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辛亥革命香港烈士杨衢云 

人气 592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5月23日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在一八九零年成立香港首个革命团体辅仁文社的杨衢云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历史学家称,“一部‘中国近代革命史’,是应该从杨衢云开始写的”。一九零一年一月十日,杨衢云在香港中环被清廷暗杀,由于亲友害怕被滋扰,墓碑只有编号而无名字。如今在杨、谢家族后人及作家吴萱人等奔走下,港府当局最近才宣布在杨的墓旁立牌,以慰烈士之灵。

杨衢云的无名墓碑 香港将在墓旁立牌

《亚洲周刊》5月29日最新一期报导,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一些曾被国共官方历史或学院主流论述“掩埋”的革命人物事迹,逐渐为人知悉,其中香港人杨衢云、谢赞泰(亦作谢缵泰),以及他们成立的辅仁文社在革命早期扮演的重要角色,近年亦渐为人们重视。

二年前,港版《十月围城》中,张学友饰杨衢云(1861-1901),令这个被遗忘的革命烈士从尘封的历史中破土而出。

在香港跑马地坟场的古老坟墓当中,屹立着一座只有编号“六三四八”的无名墓碑,为谢赞泰1901年12月23日而立。这座百年墓碑以天圆地方概念设计,四边刻有青天白日图案,柱顶给削去一角,寓意墓中人杨衢云死于非命。杨死后,亲友担心清廷继续滋扰迫害,没有在墓碑刻上名字。

香港回归后十多年来,作家吴萱人与杨衢云的堂侄杨兴安等一再致函特首、古物古迹办事处和区议会,争取在墓侧立牌介绍杨生平,亦没有下文。零四年古迹办曾向媒体表示会在翌年建牌,但又不了了之,直至今年春,古迹办才正式宣布在墓旁立牌,并计划在六月完成。

广州、惠州二次起义 杨衢云被杀

“一部‘中国近代革命史’,是应该从杨衢云开始写的”,已故历史学者唐德刚在他的著作《晚清七十年》指出,原因是杨衢云、谢赞泰与志同道合者于一八九零年在香港创立的辅仁文社,曾是早期革命的主要力量。

报导说,孙中山一八九五年自檀香山返港,经好友尢列等介绍,与杨衢云和文社成员一拍即合,在中环士丹顿街十三号“乾亨行”共组兴中会总部,并推选杨衢云为总办或伯理玺天德(President,会长音译)。唐德刚说:“事实上(香港兴中会)除掉名字外,一切皆是‘辅仁文社’的延续;会员们也大致都是杨衢云的班底。”

兴中会一八九五年在广州的首次起义,以及一九零零年在广东惠州的第二次起义,均由杨、孙合作策动,两次革命惨败收场,陆嵌东、史坚如等先后被清廷捕杀。第二次革命更为杨衢云埋下被刺杀的伏线,当时史坚如炸巡抚署失败,两广总督德寿从史的供词得知是杨衢云指使,恨之入骨。

一九零一年一月十日傍晚,杨在港岛结志街五十二号寓所二楼前室,被德寿雇来的凶徒开枪射杀,时年四十岁。惠州起义,世人皆知史坚如,却鲜少知道有杨衢云牺牲的事。

孙中山接生杨衢云女儿

杨兴安向亚洲周刊表示,他相信孙中山与杨衢云之间并无不和,矛盾主要来自他们的战友和副手。他说孙、杨关系可从几件事情看到:首先是广州起义失败后,孙流亡日本,杨则辗转逃亡到南非,后来又到了横滨与孙会合,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某天,身怀六甲的杨夫人潘氏忽然临盆,杨情急下请做医生的孙帮忙,孙说潘氏是嫂子,他不便接生,但会从旁协助,后来杨在孙的指导下亲手接生女儿。

杨被杀后,孙在日本闻讯,立即向党友广发悼文,替杨的家人筹款。革命成功后,孙从欧洲返国,路经香港时曾与杨衢云胞姐及次女杨丽霞会面,嘘寒问暖,未忘旧友。

杨衢云历史地位争议

报导认为,国民党的“造神”运动,要将孙中山描绘成由始至终都是最高革命领袖,杨衢云在革命早期曾是兴中会会长,便难逃被“贬”命运。《家传》中多次暗示孙的好友陈少白是影响历史论述的主要人物,而杨的战友谢赞泰则对孙中山等人并无好感。

报导说,创立辅仁文社的杨衢云、谢赞泰,两家后人即使在民国年代,也一直背负着革命的十字架,近年他们的后人向媒体发声,为祖辈的革命事迹“平反”。杨兴安说,杨衢云被刺杀后,家属很凄凉,既家贫亦承受政治压力,连一张家庭照片都没有留下。

谢家方面,杨衢云被刺杀后,谢赞泰、赞业兄弟与洪全福(前太平天国瑛王)、容闳(中国首位留美学生)、李纪堂(香港富商、早期兴中会主要财力来源),在一九零三年策划了一次名为“大明顺天国之役”的革命,但以失败告终。谢赞泰多才多艺,他是香港《南华早报》创办人,也是中国第一位飞船设计者,一九三八年病逝香港。弟弟谢赞业在“大明顺天国之役”失败后去了南非。

吴萱人说:“孙中山的历史地位无可置疑,不会因为杨衢云的名声而被取代的。其实杨与孙是革命手足,分别在于一个英年早逝,一个则完成了建立民国的部分使命。孙死时五十九岁,在中国人来说是高寿,死后有辉煌的南京中山陵,杨死后只有石头,一根柱,连名字都没有!”

维基百科介绍,国民党史内的说法是杨“借端要挟,要(孙中山)先生以伯理玺天德相让……先生力表谦让,以此席让衢云。”

《亚洲周刊》报导,据蒋介石前妻陈洁如在回忆录中记述,蒋介石曾不惜以巨款欲收购一张杨、孙与日本友人的合照,照片中杨坐在前排,孙则“以杨的秘书身份”站在后方。蒋介石说:不计任何代价都要取得该照片及其底片尽早销毁,“如果给人看见我们堂堂中华民国的国父竟居于随从的地位,那才真叫人难堪”。

但有其它说法,《头条日报》曾报导,虽然杨兴安为杨之被遗忘而感不忿,但从杨曾主张接受清廷招降(清廷却是阴险莫测,连陈林也杀之灭口),以及拒绝流亡来看,可见杨衢云政治智慧不及孙中山。孙之风头盖过杨,也是历史必然呢!

杨兴安认为,杨衢云生前要靠教授英语维生,死后妻子儿女生活拮据,根本不可能收受清吏巨款。谢赞泰家族后人、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退休教授谢爱明多年来积极搜集祖辈的历史资料,她向亚洲周刊表示:谢、杨两家都是坦荡荡的君子,一心为国为民,她强调并非吹捧杨、谢,只要还他们在历史中的真面目。

(责任编辑:孙芸)

相关新闻
汪园斐:台湾是中国一省吗?
专访政治家、教育家墨尔本百岁人瑞康绍禹
唐子:为何印度的政策令我们无地自容?
伸张正义:没有民进党 国民党能走红中南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