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市.陈氏鉴湖堂.登瀛书院.陈家松园.进士1号机堡遗迹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53
标签:

寒流来袭,今天带着老婆及小东前往礁溪泡汤。泡汤前,先前往宜兰市郊的“陈氏鉴湖堂”附近的田园漫步一圈,以活络筋骨。

抵达宜兰市,路经新开幕的“兰城新月”购物商城。商城新开幕,免收停车费,于是进去逛一圈。兰城新月号称是台湾东部最大的购物中心,购物空间果然宽敞舒适。闲逛完一圈,老婆买了些孩子们喜欢的礼物。我们也顺便在这里用餐。

用餐毕,接着由商城旁的神农路往南行,一路直行,接进士路。过岚峰路之后,前行不远,望见左侧路边一条乡间小路口有“往陈姓家庙鉴湖堂”的标志。陈氏鉴湖堂位于进士路36-10号。

停好车,从乡间小路走进去,约一、两分钟,即抵达鉴湖堂。堂前的道路两侧各种植一排高高长长的椰子树,从远处就可看见,是明显的地标。堂前则有一座半月形的埤塘,正是昔日陈家大宅前的池塘。

池塘内,鱼群悠游,又饲养鹅鸭,小东见状即拉着妈妈,说要在池畔观赏鹅鸭及鱼群。这里又有贩卖鱼饲料,小东乐得坐在池畔石椅上喂鱼。于是这对母子便在池畔喂鱼玩乐,我独自走入鉴湖堂参观。


进士路上,鉴湖堂入口指标。

鉴湖堂前的池塘。


鉴湖堂(陈氏家庙)

陈氏家族的先祖来自福建漳州漳浦县,早期曾在台湾苗栗拓垦。清朝咸丰年间(1850-1861),陈宣梓、陈宣石堂兄弟来到此地开垦,落地生根,兴建宅第,取名“鉴湖堂”。“鉴湖”为故乡地名。

经过数代努力,陈家成为当地大族,全盛时期拥有的土地超过300甲。陈宣梓、陈宣石堂兄弟的宅第则以祠堂坐落处区分为“前头厝”、“后头厝”,陈宣石各房居前头厝,后头厝则为陈宣梓家族的宅第。

二次大战期间,日本政府在宜兰近郊建有军机场,遭到美军轰炸,鉴湖堂亦遭波及而严重受损,战后重建的鉴湖堂,仅为原来的大宅正厅而已,做为家庙祭祀之用。原有的大宅古厝则仅存右外护龙的部分遗迹。此外,就是散落于庭园的一些建筑残块及古墓碑石而已。

仅存的残垣上,有枪柜遗迹,也有特殊的狗洞遗迹。铳孔内宽外窄,以便用来架枪射击,狗洞则于入夜后,放出家犬在外围巡逻。家庙的右侧不远处,有一栋较完整的三合院古厝,是陈家第八房的宅第。此外,在祠堂山门的右侧的一栋仿古貌重修的建筑,则是“珍古德根与芽亚太教育中心”,将鉴湖堂附近的水田辟为水生植物生态园区。

珍古德(Jane Goodall)就是以保护黑猩猩而著名的国际保育学者。“国际珍古德协会”在亚太地区的“根与芽中心”就设立于陈家的这栋宅第里。因此,来这里不仅只是参观陈氏家庙而已。


鉴湖堂右外护龙残垣。

狗洞遗迹。


完整的三合院(陈家第八房)。

“珍古德根与芽亚太教育中心”(仿古貌重建)。


登瀛书院座落于水田(水生植物园区)

走出鉴湖堂,沿着小路前行,就可看见附近水田辟建而成的水生植物园区,种植许多从台湾各地湿地抢救回来的台湾原生种植物。而前方不远处的水田路旁畔,有一座类似寺庙的建筑,就是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登瀛书院”。

登瀛书院是陈氏家族所创建的塾院。咸丰年间,陈宣梓在此开垦时,即创建私塾,聘请儒师,以教育子弟。最初仅为土墙茅檐。同治2年(1863),改为砖瓦的房舍,而有“瓦学”之称。

登瀛书院,分文武两科,陈家子弟依性情才能,或习文,或习武,因此家族文、武人才辈出。宜兰的首位进士就是出自本地。不过并非陈家子孙,而是祖先同样来自福建漳州漳浦的杨士芳,其故居在进士路46号。

