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歌墨舞 书画家井松岭

人气 100
标签:


  动作缓缓的,讲起话来慢慢的,老画家一拿起毛笔,却是又快又准地在纸上飞舞,数十年的雄厚功力,在纸上挥洒自如,笔歌墨舞大写意!

十三岁的书画家井松岭,活力充沛、创造力旺盛,两年前连续在台湾彰化市艺术中心和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书画展。从担任三十几年高中美术老师教职退休后,井松岭就全然投入自己热爱的书画天地中,甚至一个人住在画室里。

早期台湾艺坛大家长姚梦谷是井松岭父亲的好友,对于这位勤于创作的后辈相当器重,井松岭得以受教于国画大师张大千,因而创作出独具风格的泼墨画。

挥洒自如 画风壮阔豪放

以写意山水见长、泼墨独树一帜的井松岭认为,中国画几千年来受儒释道三大主流思想的滋润,不但在中国发光、发热,而且受到世界各国的赞誉与肯定。

井松岭说:“画中国水墨画,要有浓、淡、干、湿,五色就此分辨出来,才有看头、才有效果、才有美感。中国画完全靠中国的毛笔,用笔、用墨来变化。”

井松岭为我们当场挥毫,示范各种笔法。动作缓缓的,讲起话来慢慢的,老画家一拿起毛笔,却是又快又准地在纸上飞舞,弹指之间挥洒出来的是数十年的雄厚功力,令人叹为观止。

井松岭说:“以现在自己创作的功力,就能随心所欲,随便拿起纸来调墨,在纸上挥洒,这就叫作大写意,完全不受拘束,相当自在。画笔的运用,上也有、下也有,左也有、右也有,还有转笔、滚笔,用笔比较活,叫作‘笔歌墨舞’。好像笔和墨在跳舞唱歌那样,这样才代表自然,画得好。”

勤于作画的井老,用俐落的笔法、明快的丹青墨色,调和愉悦的心情,和爱好者一同分享美妙的翰墨天地。年纪大,不见得心就老,井松岭以一生的心力、超过一甲子的时间,浸淫于丹青世界中,来诠释中国绘画之美。从井老的作品里充份感受到清新、明朗的氛围。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校长黄光男赞誉井松岭作品:“气势壮阔,悠悠高古,朴拙沉厚,艳而不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江明贤评为:“奔放削峻,如行云流水,有无涯、无尽之感。”将井松岭的画作做了最贴切的诠释。

因缘际会 自小受艺术熏陶

井松岭自述:“我的原籍是山东,因为父亲喜欢书画,家里收藏很多,像颜真卿……这些有名的书画,经常在客厅轮流挂着,从小在艺术环境的陶冶下,以及家父的鼓励、指导,所以还没进入小学前,就在家里练《芥子园》,这是我学画的启蒙。”

在《笔歌墨舞——井松岭八十书画回顾展》自序中,井松岭写道:“自幼即嗜好丹青,或临摹古画,或即景写生,不问寒暑,虽在抗日军兴,戎马倥偬之际,仍乐此不疲。”

后来,井松岭跟着父亲奔走大江南北,江南的风光都深入园邸,从此喜欢接近大自然,描绘中国固有的河山。年长后,至上海光华大学的艺术系深造,但因战乱,一九四九年就离开了上海,来到台湾。此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同时跟国画大师黄君璧学习了六年。黄君壁长期任职于师范大学艺术系,是开启台湾现代美术的重要教育家之一,故总统夫人蒋宋美龄也曾受教于他。

井松岭说:“后来经朋友介绍,与傅狷夫先生学习,同时又向马白水先生请益。马白水先生的专长是水彩画,因画中国画,先要对素描做深一步的练习,因此对画国画也有相当的帮助。数十年来,创作山水画从未间断,开个展有二十八次之多,国外的邀请展也有六十多次。”

虽然当时已经是高级中学的美术老师,井松岭从不放弃任何学习绘画的机会,曾由姚梦谷带去摩耶精舍,得到张大千的亲自指点。

井老师说:“张大师一席指点,真是金玉良言啊!我永远记得那些东西。‘泼墨’这两个字如何解释呢?可以说,有时候墨泼上去,有时候色泼上去;但是另外一个解释,‘泼’是很活泼的泼,就是这个墨画得很活泼,也可以这样解释。墨不是死的墨,是活泼的墨。”

