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中国海外输出媒体 品质低下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4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金沙编译报导)中国首家英文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于上月初做出自1981年创刊以来最大的门面调整,并夸耀它拥有的国外通讯员数量,宣称其目标是“设定新闻议程,而不是跟随。”然而,据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报导,国外对其领导世界新闻议程的说法反应冷淡。

《中国日报》这次的整顿显然意图脱离乏味的大型报纸型式,响应胡锦涛说法而改头换面的媒体之一。胡在2008年视察共党喉舌《人民日报》时,认为西方在全球意见交换方面占有优势,强调中国计划扭转现势。中共领导阶层认为,中国欠缺软实力是由于西方媒体操控的反华意识所引起,他们同时相信,在国外的好名声会增加其国内的知名度。

中国国营电视台央视CCTV有一项3年计划 ,要将19个驻外新闻办事处增加到56个。去年 CCTV开播阿拉伯语和俄语频道,扩展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的服务,紧接着是葡萄牙语。英语频道CCTV-9在美国已随处可见,如今,官方新华社正进入电视台,走出大使馆,在超市和3G的手机上播放短片,CCTV 和新华社都准备提供24小时的英语节目。根据调查,中共为海外媒体输出总计拨款450亿人民币(66亿美元)。

《经济学人》表示,如果这样做能使中国媒体对新闻的敏感度加强,倒是好事。2004年的亚洲海啸,中国在东南亚的记者人数比美国和BBC都多,但是西方电视网主导了一切,中国记者毫无建树,甚至连中国主播都得依赖西方的报导。

在中国,除了文宣部直接掌控的媒体之外,当局在1990年代已经删除对媒体的所有补助。为了增加读者和广告,获得盈利,新闻的采访必须更大胆好奇。《人民日报》旗下的英文小报《环球时报》(Global Times),去年4月开始与《中国日报》竞争,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媒体。

3月1日,英文《环球时报》头版登出一篇《中国日报》绝对不会刊登的新闻:一则年龄造假的中国奥运铜牌选手新闻。去年,它是唯一一家刊登1989年天安门镇压20周年的报纸。最近的文章则包括了对于互联网监控的调查,更曝光并批评官员的腐败,例如社论中反对警察使用酷刑。上月,十几家刊物同时刊登一模一样的社论,呼吁改革歧视农村人口的户籍制度,但几个钟头之内,大多数报纸的网站便删除了这篇社论,言论限制依然如故。

《经济学人》指出,去年8月,中共中央机关《求是》杂志中出现一句话:“垄断是自由的敌人”,对中国在全球所谓的媒体垄断者中缺少一席之地感到愤怒。这句话不但不积极要求国内的言论及出版自由,反而凸显出一个谬论:中国认为掌握国外传播频道就足以赢得朋友、影响民众。这也是中国积极向海外输出新闻媒体的原因所在。

在中国,为政府服务的记者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课程训练,他们的使命是将宣传资料写入应该客观的报导之中。独裁者的行销手法是:同意是制造出来的,异议则被消音。 胡锦涛所宣称的“和谐”美德是以不让媒体发声为代价。

《经济学人》说,中国的新闻业侧重于中共领导人的活动,对于不受欢迎的坏消息则不允许报导。例如在2008年四川地震中,被学校脆弱建筑物压死的大量小学生。同时,新闻业也贪赃枉法,由官员和商人操纵。在中国境内,新闻是矫揉造作的公众辩论,而且,不管包装有多么豪华,在国外它都是劣质的新闻。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央视大火损失约人民币1.6亿元
“五毛党”真相 中国制造 终成笑柄
中正:殃视春晚要“捂”住点什么
中共中央宣传部设“无名”发言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