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皮里村学童惊险上学路震惊大陆民众

人气 300
标签:

【大纪元2011年11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敬一报导)“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恰如其分地写出新疆塔甚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皮里村孩子上学路上的惊险,不看到的人难以想像。近日,大陆官媒一则题为《皮里村孩子的上学路》的新闻,引发了各界关注。

皮里村位于新疆塔甚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该乡分努西墩村、皮里村、布会吉拉甫村、迭村等四个自然村),平均海拔4,000多米,距县城200多公里。从县城到乡政府所在地要翻越4,500米的唐勒达阪,属于帕米尔高原气候,范围广,地形复杂,气候恶劣,无霜期最长只有150天。

据大陆媒体报导,皮里村交通困难,没有学校,行走的路不是悬崖陡壁就是湍急的水流,一路上要爬过许多垂直耸立的悬崖,趟过湍急的河水,道路是从未见过的崎岖,那里居住的全是塔吉克人。

惊险上学路震撼观众心

新疆塔甚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教育界人士赵先生对大纪元记者表示,他们那里是青藏高原地区,边远村镇没有学校,现在县里集中办学,大部分学生集中在县里,放假、过节时回家,一年能回5、6次。1-3年级学生年龄太小,就在乡镇办学,学前班也住在学校。

大陆官媒央视拍下的新闻画面显示,孩子们在过悬崖时,路只有一个脚掌宽,底下是波涛翻滚的河流,一步踩不实,就会掉下悬崖被河水吞没。像这样没有路的路,一共有80多公里。

另一幅画面,两个小伙在只能放下一只脚却无任何抓手的岩壁上拉着一根绳,所有的人都要被他们手里的绳子拉上去才能继续往前走。而前面则是几乎与地面呈直角的立陡立崖,刀切斧劈一般,孩子们只能一点点地移动。

赵先生表示,孩子们在攀爬悬崖时,年龄小的经常被吓得哇哇大哭;大人们也需万分小心,这样的“路”也是塔吉克人一辈辈走过来的。

支教老师和他们心中的孩子

新疆喀什塔甚库尔干县塔吉克城乡寄宿制小学支教老师张章(化名)表示,这所学校2006年开始集中办学。学校有200多名教师,3,000多名学生,环境很差,学生就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很希望了解外面的世界。

张老师表示,塔甚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很贫穷,陆地面积辽阔,居住分散,高原缺氧,受环境影响,语言限制,学生认知能力差,教育难度大,教师要有高度的耐心,花心思引导孩子们。学校支教教师有20多人,是从深圳、三亚等地来的,他们都很喜欢那些孩子。他支教时间不长,感觉多数孩子都有很强的求知欲,但他们知识欠缺,了解的东西少。

教育界的赵先生也表示,塔吉克民族说的是塔吉克语,没有文字,县里从2006年开始推行汉语教学。孩子们的父母不会汉语,孩子没有基础,没有语言环境,学习一般都不太理想。

赵先生说,喀什地区只有他们县是高原、高寒地区。与巴基斯坦、 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国接壤,是中国唯一与多国相邻的内陆边境县,边界地区比较敏感。曾有人建议把边远地区的人迁移出来,他们全县总面积大约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多人,地广人稀,把人迁走了,那大片的地区就将成为无人区。

赵先生表示,塔吉克族人是替国人守边界的一个民族,那里的人很穷。一年平均收入3,000元,没有路,山里的产品卖不出去,外面的东西运不进来,一切都要靠人拉肩扛。孩子们上学就靠双脚。

有大陆民众表示:很不明白,国家总是说自己如何富有,如何强大。有钱办奥运、世博,有钱办亚运和大运,却不见国家投资比较穷的地方。某发达地方经常说投资一条几公里的路就花费几百万几千万,城市的道路还没烂,却经常看见有施工队挖掘公路。说重新修路,而皮里村的80公里8,000万,或许不如北京一公里的地铁。唉,不说了,越说我就越气愤,凭什么官二代的就有豪华名车开,出了事还口出狂言,而皮里村的孩子却……,还是祝愿通往皮里村的公路快点修好吧,祝愿那里的孩子早日成才。

(责任编辑:徐亦扬)

相关新闻
坚守“天边小学”  悬崖凿出上学路
一个都不可少   阿里山灾区上学路难行 
“陪阿奈上学去”体验部落儿童的上学路
北京封村政策 3米高墙堵300学生求学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