参观完登瀛书院,循指标方向,续沿着田间水圳旁的小路走往附近的“落羽松园”参观。松园的所在地,就是陈宣石这一族所居住的“头前厝”。其中的一栋古厝现做为“宜兰县鉴湖文化协会”的办公室,推动当地文史及生态保护的工作。

陈氏家族及地方人士的努力营造社区环境下,才使得这么一个宜兰的小聚落,争取到了“国际珍古德协会”的认同,而在此地设立了该协会在亚太地区第一个“根与芽研究中心”,致力于水生植物的培育与生态保护。陈氏家族贡献田地规划为水生植物园区,种植了100多种水生植物。


登瀛书院。

宜兰县鉴湖文化协会。


落羽松园

“落羽松园”就在“鉴湖文化协会”旁,又称“陈家松园”。陈家种植落羽松,背后则有一段因缘。

二次大战结束前,当时就读宜兰农校的陈沧溟先生,看见宜兰神社旁落羽松的幼苗数十株被丢弃,于是带回家里栽植。经过努力培育,终于成为今日的陈家松园。

战争末期,日本战局失利,物资渐窘,自无余力照顾用于神社庭园的落羽松,所以幼苗才遭到弃置。 1945年,神社堂前落羽松,迁入寻常百姓家,也标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读导览图资料,才知落羽松原生于美国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的河畔,又称“美国水松”。落羽松为了适应湿地环境,而演化出突出地面的呼吸根,这种气根,又称“膝根”。在现场就可看到这种特殊的落羽松的呼吸根,场景宛如地上插着一条条枯萎的断枝,又似一根根插落地面的未爆弹。落羽松每到秋天叶子转红,然后凋零叶落。现在是严冬,只剩下满树枯枝的萧瑟景象。


落羽松园(1)

落羽松园(2)

落羽松园(3)


进士1号机堡

沿着“鉴湖文化协会”旁的水圳小路续行,远远就望见一座弧状的掩体碉堡,这是二次大战时日军留下来的战机掩体,称为“机堡”。机堡以钢筋水泥砌成,弧形的屋顶,覆土植草以做伪装,停放俗称“红蜻蜓”的日军战斗机。

看过太平洋战争电影的人都见过日本军机,机翼的两侧涂上日本国徽红太阳,战机飞在天空,宛如一只红蜻蜓。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战局日蹙,于是红蜻蜓开始执行自杀攻击任务。

当时宜兰附近的军机场也成为神风特攻队的基地之一。1945年6月7日,台湾最后一架担任自杀攻击任务的红蜻蜓战机,由宜兰机场起飞,一去不回的坠落于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二个月后,太平洋战争结束。

当年日军大量赶建的机堡,如今仅存少数而已。这座被命名为“进士1号”的机堡,目前已被宜兰县文化局列为历史建筑,经过整修,设置“乐龄学习中心”,做为社区文教活动的场地。

沿着水圳路走回鉴湖堂。望见鉴湖堂前池塘里的椰子树倒影,水乡泽国的画影呈现于眼前,附近一望无际的水田平野,这时有成群的麻雀掠过天空。虽是阴霾的冬日,在这里能仍感受到一片田园的盎然生机。

返抵鉴湖堂,不见老婆和孩子的踪影。进鉴湖堂绕一圈,出来时,才望见老婆和小东出现在水圳路上。走过去会合,然后再一起走回鉴湖堂。这附近还有杨士芳故居、员山神社及宜兰运动公园等景点,但今日主要行程是泡汤,所以只在鉴湖堂附近的田野小游而已。接着就循台九线北上,往礁溪温泉区而去。


战机掩体改成社区文教活动中心。

掩体顶部覆植草坪伪装。

旅记日期:2009.01.08 (写于2009.01.16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鉴湖堂前椰子树。


鉴湖堂山门及家庙(已重修)。


右护龙的铳孔遗迹。


保存良好的三合院古厝。


水生植物区叉路口,指标分明。


水圳旁的步道。


登瀛书院(已重修)。


登瀛书院的山门。


沿着水圳路走往落羽松园。远处绿色小丘为进士1号机堡。


落羽松园。红砖建筑为“鉴湖文化协会”。


鉴湖堂前湖中的椰林倒影。


老婆与小东走在水圳路上。

相关新闻
岁末回想七年旅记的回顾与自赏(中)
台北平溪.菁桐小镇
台北新庄 .新庄老街(上)
台北新庄 .新庄老街(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