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卿:“母亲”的天职与感恩

人气 103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5月07日讯】我的母亲是个小学老师,我小时候常听乡里的人说她如何无私的照顾学生。我的婆婆是个高职老师,到现在还常有她的学生们从各地来看望她。所以,不论是自己从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还是双方家庭对我的影响,让身为母亲的我,也对三个孩子的教养上坚守着中承传国五千年的文化瑰宝,希望他们能成为有德有守的炎黄子孙。我想,这也是许多母亲对自己的角色的期许吧。

时间飞逝,回想自己从一个小学生长大成人,再到现在的为人妻为人母,也是感慨颇多。大约四十年前,当我在台湾的小学读到中国地理与历史的时候,小小年纪的我,竟然对着那个还从没去过的中国地图掉下了眼泪。那一刻,“母亲”的概念远远超越了生我养我的“母亲”的概念。中国这个神传文化里的各朝各代的感人故事与秀美风光交织出一个巨大母亲的形象,是亘古而伟大母亲。

但是,课本中描述的赤祸中国与文革的记录片段,让我对中国这个母亲的伤痕累累深感痛心。我找不到答案,也想不透为何来自神祇护佑的炎黄子孙会遭受如此的劫难。小小的心灵想着总有一天,能有办法,能透过一些方式,还给母亲中国应有的容貌与神采。

出国留学之后才有机会接触到从中国大陆来的同胞,但却总觉得自己跟他们虽然说的是同一种语言,却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中共以外来的“马列”思想,几十年来不但将现代中国子民接收五千年文化营养的脐带硬生生切碎,还用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反人性的东西强行给人们洗脑,使许多大陆同胞无法得见真正的祖先智慧—中华文化。面对着同为炎黄子孙的同胞,我感到是那样的无奈和悲哀。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如愿的回到抚育我长大的台湾服务。一心想要将我在国外的学习与生活中萃炼出来的智慧贡献给这个母亲——台湾,也算是对生养我从事教职的母亲一丝丝的回馈。开心的是,回台两年后我也当了母亲。

对于婚姻,我有两个基本的坚持,坚持着对生养夫婿的母亲的感恩,所以尽一切的可能跟公婆住在一起。其次是对自己成为母亲该有的天职坚持,如果生了孩子那就不假外求,不请保母,哺喂母乳,自己全职教养。我不但做到了,连娘家的母亲回来台湾也都跟我们一家三代同堂共处,尽享天伦之乐。

然而,不管我多么努力的教养自己的孩子、辅导别人的孩子,甚至到学校、企业和公部门去推动“上工治未病”的精神健康与辅导教学的志业,却常有“所有的努力抵不过不良媒体对价值观的扭曲与对人心灵上的残害。” 加上网路世界的错综复杂,二十一世纪的母亲真是难为。所以,在没有遇到大纪元时报以前,我家不订报也不看报已经多年了。虽然我曾是某报的专栏作家。

我对媒体的研究从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开始,最震撼我的事情之一是美国小学的读报教育,这跟只让学生从课本中学习很不一样,因为在课堂中讨论当天的新闻时事,结合运用课本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提升学习效能,最重要的是能培养出一群关心社会还能有行动力的下一代。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粹炼增广扩深的思考角度,也让我深刻体验了媒体在建构孩子的价值观的影响力与左右现实社会的舆论力量。

作为一个心身健康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特别注重文化的传承与良善的社会价值观,因为唯有感动人心、改变人心,才能使人和社会真正的改变。从医疗健康的角度来看,人无法离开自己民族的文化而心安,那像无根的兰花一样,凋萎而无望。不管事局如何的变化,我们都无法改变身为炎黄子孙的血脉,也无法抹灭历史。然而,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使我的能力与学识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所幸的是,约在七年前我认识了《大纪元时报》,认识了一群对道德坚持并愿意以全善全真的原则办报的修炼人,使我在这鱼目混珠的浊世中为自己、为孩子、甚至为学生找到了的一座判断虚伪、明辨是非的灯塔。七年来,《大纪元》总能帮我们照亮眼前的路,给了我和亲朋好友希望和力量,而不再孤单与担忧。也让我找到对中国这个伟大的母亲的治愈良方。《大纪元》替广大的中国土地上的人道尽了真实的中国,《大纪元》替中国人传承了民族的文化,当然她也因而维护了炎黄子孙的尊严。现在我已经感受到一个良善的国际平面媒体对人的益处,她修补了被七零八落切碎的文化。她也指点着全球的华人一条康庄,当然从中我的孩子们也扩深加广的清楚自己的定位,有根的孩子真是快乐的宝。

藉由《大纪元》的这个全球平台,我由衷地向所有华人母亲推荐《大纪元》,并祝福全天下的母亲们“母亲节”快乐!

相关新闻
大坑农场献新意 母亲节身心灵好满足
卓漪:流泪的母亲节---致思念的亲人
调查:母亲节  千万别送超大号运动裤
锋面远离  母亲节好天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