由临摹古人到师法自然,其间得到诸位大师的指导,井松岭本着“善画者,能与古人合,复能与古人离”的原则,努力的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笔法和风格。

行万里路 胜景尽收画中

年轻时,跟着父亲行遍万里路,千山万水早已满满的装在他的心中,所以一下笔,那些名山大川便气势万千的呈现在他的画作之中。

井松岭为我们导览他的画作,他说:“这张画是我三度到长江三峡去游览,看到长江三峡两岸的大山而画下的,山都是非常奇特、非常奥妙的,非常雄壮。画出来要有意境,要有精神,要厚重,不是轻飘飘的。大山有千万吨之重,看起来有重量、有意境,又潇洒生动。谢赫六法里面,气韵生动占第一位,气韵生动要把它表现出来。犹如李白诗作‘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再现。”

他说:“这个云就是代表虚,下面因为山比较重,下面都是实的。虚在上,实在下,这个构图法,一定要有虚实,适当留白,画作才能吸引人。有一句话说,白的不画,留下空白,就等于我们画了一样,有一样的效果,这样子叫‘借白当墨’。”欣赏中国画要有丰富的想像力,透过层层叠叠、深浅不一的墨色,就进入了丰富、繁茂的山水之间。老画家说,终日与画为伍,不知老之将至。

待人温文有礼、和蔼可亲的井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是学生心目中热心负责又有爱心的好老师,虽然已经从学校退休了,目前还是在美术班指导学生画中国画。始终相信中国的书画可以充实一个人的内在涵养,甚至于变化一个人的气质,井老师建议家长让年轻的孩子学习中国画。只要能静得下心来作画,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接受艺术熏陶的孩子们,慢慢的就会变得举止端庄、温文儒雅。

井老认为,学书法对于中国画有极大的帮助,而且一定要选定一种正楷体的书法,因为只要熟悉书法的笔法,就可以游刃有余的应用在中国画上。井老师的一番话,给予学生充份的鼓励和期勉,他在教导作画的同时,也在教导人生的道理。有人说,活到老,学到老。井老师则是活到老,画到老,为了下一场画展,努力作画。◇
 


欣赏与学习水墨画

我们应该怎样欣赏中国水墨画呢?

井松岭告诉我们:“首先要欣赏它的轻重浓淡,用墨的活泼,用墨的潇洒。这一幅长江的画,写意的画要看它的意境、气魄,要离五尺远来观看。

一只眼睛闭起来,闭左眼,睁右眼来看,离五尺远,慢慢的欣赏,慢慢的会走入画里面来,就好像亲临了大山大水,就好像到了长江之上一样。那种感觉,虽然没有到长江三峡,看了这幅画以后,也就等于到了长江三峡一样,要有这种真正领会这幅画的奥妙之处。”

井松岭又说,欣赏写意画,不能太靠近画作,最好退到五尺之后去看。倒退之后,我们果然看到那张画作中几座像是随意几笔画上去的远山,看起来万分的立体、自然。“大写意就是画它的生态,画它的自然。如果都画崇山峻岭的话,统统画满了,没有透气的地方,景色就太平了,所以要有重、有淡,有密、有疏。古人说的密不透风、疏可跑马,构图要把握这个原则,一定要有疏、有密,画面要活而流通、要透气,也不要把它画满,这是画中国水墨画,一定要注意的。”

井松岭告诉我们学习绘画,首重兴趣。他说:“第一,对书画要非常有兴趣,所谓‘乐知之,不如好知之’,真正喜好最为重要;第二要有恒心,失败不灰心,成功不骄傲。学习书法、国画的过程,都会有起伏,波浪形的进展。有高潮的地方,也有低潮,低潮下来,又是高潮。有的学生学第一个月,画得很好,心里很高兴。一个月以后,开始走下坡,进入低潮,那是遇到瓶颈的时候,他过不去,所以他就认为不行了,于是不学了,这就是没恒心。如果坚持下去,凡是冲过瓶颈的,现在都成功了。我有很多学生都在外面开班授徒,也在书画界中,展现不凡的才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