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圈钱”遇阻 中企赴美上市变“上庭”

人气 6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1月05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2010年,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聚集上市“圈钱”,但频繁陷入美国的诉讼案件,“财务报表虚假”成中企运作的死穴,美方开始针对中国公司“借壳上市”展开调查。有分析指,中企赴美上市变“上庭”,是中国社会诚信危机的外延。中国企业若要走出上市阴霾,必须重拾诚信。此外,尽管中国两亿股民亏损巨大,但中国股市融资也全球摘冠。

中国企业“蜂拥”海外上市

华尔街日报4日报导,据数据追踪商Dealogic报告,中国企业2010年在全球范围进行的首次公开募股(IPO)金额为1,040亿美元,2009年为540亿美元。如果将香港企业包括在内,去年的总金额将达到1,260亿美元,不过它也涵盖了外国投资者无法完全参与的国内市场。

相比之下,2010年美国的IPO金额不到340亿美元,这也是中国企业在IPO发行上连续第二年超过美国企业。

报导称,与此同时,并购专家竞相赶往中国,与中海油(Cnooc)、中石化(Sinopec)等公司展开合作,它们缔结的相关交易是2010年规模最大的交易之一。中国企业2010年达成了3,235笔收购交易,价值接近1,900亿美元,占到当年全球总交易的9%。

这超过了除美国以外的任何其他国家,也超过了总部位于英国的企业所达成的1,620亿美元的交易价值。中国还是2010年外国企业收购对像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美国。

中国上市公司不正当手段延至海外

不过,中国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频繁陷入美国的诉讼案件,原告方的指控几乎集中点都在“财务报表虚假”这一死穴上。企业上市有两种,一种首次公开募股(IPO),另一种“反向收购”(借壳),相对于IPO,“借壳上市”无论是在时间或成本上都较为经济,风险也较低。

中评社12月30日报导称,有迹象表明,中国的上市公司在国内股市里采用了许多不正当手段,如官商勾结、内幕交易。上市公司利用证监机构的管理漏洞,钻了空子。在这种环境养出来的企业,还不知道美国的法制和游戏规则,就吃了豹子胆想到美国去闯。结果被人家打了巴掌。如果这些企业一经调查属实,后果很严重,会被严重罚款,而且立刻出境。

尽管“财务报表虚假”这类事情在国内股市屡见不鲜,上市公司一般都能应对,且不伤及皮毛。而到了美国情况就不一样了,成为美方重点关注的问题。换句话说,如果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仅为圈钱,那可能就是白日做梦了。

最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开始就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反向收购”行为进行整顿,有针对性地调查个别中国公司是否存在会计违规和审计不严的问题。相关执法部门和公司财务部已展开大范围调查,试图摸清由美国会计师、律师和银行家组成的人脉网是如何帮助几十家中国公司到美国上市的。

据悉,美国众议院的金融机构委员会也正在幕后做着准备,并可能会在2011年举行有关中国公司会计问题的听证会。

中企美国上市变“上庭”

在涉及IPO的诉讼中,中国人寿、中国光伏、空中网、中华网、UT斯达康、华奥物种、第九城市、诺亚舟教育、富维薄膜、亚信科技和信超媒体、新华财经等公司均在名单之内。

至去年3月,“在美国面对集团诉讼的中国公司大约有16家,多于其他任何一个外国。这些公司被起诉的原因是,他们在IPO(首次公开募股)之后发布的财务结果,据称与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报表显着不同。这导致他们的股价下跌,给投资者造成了损失。投资者如今认为,自己当初买进这些股票的价格被人为抬高了。”

中新网称,其中,于2005年6月开始在中国代理《魔兽世界》的中国游戏公司第九城市(以下简称九城),自2009年10月22日起陆续遭遇了5 次“美国式”集团诉讼。九城曾经在一份声明中透露,该公司无法直接获得与运营《魔兽世界》相关的数据,玩家游戏时间等数据都是由游戏授权方提供的。原告便依此认为,九城在之前公布的财务营收数据并不准确,但九城并未予以说明,因此有误导投资人之嫌。该案被告还包括九城联合创始人、CEO朱骏、总裁陈晓薇,、前CFO李巧恩、谢思明以及现任CFO黎国浩。

这些企业遭遇诉讼的主要原因均和披露虚假信息有关,而且大多仍未结案,还在诉讼期之内。

报导称,从事高性能太阳能产品设计开发的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正是因为“披露虚假信息”而遭到起诉的。晶澳太阳能没有披露其从雷曼附属公司购买的3个月票据,票据时间大约在2008年7月9日,价值1亿美元。

当时,担保该雷曼票据的雷曼兄弟公司正经受严重财务困境。依据起诉书,被告没有披露其在雷曼附属公司进行了高度的投机性投资,而在当时的信贷危机中,雷曼出现非常严重的财务困境;所以起诉人判定,晶澳对自己的财务表现、前景和盈利预期的报告中存在虚假信息和误导。之后,晶澳减记了1亿美元雷曼票据投资。在2008年11月12日公司完全披露该损失后,公司股价跌至每股2.38美元,比3个月前隐瞒信息期间的高位下跌达87%。

不仅仅是中小型企业,包括中国IT巨头史玉柱、江南春等在内的“大腕”级老总和公司,也曾在接连发生的美国集团诉讼案中吃了亏。当赴美上市常态化地变成赴美上庭,其背后的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

中国股市融资全球摘冠 两亿股民亏损累累

中评社报导,据一家金融数据提供商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初以来中国内地加上香港股票市场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募集(IPO)到的资金总额高达528亿美元,摘得全球股市融资桂冠。

中国内地股票市场今年以来通过新股发行筹集到的资金总额则高达669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同期美国股票市场通过新股发行筹集到的资金额420亿美元。

报道称,在国内近两亿股民亏损累累的情况下,市场圈钱规模却超过以往任何一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说是中国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力,因而上市公司圈钱变得十分容易。例如有的公司一上市,发行价对应的市盈率高达“N倍”,其股东一夜暴富,成为亿元富翁。早前也有很多上市公司圈钱,但金额往往不大,但如今不一样了,圈钱不再以千万元为单位,都改成了百亿元。

如何走出上市阴霾 重拾诚信

但在美国,中国企业面对集团诉讼,若想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学习和坚守的是诚信。亚洲公司治理协会秘书长艾哲明告诉国际商报,“管理层必须明白,在美国被人抓住把柄的几率相当高,如果今后想要融资,他们应该更清楚自己面临的风险。他们必须如实公开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和现金流量,以及在内控机制上的不足和实质性缺陷。”

中国公司要学会不犯错,就必须转变观念,收起以前在国内玩的花花肠子。除了补上诚信这一课外,中国还需进一步了解海外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

相关新闻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黑心财报 16年吸金3.6兆
金融时报: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变赴美上庭
华尔街日报:中国借壳上市美国遭质疑
350家中企赴美借壳上市 损失市值数百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