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海洋毒物增生 台学者吁把关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魏纭铃台北20日电)据美科学家研究显示,全球海域环境因暖化影响将有助有害微生物和细菌增生。长期关注环境荷尔蒙议题的清大教授凌永健说,从源头做起最好,政府应协助民间为近海养殖环境把关。

据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National Oceanic and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的研究显示,全球因受到气候变迁影响,海洋和淡水水域环境易导致全世界海洋和湖泊的有毒海藻及有害微生物细菌激增。NOAA科学家预测,海洋内毒藻可囤积在贝类中,人类吃进体内可能会引发中毒症状。

当海域环境充斥毒藻,导致海产受到污染,人们在饮食上该如何防范?长期关注环境荷尔蒙议题的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凌永健对此表示,全球暖化使二氧化碳增多并溶进海中,有利于海底有毒菌体生长,例如早期霍乱病或有些人到海产店吃坏肚子上吐下泻等症状,就是因吃进有毒海产。

凌永健说,吃进有毒海产对人体荷尔蒙的影响须长时间研究评估,“海域环境有毒生物增多对人体荷尔蒙的直接影响性至少须花10年以上观察才有结果,但多少会有影响。”他建议,政府应协同民间,建立从产地源头至消费端的完善把关机制。

凌永健表示,当海产养殖环境恶化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关源头,就像吃自家菜园种的蔬菜较安心道理一样。他认为,政府除把关污染物外,其实生物毒性也是新兴污染物,政府可从控制近海养殖环境品质,到制订定期调查机制,“从自家地方生产源开始掌控良好生长环境,并协助民间维护食品品质,这是政府可以替人民做的。”

至于个人部分,凌永健表示,目前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预计在年底推出“环境荷尔蒙计算器”,民众可像减肥计算卡路里试算表的形式,计算在生活中接触戴奥辛、邻苯二甲酸酯类等有毒物质的比例,使生活远离毒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