,从来没有停止过写作,写作就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些年累积下来的作品少说也有一千万字。无疑,凌锋也是一个高产作家。

与为生活奔波、“为五斗米折腰”的写手们完全不同,凌锋的写作基本上是不计较经济效益的,比如还免费为《大参考》、《大纪元时报》、《新闻自由导报》、《新世纪》等多个媒体供稿。自一九七六年以来,写作政治评论,已经成为凌锋的一种生活方式,但他决不作无病呻吟状,也决不为写作而写作,他是真正的“有感而发”--不吐不快,并且有十分明确的目标。读者看到的这本凌锋自费出版《中共风雨八十年》的新著(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全球经销),就是为了在中共建党八十周年的时候,对八十年来中共祸国殃民的史实做一个清算。可见,对中共专制无情地揭露和批评,就是凌锋的生命。

──原载《自由亚洲电台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凌锋:“六四”之后邓李江三个腐败王国 (6/2/2001)    
  • 韧锋:评“天安门自焚事件研讨会” (5/18/2001)    
  • 凌锋: 从撞机事件看中美角逐 (5/12/2001)    
  • 【纪元专栏】 凌锋: 自由贸易好处不给独裁国家 (4/25/2001)    
  • 凌锋: 中共大捕境外人士显危机感 (4/20/2001)    
  • 【纪元专栏】 凌锋: 撞机事件中共高层各怀鬼胎 (4/17/2001)
  • 相关新闻
    【纪元专栏】  凌锋: 撞机事件中共高层各怀鬼胎
    凌锋: 中共大捕境外人士显危机感
    【纪元专栏】  凌锋: 自由贸易好处不给独裁国家
    凌锋: 从撞机事件看中美角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