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桥一年两大修 陆媒:豆腐渣如何修成一朵花?

人气 9
标签:

【大纪元09月25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近日,耗资人民币11亿建造的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三桥)再次封闭维修,这是自该桥通车10年来,第24次维修,平均不到1年要修两次。

据了解,此桥最近一次大修是09年7月到9月间,桥面用的是美国进口环氧沥青混凝土,耗资逾亿元。有关方面曾自信地说“至少管6年”。可实际上通行不到3个月就又修了一回。该桥的维修频率之高,与数公里外的武汉长江大桥,50年才大修一次形成强烈对比,引发各方的质疑,大陆媒体更是一片挞伐。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是武汉长江第三桥,于1997年5月开工,2000年9月9日正式通车,工程总投资11亿元。设计日通车能力5万辆次。

现在主桥桥面已出现数十个坑洼,如同“牛皮癣”一样,所以不得不大修。该市路桥收费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为该桥通车10年来第24次维修。此次维修主要对引桥以及引桥与正桥的接合处进行维修,道路不全部封闭,只封闭两股车道施工,不限制车辆的正常通行。

武汉长江三桥的桥龄不过10年,却“健康状况”却频频亮红灯,修桥的成本显然不仅在于看得见的耗资逾亿的“手术费”上。每次大桥维修动辄数十天几个月,封闭、打围施工,带来的是交通拥堵,千千万万出行者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媒体挞伐声浪大

《华西都市报》刊出题为《豆腐渣如何‘修’成一朵花?》的文章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但如果这“桥”本就是偷工减料的豆腐渣,“通途”也终将会成为靡费财力的无底洞——修不完的伤疤好不了的痛。为什么新桥如此不耐用、施工单位应不应担责?修缮如此频繁,为什么每次维修都没有“保质期”?24次修理耗费的税款应不应考量绩效?在“修不好”的表像背后,是不是有着渎职与贪腐如影随形。长江三桥修了24次,其间的责权利仍是一笔糊涂账,唯一能做的:就是财政忙不迭地应对工程质量上的“牛皮癣”。

《新京报》则刊文痛批,平均不到一年大修2次,这无疑是座“烂桥”。造得烂,修得也烂。并说,有关方面解释此次大修乃是因为上次大修“赶工期”的缘故。有了“赶工期”这个替死鬼,或许很少再有人负责任了。回到武汉长江三桥上,难道当初建桥是为了“赶工期”?难道24次大修,每次都是为了“赶工期”?

《南方都市报》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10年大修24次 是一场权力狂欢的阳谋”,作者杨海东指出,武汉长江三桥在当地民众眼皮底下如此频繁地大练“修补术”,而相关监管部门10年来权充未见,分明令“豆腐渣工程”背后的阴谋光天化日起来。当下一些市政工程不但是往主政者脸上贴金的政绩工程,更是直接拉动地方GDP的灵药。

10年前的“崭新的破桥” 10后还是“破桥”

大桥刚建成之时,就有网友戏称白沙洲大桥是一座“崭新的破桥”。如今10年过去了,白沙洲大桥早已不再崭新,但依旧是“破桥”,第24次的大修引发网友们积极参与评论。

有网易陕西网友说:不要脸的说法,能连着24次都在赶工期吗?一回知道错了,二回知道错了,三回改过来就行了,也不至弄上24回吧,真是不要脸的说法,肯定是偷工减料了。

南方都市报网友评论说:国外纳税人的钱是不能轻易糟蹋的!但这个国度一些势力却肆意挥霍,合法套取老百姓的原始积累钱。

也有网友戏称:中国特色!增加基础建设,确实拉动内需!!最新技术每2个月维护一下提高GDP。太好了!

相关新闻
艺术家艾未未欲为豆腐渣工程作证遭软禁 
又见豆腐渣桥 武汉大桥螺帽用手可拔出
玉树7成学校倒塌 豆腐渣埋师生
豆腐渣工程再度惊现北川 新华社:群众最满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