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推国产CNN 专家:借新闻自由渗透传媒

人气 6

【大纪元7月3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净综合报导)中国最大的官方新闻机构新华通讯社主办的24小时英语电视台近日开播。一些评论人士认为,这是中共为了掩盖其压制言论自由与人权从而改善国际形象,并在国际舞台上争夺话语权的一项新举措,是假借“新闻自由”,实则媒体渗透。有日媒就大字标题指出:中国媒体吞没世界。

这个名为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电视台(CNC World)方面则称,其主要以国际新闻为主。对中共控制下的媒体而言,争夺国际受众、传达中国的观点、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已成为中国媒体的新任务。

淡化“官方”的色彩

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CNC除了在一些最重要的事件中他们必须要履行国家喉舌的作用,但在其他方面诸如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他们会尽量从专业角度进行新闻报导,努力去掉在外人眼中他们是官方电视台的印象。

据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董事会主席吴锦才表示,CNC 由新华社和私人投资各拥有这家公司大约各占一半股权。但董事会成员不希望公开他们的名字。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中共方面为强化向海外报道其中方观点,从去年2月开始投资450亿元打造该电视台。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并没有让这个国家的媒体获得相应的自由。中国是一党独裁国家,中共仍然严格限制言论自由及压制人权。新华社为部级单位,隶属于中国国务院。在这种情况下撇开中共阴影以私人入股招牌来掩人耳目,以求进入国际媒体市场。

假借“新闻自由” 实则媒体渗透

大陆的中央电视台曾在台湾落地,但在大陆却看不到台湾的电视等媒体。台湾陆委会副主委刘德勋在例行记者会中指出双方一定要有对等的空间。

陆委会不久前做出一项决定,即:暂缓许可新华社与人民日报两家媒体来台驻点。由于积弊已久,这项决定是否能阻绝中共利用媒体掩盖的渗透还值得观察。
评论人士认为,中共是个无赖的政权。它不允许人民享有一点新闻自由,可是却好意思假借“新闻自由”的名义,派出官方喉舌新华社与人民日报在台湾驻点采访、以及渗透其他西方国家媒体,并以此在国际舞台上争夺话语权,实现它们在中国大陆不可能拥有的新闻自由。

不差钱 差信誉

据《华邮》报导,为改善西方对中共人权恶劣印象的影响。于是,大手笔撒钱450亿人民币到处成立媒体公司,旨在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要中国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掷地有声”。

从英文的《中国日报》在北美等地纷纷开办分社,到《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推出英文版等中国加大对外宣传攻势的例子比比皆是。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董事会主席吴锦才对记者表示,希望在第一年能够达到5000万户的覆盖率。

据《新华社》的职员透露,现在这个英语电视频道只能透过网路收看或局部网点收看。规模比不上中央电视台,更比不上CNN、BBC和半岛电视台。

有海外媒体报导,BBC World最新的全球年受众人数为7100万,但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新闻频道已经开播多年,并有良好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评论人士认为,中国的新闻报导理念同西方完全不同,新闻报导仍受到政府严格的控制和审查,在这种背景下又如何征服西方受众呢?

吴锦才也表示,中国人力充裕,劳动成本偏低,可以靠人取胜。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教授黄煜认为,中国虽然有充足的资金以及先进的硬件设备优势,然而中国媒体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信誉,也就是公信力不足。

有西方批评人士指出,由于中国媒体所受到的政治上的制约,存在先天不足。

他们认为,中国新闻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共产党的宣传工具。因此,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要想在欧美老牌媒体公司主导的自由媒体环境里立足和争取受众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美国的评论人士何清涟认为,一个国家的传媒办得再多,传播手段再先进,只要这个国家没有言论自由及人权自由,那么,这个国家的“软实力”就会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新华社罕有报导余若薇反港府政改观点
辩论后效应 港建制派改口风
林保华:北京第二管治队伍“破冰”上台
雪佛龙追索资料影片  激起媒体公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