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华裔选民意向面面观

标签: , ,

【大纪元8月4日讯】(大纪元时报记者袁丽、何蔚悉尼采访报导)澳大利亚悉尼的伊士活是班尼龙地区的重镇,这里集教育、商业、食品业于一体,是一个繁荣的地区。随着华人移民和后来的韩裔移民的涌入,伊士活的人口结构有着很大的改变。2007年的联邦大选,工党代表人物麦克莘‧莫克尤(Maxine McKew) 以微弱优势赢得该选区席位。三年后联邦大选再次开战,当地选民的意向究竟如何?我们在上周末(8月1日)走访了这里的居民。


伊士活(Eastwood)步行街上的华人。(摄影:袁丽/大纪元)

华裔选民对政策的了解尚需改善

在便利店工作的冯女士表示,因为每天都要上班, 所以没有什么时间去了解政治,也不太清楚各个党的政策。她说:“来这个地区5年了,不太了解他们都做了什么,工党作了什么也不太清楚。我们也关心政治,只是因为语言的关系,对那些政治上的名词、政策呀都不太了解。”

冯女士认为现在的房价太高,到现在也买不起房子,她说:“房价涨得太快了,5年长了至少10万,政府应该在这方面下点力气。”她还希望物价也别再涨了。对于支持哪个党派,她说道:“哪个党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帮助,我们就支持谁。”

在步行街,我们遇到了一位从事装修工作的蔡先生,他表示会支持工党,尽管对工党新领袖吉拉德将陆克文搞下台的做法对自己还是有一点点影响,但不会影响到他投工党一票。他说:“不太了解各党派在班尼龙地区的政策,知道不知道都无所谓啦,还是要投工党。”

新潮音像店的老板娘玛丽,住在艾平地区,她讲上一次投的是工党,这次还会选投工党。同时她也表示,自己并不了解工党在当地的政策,也不懂政治,也不想了解,因为不是很关心政治。

郑女士是班尼龙地区的居民,从事电子装配工作。她说:“还没有决定选哪一个党派。对工党、自由党两位候选人都不是很满意,只能从党派的政策上来考虑。对自由党的顾虑是劳工选择法,怕联盟党上台后会恢复劳工选择法。对工党来说,主要是不能接受吉拉德逼陆克文下台的做法,很不满意。另外,吉拉德即没有结婚又没有孩子,有一种距离感。”

选民的失望和希望

黎碧女士帮助朋友打理商店,不想投任何党派,因为对他们都很失望。她表示有可能会考虑弃权。如果有中国人的党,可能选中国人的党,若当地没有中国人的党派候选人,就选绿党。若在工党、自由党和绿党之间选择的话,那就投绿党一票,感觉绿党比起来会好一些。

黎碧认为无论是工党还是自由党,都没有把国家搞好。她说:“他们也没什么本事把这个国家搞好,现在是越来越糟糕。本来60岁退休,我们就觉得已经不小了,现在退休年龄还要推到65岁、67岁,到老了还不能退休,这本身说明政策越来越不行了。我们来到这个自由的国家,就是希望有个好的福利。要选就选一个能够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党。”

袁先生居住在潘能特山地区,不属于班尼龙选区。但每周都会来伊士活购物,比较了解这一地区的情况。对于当地的政策的实施,感觉工党没有做过什么,也看不到。他说:“这次不会选工党。上一次投的是工党,是觉得陆克文能讲中文,曾经在中国担任过外交官,应该是比较了解中国的。但是三年过去了,也没有看到这个国家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对于工党内部的政治倒戈,袁先生认为这种对陆克文的“政治暗杀”实在是太过分了。

袁先生还表示其实选谁都差不多,关键还是看哪个党在该地区更为突出,能够有主导权。在做决定前,还是应该了解一下每个党的政策,再做决定为好。这次,他会选自由党。

在采访的过程中,还有居民表示对工党将总理炒鱿鱼的做法实在是难以接受,简直太糟糕了。这样的党怎么能够领导好这个国家呢?从事家俱生意的陈先生表示,“这次会选自由党,绝不选工党,因为,他们把一个国家的总理赶下台,只因为可能他无法带领工党在大选中获胜,这样的做法太不好了,这样的党实在是混乱,无法领导好一个国家。”陈先生还认为工党花钱太浪费,不珍惜百姓的钱,做的很多项目都是这样。

布朗是华人移民的后代,在澳洲出生长大,他表示对于工党将陆克文赶下台的手法实在是太过分了,非常不好。不管人们支持哪个党派,这样的做法确实会影响选民的看法。对于澳洲的优先选举权法,他希望大家还是要了解澳洲的选举制度为好。他说:“上一次选举,在班尼龙的区,霍华德的选票是小胜现在的麦克莘. 莫克尤的,由于优选法,绿党将自己的选票给了工党,才使得莫克尤仅以1.4的差获胜,今次工党应该小心谨慎。”

斯蒂夫是北莱德的居民,属班尼龙选区,在建筑公司就职。他倾向于选绿党。认为绿党关注环境问题,在人权问题上也是很有原则的。而两个大党在人权问题上都是利益在先,没有原则。只是有一个顾虑,绿党与工党在选票上达成协议,绿党的票会归给工党,选绿党在某种意义上等于选了工党。斯蒂夫很反感工党,主要是因为工党罢免了在任总理陆克文。虽然法律上可以这么做,但是在道义上是失民心的。另外,也不知道3年来在班尼隆的工党议员玛可欣麦克尤有什么政绩。

唐先生是来自香港的老移民,也比较了解当地的情况,他希望华人应该多关心一下政治,了解各党派的政策,多参与社区的活动,融入社会,让当地的政治家们以及政府了解华人真正的想法和需求。


伊士活(Eastwood)步行街上的华人商家。(摄影:袁丽/大纪元)

伊士活(Eastwood)商业中心的华人。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郝营:听奥风光  执行力写照
纽省:酒后驾车女子免罪 量刑法规被重审
统计局:澳洲平均年房价上升达18%
澳洲基建部长:没有忽视悉尼的基建投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