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杠”持续发酵 是谁制造了“天才黄艺博”?

人气 9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5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怡莲报导)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拍照时面部一副“不苟言笑”表情,博文中屡次出现“审阅文件”、“欣然题字”等“大人式”话语的天才少年“五道杠”持续发酵。

5月5日晚上6点30分,天涯社区上一则名为“谁制造了黄艺博”的帖子再次将黄艺博的父亲推向了风口浪尖。署名为“12345青蛙”的网友称:“看着网上那些同情、理解黄艺博父母的言论,我觉得可笑又可悲!我想我不能再沉默了,是谁制造了黄艺博,黄艺博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大家知道吗?”还有网友感慨,“明明是青春纯真的童年时代,却被培养成这样,不知是该责怪社会还是责怪家长老师。”

黄艺博的父亲是怎样让他看《新闻联播》的

据《长江商报》报导,天涯此帖列举了黄艺博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今天的“天才少年”的过程:两三岁的黄艺博,和他的小伙伴一样,喜欢的是动画片,却被父母逼着看《新闻联播》,因为只有看完了《新闻联播》,才能看到动画片。五年后,七八岁的黄艺博“习惯”了看《新闻联播》。

“12345青蛙”称,黄艺博刚刚上学时还不识几个字,在家里能看到的书刊不是小人书和漫画,而是《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用他爸爸的话说是“拓宽阅读视野”。

至于用自己的稿费捐款等一系列“慈善”行为,“12345青蛙”曝料:是黄父为了让孩子评上武汉“十大慈善之星”设计的。所谓的稿费“其实是黄爸爸拿出的钱”。

该曝料人表示,“请注意,这些事情都是父母做的,不是黄艺博自己做的。”

帖子甚至直称,黄父一直都有让儿子做政治家的梦想,很早就联系了某部属知名院校的老师,希望儿子能上个好大学学政治;黄父还自己联系了两家武汉的媒体,让儿子拍了那些有些“官相”的照片。

记者通过论坛联系发帖人,并最终找到了这位“名院校的老师”。这位不愿具名的老师称,黄父确实登门拜访过,但被其婉言拒绝,因为“不赞赏他的教育理念”。

据国内媒体报导,孩子的父亲说,“我和他妈妈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为了不让更多的“好事者”对儿子妄加评论,他想注销博客,但不知该怎么注销,当得知暂时没有开通注销功能时,他有点手足无措,“我就是想早点平息这件事,我真的不希望我的儿子受到伤害,他只是一个孩子而已。为什么有的人要把对社会的不满发泄在我儿子的身上呢?”

有网络评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方仲永的悲剧一直在发生。天才变庸才,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家长从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制定人生的规划和教育的目标。家长“追官”的“官瘾”之心,疯狂地迁徙到孩子身上,无视孩子的心理需要,将我们引到了一条不应该走的路上去了。

“官瘾”少年的出现,和奥数少年、钢琴少年、台球少年一样,孩子像花园的盆栽植物,被家长和老师们修枝剪叶,任人摆布,唱着“自由飞翔”的歌,干着千篇一律的事……。

中共制度教育下“痼疾”

据网易女人频道微博版主凝眸发表评论说:“涉及到孩子的事,必定会扯上教育。中国教育到底毁了多少人,无法计量。”

“当我们看到一个令人惋惜的孩子时,把矛头指向一个未成年人是非常不公平不厚道的,真正要指责的是亲手缔造他们的人,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包括《新闻联播》。”

据《长江商报》报导,资深媒体人石述思表示:如果按现行教育体制塑造一个当代好少年,那非黄艺博莫属。在这个功利主义当道、价值观紊乱的时代,黄艺博过早地完成了成人礼,喊着无懈可击的高尚口号,肩负着神圣使命,践行着超出他年龄负荷的社会责任,并一再得到周遭主流学校、家长、社会的认同,终完成灭绝纯真的壮举。这也再次暴露了中国教育的痼疾。

民主党成员陈树庆向大纪元表示,实际上这是中国大陆从中共建政以来的普遍现象。“我们这一代人,包括我们的孩子从小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学校里灌输的就是共产党的那一套。”

他认为,在目前这种互联网信息发达时代,还存在这种现象,折射出的是中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很多不符合儿童健康成长的,尤其是不符合一个现代文明国家对公民素质方面的要求,这个教育体制是非常落后的,能使人性奴化。可以说这个孩子是走向了极端的一个典型的代表。”

中文独立笔会一成员温克俭转述一句话说:“这家父母这么早就给孩子灌三聚氰胺?!太可怕了!”“这个孩子要多么的不幸,才能出生在这种父母的家庭啊!”

中文独立笔会另一位成员昝爱宗说,这是中国式提早教育的扭曲的一个结果。这个孩子在这样一个学习环境里,单一的、强制接受一种教育,是愚民教育导致的一种偏颇,它不是一个自由教育的结果,所以这个孩子也是受害者,家长也是伤害者。

相关新闻
一青年农民觉醒后有感而发奋笔疾书
冬去春来:一位老教授的故事
金正然:回答大陆百姓关于海外真相电话的常见问题(二)
退党游行震撼 大陆游客:心里支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